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城市的建设与生态环境无法保持一致,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在近些年,人们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大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也无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继而分析了其危害,最后再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随之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由于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工程项目正投入建设当中,水土流失等各种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迫在眉睫,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城市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充分考虑,有效地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城市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城市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仅分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人类不科学合理的活动而导致土壤被侵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地形、地质、土壤、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城市的建设,但是在城市多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工程地基的开挖会导致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裸地面积广,甚至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城市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或者没有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约束人们的行为,执法不严,同样也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针对于上述的产生原因,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避免水土流失严重,使环境与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城市进程不断加快,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再加上人们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理,最终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人们没有及时治理水土流失现象,那么城市地表由于缺少养分而导致植被存活率较低,地标不断硬化,导致水土保持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雨季来临时,雨水根本不能够及时深入到地下,最终导致城市出现地表流水,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危害,甚至还会引发洪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不利于城市的建设、进步与发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特点
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现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水土保持工程而言,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其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预防工作;2)能够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3)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强调的是社会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还对城市美化与绿化方面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是最常使用的两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对象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最恰当的治理措施。
1、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督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现状,以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实施,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恢复的老路。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要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以不影响和破坏区域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平衡为限。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搞好几方面的结合:①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相结合;②同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③同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④同发展城市、城郊经济相结合。
2、建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
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是定量化开展监测、评价水土流失环境危害和水土保持设施防治效益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地球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监测工具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监测领域,最为急迫的需要之一就是发展我国自己的侵蚀监测预报模型(包括区域监测模型、城市水土流失监测模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成为近年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框架。
3、完善排水系统。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在开发区内按照城市建设排水标准,兴建排水管网,使洪水能畅通排至外部河道,排水汇入外部河道前还需设置沉沙池,减轻泥沙对外部河网的淤积,雨污管网分开。对于缺水城市,可以通过下水道将大部分降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工业与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次利用,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真正实现水循环利用,使生态系统水分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4、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加强执法宣传
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加大行政干预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所有的开发建设项目应依法编制和报批水土保持方案,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随时监督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项目完工后业主应主动完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四、结语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许许多多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都会使水土资源遭到不同层次的破坏、流失。在各项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必须拿出措施,并将城市水土保持划入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统筹中来,保证城市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必须、有效的治理,使人与自然能够真正的和谐发展。城市水土保持工程虽然是一项既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相信经过政府部门和广大城市建设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并在政策的不断完善下,一定能够使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栗丽,王曰鑫.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河北林业科技,2007(04)
[2]郑宽新.水土保持流失危害分析及纠正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2)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随之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由于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工程项目正投入建设当中,水土流失等各种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迫在眉睫,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城市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充分考虑,有效地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城市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城市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仅分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人类不科学合理的活动而导致土壤被侵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地形、地质、土壤、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城市的建设,但是在城市多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工程地基的开挖会导致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裸地面积广,甚至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城市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或者没有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约束人们的行为,执法不严,同样也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针对于上述的产生原因,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避免水土流失严重,使环境与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城市进程不断加快,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再加上人们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理,最终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人们没有及时治理水土流失现象,那么城市地表由于缺少养分而导致植被存活率较低,地标不断硬化,导致水土保持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雨季来临时,雨水根本不能够及时深入到地下,最终导致城市出现地表流水,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危害,甚至还会引发洪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不利于城市的建设、进步与发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特点
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现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水土保持工程而言,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其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预防工作;2)能够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3)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强调的是社会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还对城市美化与绿化方面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是最常使用的两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对象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最恰当的治理措施。
1、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督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现状,以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实施,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恢复的老路。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要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以不影响和破坏区域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平衡为限。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搞好几方面的结合:①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相结合;②同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③同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④同发展城市、城郊经济相结合。
2、建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
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是定量化开展监测、评价水土流失环境危害和水土保持设施防治效益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地球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监测工具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监测领域,最为急迫的需要之一就是发展我国自己的侵蚀监测预报模型(包括区域监测模型、城市水土流失监测模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成为近年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框架。
3、完善排水系统。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在开发区内按照城市建设排水标准,兴建排水管网,使洪水能畅通排至外部河道,排水汇入外部河道前还需设置沉沙池,减轻泥沙对外部河网的淤积,雨污管网分开。对于缺水城市,可以通过下水道将大部分降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工业与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次利用,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真正实现水循环利用,使生态系统水分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4、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加强执法宣传
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加大行政干预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所有的开发建设项目应依法编制和报批水土保持方案,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随时监督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项目完工后业主应主动完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四、结语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许许多多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都会使水土资源遭到不同层次的破坏、流失。在各项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必须拿出措施,并将城市水土保持划入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统筹中来,保证城市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必须、有效的治理,使人与自然能够真正的和谐发展。城市水土保持工程虽然是一项既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相信经过政府部门和广大城市建设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并在政策的不断完善下,一定能够使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栗丽,王曰鑫.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河北林业科技,2007(04)
[2]郑宽新.水土保持流失危害分析及纠正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