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交际法的产生和运用,阐述了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及其不足,从而启示对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交际法与传统的语言规则教学的有效结合。
  關键词:交际法;英语教学
  1引言
  交际法语言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法体系,借助各种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交际机会而非传统的重复训练,其初衷是弥补结构教学法忽视语言运用的不足,但是与其他教学理论一样,交际法也并不是完美的,其自身在英语教学中也存着不足。本文从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谈起,探讨了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及其存在的不足,以及从中给与我们的启示。
  2交际法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向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发展,欧美的语言教学界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以交际功能为中心的教学法,并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法的语言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一个是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后者的理论是针对乔母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即光有语言知识不行,还必须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交际法的一项总原则就是综合运用言语交际活动的各种要素。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一般涉及以下要素:情景、功能、意念、社会、性别和心理、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以及其他语言的辅助手段。
  3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交际法是目前外语教学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它从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实际角度出发,力求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交际情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3.1 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法的教学过程分为接触,示范和表达三个步骤,其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把篇章看作教学的基本单位,课堂教学变成交际过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掌握学生的动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组织全班开展小组活动,又要设法鼓励内向胆怯的学生投入其中,还要避免少数学生主宰整个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的互动交流空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使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一个综合评价,强调语言规范。英语学习不再是刻板枯燥的语言灌输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
  3.2 交际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交际法英语教学虽已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年,但实际效果不很明显, 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是对“交际能力”的误解;许多教师和语言工作者在交际法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是强调口头交际能力,而对笔头交际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他们所做的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孤立地记住功能、情景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对应关系,例如特定的言语行为——请求、道歉、邀请、致谢等,这样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真正交际能力。在真实的对外交流中,许多学生还是会按照本国人的交际习惯进行交际,如谈及对方的年龄、收入等隐私话题,或者在具体的社交场合面对操英语者不知所措、难以应对等,许多学生即使口头交际不成问题,但是书面语言却相当弱。
  另一方面是对“交际法”的理解误区;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口头交际和书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求职信、感谢信、个人简历或学术论文的书写等,换言之,真正的交际应该是学生能够熟练地用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思想、讨论问题等。但是,由于国内缺乏交际法英语教学方面的专著,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难以获得关于交际法教学的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交际教学法原则和模式,不同的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所谓的交际法英语教学,侧重传递信息而忽视了语言发音和语法的准确性,从而产生以下误解: ①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只教口语; ②交际法就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每节课的活动不外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会渐渐失去新鲜感,没有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③交际法就是不纠正学生的错误等。
  4交际法英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采用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将传统的语言规则教学法一概抛弃,相反,交际过程中进行词汇语法的教学,更能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许有人认为在实际交流中,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形式上的错误无伤大雅,但是,如果这种错误发生在句子的谓语动词上,对意义的影响就大了。因此,学习一定的语言规则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用已生成的许多合乎语法的句子,灵活准确表达思想。教材中大量听说阅读材料的输入实际上是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点破和归纳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指导语言口头和笔头的运用,即:在交际中积累语言材料,在交际中操练语言材料,在交际中点破语法。并用之进行交际,最后在交际中系统归纳规则。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整体思考,统筹安排,有意识注重知识复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只有通过这样有效结合,才能推翻汉语思维模式,建立正确的英语语法思维体系,保证英语交际的准确。
  5结论
  语言的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也应结合教材内容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采用多层次练习形式,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体会、掌握、巩固这些文化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Canale, M.& Swain.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2]Hymes, D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Brum fit&Johson (eds) 1982.
  [3]黄和斌.2001.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4]李予军.2002.交际法研究在中国[J].外语界, (2).
  [5]李英,吴长墉.1998.交际法得失论:华东师大语言系交际法教学实验的调查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 (1).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更新换代已促使微信兴起,本文根据大学生爱玩微信的特点出发,从微信的功能阐述其在大学教学中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微信功能提高教
摘 要:随着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韩国的文化元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注意,韩语的学习潮流也日渐兴起。韩语也属于外语的一种,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在分析韩语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对角色扮演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角色扮演;韩语教学;应用  随着韩流来袭,韩语学习的热潮愈演愈烈。韩语作为外语的一种,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
本文根据中央的这一决策对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选择快速发展的经营模式,但是资金短缺束缚了医院的持续发展,迫使医院通过借贷方式扩大资金规模,然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也成
信息通讯技术(又称ICT)的高速腾飞加快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下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1983年,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如果说IBM的主机
无可置疑的事实是,招聘的方式和方法必须要与时代和员工群体的特点匹配,很难想象企业还能继续用招聘70后一代的方法、面试问题及测评工具,在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肯德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这就使城市绿化工程引起社会的关注,绿化工程发展速度显著
采用动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桑天牛的主要桑科寄主桑树、构树、柘树和无花果等4种植物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以期找出对桑天牛有引诱作用的行为化学物质.结果表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自此我国开始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2007年8月,国务院发布
摘 要:教师潜在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自我经历而得,难以传递给别人。随着知识的普及,隐性知识愈发重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显性化;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随着时代的推进,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膨胀,除了显性知识除外,隐性知识也显得愈发重要。但是,人们对隐性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连隐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