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动手操作,翻转数学课堂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规律,调动感官,实现理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是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动手操作;有效性;数学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多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何能让孩子们学得轻松认识深刻呢?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沉闷的填鸭式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生机。
  一、抓住动手操作的良好时机,落实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教学中要避免无目的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学具操作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最恰当的时机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急待解决,又苦于没有解决办法,产生操作学具的需要时,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解题方法。下面以《十几减九》同题异构为例阐述一下对此观点的理解。在教学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都选用让学生摆小棒的策略,但兩位老师对开展摆小棒活动的时机和组织方式不同,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A:同学们,你们知道11-9等于几吗?大家试试用摆小棒的方法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纷纷在桌面上摆出11根小棒,然后依次拿掉9根,还剩2根。教师A总结到:个位上的1减九不够减,所以要先用十位上的10减9等于1,再加上个位上的1就等于2了。
  教师B:同学们,你们知道11-9等于几吗?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生:个位上的1减9不够减。教师B:对呀,个位上的1减9不够减该怎么办呢?老师觉得大家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摆出1捆(10根)和1根小棒,认真观察这11根小棒,当个位上的1根不够减9时,我们可以先从哪里去减9呢?在老师的具体要求和引导下,学生纷纷投入到思考和操作中。
  对比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A对摆小棒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没有多大的作用。教师B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情况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碰撞思维的火花,自主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B能恰当地抓住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的时机,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是自主的、轻松的、深刻的,并伴有满满的成就感。所以说,教师在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时要用到刀刃上,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富生命力。
  二、精心准备动手操作素材,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离不开学具的选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方便学生操作,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学具。对于学具的保管和发放时间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尽量避免因学具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除了准备单一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还分别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既明白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又突出了“等底等高”这一关键性的条件,学生对这关键条件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
  又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 “升”这一计量单位的表象建立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抽象难以把握。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一个动手感知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动手操作感知的素材。分别有:1升的瓶装水(加红墨水,使水变成红色便于观察)、保鲜袋、小塑料桶、一次性杯子、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透明)。老师先把所有的学具放在小桶里,课前分发给每位小组长,并要求小组长把学具偷偷放在桌子底下,接到老师的指令才能拿出来。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中,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小组成员依次把1升的水分别倒进一次性杯子、正方体容器、小塑料桶和保鲜袋中,同学们能从数量上和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感受1升的水究竟有多少,从而形象具体地建立了“升”的表象认识。
  三、注重动手操作与思维过程相结合,彰显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动手实践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始于动手操作,又止于动手操作的活动是流于形式为了动手而动手的一种活动,它不但对学生获取知识没有帮助,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中,要精心设计好动手操作活动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相互配合和参与,提高感知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设计了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动手操作活动要求,并在操作活动前组织学生认真学习。(1)可以把圆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2)圆形的周长和半径与转化后的图形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3)通过转化后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能推导出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按照要求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经历了猜想→操作→观察→思考→推理→表达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动手操作与思维过程有效地结合。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了抽象的数学推理过程,这一过程很好地帮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抽象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仅自主获得知识,还促使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当我们觉得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时,不妨试试动手操作的方法,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之间,从具体到抽象,从疑惑到析疑,当你走到桥梁的尽头会让你意外地发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桥梁的那一头能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能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R].2011
  [2]张晓娟.重视学具实践操作  优化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
其他文献
在一节新授课中,“新知识的生成”至关重要。如何在新课导入中通过有效设问,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现呈现两则新课的导入案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两则教学案例分析  1.1案例1:以201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旋转”新授课的导入为例:  (教师播放新闻联播开场的动态图片)  教师:这是同学们每天晚上7:00最喜爱的节目,大家发现新闻联播这四个字后面的地球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1:转动。  教师:这个转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持续积累,社会人才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转变和提高,由此,新课改的要求标准也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新课改秉持培养新型创新性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态度,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提出要求,要求教师将日常生活经验与课堂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有效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的理性思维,还真正体会到数学之于现实世界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即教师要进行课堂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智慧课堂的构建,合理引入一些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微课便十分合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
期刊
摘 要:民主、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因此,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疑就问,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景  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学生不拘一格的动作表演,让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数学课堂有效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知识形成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会对数学学科的知识形成基础的理解,从而逐步准确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其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启迪,从而促使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师过度注重传授的知识,忽略学生的学习掌握过程,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围绕学生所学的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的掌握所学,因此教学实践中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情境,真正的激活高中数学课堂,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经验;教学效率  引言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且可
期刊
摘 要:自新高考改革启动以来,数学教师积极转变自身传统教学理念,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教学流于表明的现象,影响到数学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數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科素养构建和培养,让每个人都能从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促进对数学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词:高中数学;深度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数学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科素养方面,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科必须要展开深度教学,促进对知
期刊
摘 要:一节好课必然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学的有效生成。同时一节好课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本节讨论的课例是江苏四市的一节公开展示课,我校的许老师参与了此次公开课的展示活动。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许老师精心选题和设计,课例的设计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上课的效果比较好,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做了大量的试题,而解题能力却不见提高。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在方法上进行了探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由接受性学习真正转变为探索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解题;反思  反思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探索活动,对已经或正在发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并回应于下一步的学习过程。初中学生已经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好的认知方式莫过于主动认知,当学生们以主动的态度融入对数学问题的认知中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才能充分融注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之中。而将知识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关照小学生的阶段性认知特点,降低数学知识探究难度,而且还能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唤醒数学课堂。所以,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将情境作为依托,从教学情境的构建出发,全面优化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