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如何下基层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这是一位曾与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共事多年的老领导由衷评价宋平时说的一句话。人格的魅力是无穷的。宋平就是以他勤政廉洁、平易近人、公正无私和勤奋求实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感染着他周围的人,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不要让群众背后骂娘
   宋平经常下基层、下农村,对于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有所知情,而且深恶痛绝。因此,他担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伊始,就立即提出端正干部作风的问题。
   宋平在甘肃工作期间,经常下乡、下厂,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班组。凡是接待过宋平的干部和群众,以及跟随他下过基层的各级干部,无不钦佩他严格要求、艰苦朴素的作风。这里仅举几列。
   1972年9月,宋平到甘肃省委任职后的第一次下乡,是到临洮县中孚公社。那时,正是甘肃遭遇大旱的年月。宋平访问了几户农民,又察看了牛头沟小学。他看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学校办学条件着实很差,心情很不好受。中午,临洮县革委会负责人安排杀鸡招待。饭菜上桌,宋平一看很不高兴。他说:“遭了这么大的旱灾,群众生活这么苦,你们还杀鸡招待!”县上的负责人一面检讨,一面劝说宋平,既然坐下了总得吃点。饭后,宋平拿出50元钱,替大家交了伙食费。那位负责干部十分感动地对宋平的随行人员说:“这顿饭值不了50块钱。”
   1979年8月,漳县遭灾。宋平一行来这里察看灾情。17日,他们来到马泉公社,看到刚刚被冰雹打过的庄稼东倒西歪,一团乱麻,看样子不会有啥收成;有好几个社员蹲在地边,抱头痛哭。宋平一行又到马莲滩大队看了几户,社员吃的饭是大锅青菜汤。宋平心情十分沉重。中午到公社听汇报,宋平喝开水时察觉到有一股羊肉味道,便让随行人员去伙房看看。随行人员回来说已杀了一只羊。宋平对漳县县委书记说:“社员们喝的青菜汤,你却杀羊招待我们,能吃得下去吗?”这顿饭,宋平一行硬是没吃。
   大伙饿着肚子又赶到四族公社察看灾情。晚上7点,赶回县上。深受感动的县委书记对晚餐再不敢搞高标准,只安排了一锅面,凉拌蕨菜。宋平吃得很高兴,边吃边说:“这就对了。我们常说共产党人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我们还做得很不够啊!”第二天,宋平一行赶到陇西县。陇西县委书记张自强对宋平飲食起居之俭朴早有所闻。他安排的伙食是烩菜加馒头。开饭时,宋平笑着说:“这样吃就很好,何必搞那些七碟子八碗,惹得老百姓背后骂娘!”
  对“走后门”尤其反感
   宋平下基层,经常绕过地、县事先安排的点,直接和群众见面。他说,这样可以更多地了解实情。1978年夏天,他去临洮县调査农民负担问题,沿途边走边停,向路边的农民群众、外地来的养蜂人了解到许多强加在农民身上的不合理负担。当他在临洮县干部大会上讲了这些情况后,干部和群众都感到惊奇,说:“宋书记就像生活在农民中间,他什么都知道!”
   20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经济发生困难的时期,各类物资和商品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政府不得不采取凭票证供应的办法。特别是像自行车、缝纫机一类物资,商业部门采取给单位下指标分配供应。单位拿到少得可怜的指标后,个人申报、集体评议、领导决定才能兑现。因此,在那个年代购买商品“走后门”、找关系的现象较为普遍。宋平反对“走后门”,更反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享受特殊照顾。
   1974年,宋平家的保姆对警卫员郑成涛说,她年老眼花,宋平和陈舜瑶(宋平夫人)的衣服又要经常补,能否给买一台缝纫机回来?小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便找商业厅厅长说明情况,并请他批了个指标,很快便买回一台缝纫机。谁知宋平知道后十分恼火,把小郑狠狠批评了一顿,要小郑立即退回,并给商业厅有关领导作出检查。
   (摘自《宋平在甘肃》 中央文献出版社)
其他文献
老师瞬间“变脸”?听上去似乎有些让人害怕,但近日,一段老师教室外“变脸”的视频,却让10多万网友排队点赞。  12月24日,河北秦皇岛一位老师在进教室前猛做“表情管理”的监控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他略带疲惫走到教室门口,却突然停了下来,耸肩、挺胸、整理衣服,老师不停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最后,他扶了扶眼镜,再反复调整微笑表情一切妥当,才大踏步走进教室。12月26日,记者联系上这位老师,他叫陈荣强,是
期刊
在中国,花木兰的传说与《木兰辞》妇孺皆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吟诵已成为童年记忆的组成部分。   是叹息,是机杼,还是虫鸣?   在多数古诗中,织机声常被表现为“札札”——“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于是在细致考证之后,得出“唧唧”之声应是蟋蟀鸣声的结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原因是,在某些古代版本的《木兰辞》中,首行为:“促织何唧唧”,促织也即是蟋蟀。   早期的译者中,英国汉学家威利(A
期刊
长沙县的 梨街道原名 梨镇,旧称朗梨市,朗指声音响亮、热闹;梨则为开白花的落叶乔木,果可食,又可药用,有润肺、清痰、降火等功用,唐玄宗将训练歌舞艺人之地称为梨园,故朗梨市是指有戏曲欣赏的热闹非凡的地方。因传说古时,此地有若干硕大无比的 树、梨树伸入浏阳河中,相映成趣,浓荫匝地,艄公渡客多来树下休息,久而久之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梨由此而得名。   梨处在浏阳河九道湾中弧度最大、弯形最美的第七道湾东岸
期刊
一头猪站在山崖边,正跃跃欲试着跳下去。   山羊惊恐地跑过来劝阻:“猪兄,有事好商量,你千万别想不开呀!”   猪撇了撇嘴说:“山羊老弟,你这就不懂了,我这是在练习起飞。我要做头有梦想的猪,从今天起,我每天都要在这里练习起飞,直到有朝一日能飞起来。”   山羊听后捧腹大笑:“你又没翅膀,怎么可能飛起来?你这是痴心妄想,难怪森林里的动物都说你蠢,看来名副其实!”   羊的笑声引来了其他动物的围观,他
期刊
廊桥以独特的结构,解决了木结构大尺度无柱跨越的问题,是中国木结构桥梁中最具创造性和技术性一部分,代表中國历史上先进的木拱桥营造技术。   我曾萌生过要去闽浙地区的“廊桥之乡”拍摄更多古廊桥的想法,这个意愿在今年终于得以实现。   说起“廊桥之乡”,人们多会想到浙江省的泰顺,福建省的寿宁、屏南。但很少有人知道,偏居浙西南一隅的庆元,是中国廊桥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古老木拱廊桥的县域。   庆元县共修建各
期刊
一场婚宴正在进行中。其中的一桌有八个人,一个年轻人和七个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每一个都举止得体,很有修养。唯一的年轻人却大声喧哗,举止粗鲁,还不时走动去骚扰其他人。大家都对他很反感,但在婚宴这种场合上又不好说他。   服务生端上来一盘肉。年轻人用叉子叉起一块肉,然后故意用一種幽默的口吻大声说道:“这是猪吗?”   “年轻人,你指的是叉子的哪一头呢?”一位老人笑着反问道。   年轻人呆了呆,然后全程都乖
期刊
铜镜是古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中国古代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铜镜以“照容”的实用性,“鉴”证着古代的世人万象,同时其极富艺术性的精美图案和文字等纹饰,也向后人传递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我国铜镜在历史上经历了战国、西汉和盛唐三个高峰期。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室和贵族专享,直到西汉
期刊
12月22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空军组织实施第二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震动了美国及其亚太盟友敏感的心。韩外交部對中俄军机进入其防空识别区“表示遗憾”;日本媒体大肆渲染“中俄轰炸机一度朝钓鱼岛方向编队飞行”,日本政府抱怨没有收到关于这次行动的通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强调,“需要指出的是,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飞越自由”。近来,中俄两国频繁互动,美国及其盟友担心中俄会团结一致对抗
期刊
中国古代的铁面御史,史不绝书。北魏的高恭之,就是其中的典范。   高恭之察举不避权豪。在孝明帝时,他曾出使相州,察知前刺史李世哲逼买人宅、广兴屋宇、僭越礼法等劣迹,不顾其人为尚书令之子,将其违法建筑悉毁去之,并公开赃货,以儆效尤。高恭之执法,眼中只有法纪,而不论其官位大小。时任仆射尔朱世隆,是权倾朝野的尔朱荣的弟弟,这等身份和权势,在朝中可谓莫敢谁何。但是,高恭之却依旧敢言。   有一天,尔朱
期刊
近日,央视国防科工栏目报道了我国歼-11B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研发历程。   1992年,中国从俄罗斯紧急进口了一批苏-27三代重型战机,以应对国防急需,不久后,又决定引进苏-27的生产线和部件,组装生产,这就是歼-11。我国在歼-11基础上做了改进,歼-11B应运而生。  三代机新材料研制有多难   航空材料从机身蒙皮,构架,一直到机载设备,发动机,金属的,非金属的,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当研制对象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