冠心病并发焦虑症加用多虑平疗效观察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焦虑症;多虑平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1)05 _0409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5.35
  
  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为4.1%~6.6%,而在冠心病患者 中,其患病率约为40%~70%[1]。冠心病患者在心脏科接受的往往是以心血管专科 为主的治疗,冠心病并发焦虑症患者若同时接受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本院心内科对冠心病心绞痛并发焦虑症患者采用同时接受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多虑平治 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40例,并且符合 以下标准:①均有劳累型心绞痛症状并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劳累 型心绞痛的诊断符合1979年WHO标准,病程11个月~3年,平均1年8个月。②均有静息状态心 电图ST下斜型压低≥0.05mV或T波倒置。③焦虑程度判定: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 ≥21分(明显焦虑)和焦虑自评表(self_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50以上,判定人 员由固定1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进行,治疗前后具有一致性。④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妊娠, 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0(男11,女9)例,年龄45~65岁,治疗组20(男12,女8)例 ,年龄44~66岁。两组间性格、年龄、体质指数、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以及焦虑的程度基 本相似。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1次(支架植入者 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美他洛尔片25mg,每日2次、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上 述病例心绞痛发作时均可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虑平片12. 5~25mg,1~2次/天,疗程4周,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可随时复诊并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退 出治疗。
  1.2 方法:①统计治疗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疗程结束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②心 电图ST_T段测量的参考基线为TP段,当心率快时TP段消失,改用PR段作为参考基线。统计治 疗开始前及结束时Ⅱ导联J点后80ms处ST段与基线距离以及T波最低点与参考基线的垂直距离 。③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进行SAS评分。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同等劳动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 上,症状明显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 :临床症状无减少或加重。
  1.4 心电图改变评定标准:显效:静息状态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正常或回升> 0.1mV;有效:ST段回升≥0.05~0.1mV,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由平坦变为 直立;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5 焦虑症状改善的评定:采用SAS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评定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自身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次,两 组患者同等劳动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治疗组症状减轻或消失显效时间与常规组 比较明显缩短[治疗组(5±3)d,常规组(12±2)d,P<0.05]。
  2.2 心电图观察:治疗组和常规组心电图ST_T改变在用药4周后均有改善,两组心电图总 有效率(治疗组84%,常规组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SA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SAS评分均有下降,但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SA S评分显著下降(P<0.05),评分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4 不良反应观察:全程无1例退出治疗,其中治疗组有3例服多虑平后出现头晕、嗜睡, 减少剂量后好转,不影响继续治疗。常规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焦虑症所表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如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肾上腺皮质增高 ,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聚集度增加,及全血粘度增高,可诱发或促使心肌缺血,从而加重 冠心病的不稳定心绞痛的病情,并有可能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2]。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患者可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观察,对AMI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抗焦虑治疗, 可明显改善预后[3]。本文结果显示,对冠心病伴发焦虑症状的患者,在常规治疗 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多虑平,在同等劳动强度下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患者 的焦虑症状也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显示该类抗焦虑药物不良反应轻 微,不影响冠心病的治疗。本文观察冠心病患者并发焦虑症,两种病疾共存和互相影响, 在治疗上宜整体考虑,兼顾患者对疾病的情绪反应和严重情感障碍的诊断、治疗、护理,效 果明显优于针对躯体疾病的单方面治疗。因此,医护人员须以新的医学模式的角度去看待疾 病,在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的同时,焦虑症 可作为一种独立的预测冠心病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4]。
  参考文献
  [1]代华磊,杨蓓,李建美,等.冠心病与焦虑症[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 29(1):71-73.
  [2]杨菊贤,蔡文玮.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J].上海预防医学杂 志,2002,14(1):46-47.
  [3]井海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脏杂志,2007,19(5) :546.
  [4]Barger SD, Sydeman SJ. Does generalized anxiety anxiety disorder predict co 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dependentl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 J Affect Disord,2005,88(1):87-91.
其他文献
基于目前对Internet网络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自治域级的现状,对路由器级的Internet网络进行了拓扑建模研究,计算了两个网络的相关统计特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影响力指标来衡量
2005年11月19日至21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竣工验收会议上一致认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按国家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设计要求
为比较主体不同行为策略对社会经济复杂系统演化的影响,基于酒吧模型提出了多数者博弈的集市模型A和少数者-多数者混合博弈的集市模型B。采用多主体建模方法,引入了主体的预
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子动力学运动方程上的非平衡统计系综体系,该体系可以通过对吉布斯系综体系进行一个相似变换得到。由此可以得到子动力学系综的投影密度算符。从某种意义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