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共生活的构建:超越“孤独的”公民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chen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校由于公共生活的匮乏以及竞争主义的泛滥,导致学校生活内部的公民交往关系走向了孤独和分裂,造就了"孤独的"公民,而非"合作的"公民。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公共品质,有必要重建学校的公共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以及社会的公共生活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公民合作、团结、关怀等公共价值的意义,从而促进公共精神和公民品德的培育。而要实现学校公共生活的有效建构,则必须培育课堂生活中的合作学习机制、发展学校空间的民主秩序、推进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有效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公共性的生活氛围和价值导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的发展。
其他文献
<正> 情境作文,近年高考命题热呼起来。去年高考上海试题就明确标着“情境作文”四个字。情境,是指具体场合的境况和景象。它如同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处境”,它是作者描写人物
<正>导语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在探索中前行。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关注普通市民、女性对战争的贡献,通过表现战争对众生的洗礼,揭示了"残酷战争中的温暖人性"。但在另一方面,它却结了一个扣子:它反对一种压迫
针对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振动的问题,设计了可以抑制振动的液压减振系统,详细解析了该系统应用的混合控制策略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拖拉机作业时的随机路面,分析
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是当今教育生活中极为不正常的现象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课堂教学有失公平现象日益凸显。产生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有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当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是社会救助工作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新型的社会救助操作尚处于试探实践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统筹兼顾和综合安排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是我国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该区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根据库区生
采用化学溶液蚀刻法制备防眩玻璃,通过可见光透/反射比测试仪测量玻璃的反射比和透射比,运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玻璃的透射比,利用光电雾度仪测量玻璃的雾度,通过扫描电子
建立于传统农业之上的乡镇财政的脆弱性,是造成目前又一轮大面积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局面的根本原因。考虑到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要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除发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给教育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工具,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在线交流工具中,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微社区给人们的在线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