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媚俗最终“媚”了谁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新媒体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 动下,为赚取“眼球经济”,过于专注负面新闻,热衷渲染炒作,罔顾社会责任,一味取悦、迎合部分公众猎奇、猎艳等心理,从而导致各种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粉墨登场。而我们的孩子,就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这样的精神垃圾,会对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新闻从业者的警觉。
其他文献
做大做强作为我国传媒的夙愿,不仅需要传媒自身的资本积累,更需依托资本运营等外部交易型战略的大力实施。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以打造"百亿集团"为发展目标,在做好新闻宣传的同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分析舆论监督中党政主导与媒体自主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和建立党政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为
节目主持人虽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但当他走进直播间坐在话筒前时,其身份便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生活中的自然人,而是党的宣传员和媒体声音的传播者。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经常
2013年4月20日稚安地震发生后,一些电视台纷纷暂停原有节目安排,改为地震直播特别报道。记者们兵分多路,冒着生命危险,挺进到灾区各个角落,展开有关雅安地震的立体报道。经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