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C-myc IGF-Ⅱ基因与CyclinD1的表达

来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G-my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C-myc、IGF-Ⅱ mRNA及cyclinD1的表达变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C-myc、IGF-Ⅱ基因及cyclinD1在诱癌早期即可检出较多阳性信号,并随着大鼠肝癌诱发的进程逐渐增加,三者表达变化相关性分析具有显著意义(c-myc与IGF-Ⅱ基因阳性信号呈正相关(r=0.8125,P<0.001).两基因与cyclinD1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6607,P<0.001、r=0.6071,P<0.001).结论 C-myc、IGF-Ⅱ基因过表达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对癌细胞转化表型的维持具有一定意义.两基因的激活可能导致cyclinD1的过表达,三者的协同作用对肝细胞过度增殖以至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interv al 6微缺失的发生和分布特点及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运用S TS-PCR法对25例无精症和27例严重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体interval 6的2
目的探讨Pendred综合征之甲状腺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分析三家系5例病人,甲状腺肿的发病特点,5例病人中1例因误诊而手术,所有病例均口服甲状腺素治疗.结果甲状腺肿多在青春期
目的了解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骨髓细胞成分的改变及移植后促造血重建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供者应用(研究组)和未用G-CSF(对照组)各12例进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联合带活性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眼烧伤疗效.方法:对早期严重眼烧伤14例15眼施行新鲜羊膜联合带活性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移植
目的观察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肝星状细胞株IG12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大鼠ALR原核表达质粒PGEX2T-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肾脏在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高血压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肾脏受损后,还可进一步加重EH.据1998年美国一项临床调查结果显示[1]:
目的:观察他汀类新药ZD4522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的抑制效应.方法:40只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均分为A,B,C,D,E 5 组,各组ZD4522的
目的比较HHS和乳酸林格氏平衡液(LR)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脑血流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1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采用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在休克后输入LR
目的探讨中国人帕金森病(PD)中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集33例散发性PD和6例家族性PD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通过PCR扩增、琼
目的探讨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具有5′-d(TTAGGG)-3′序列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S-ODN)与膀胱癌EJ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