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李朝全的报告文学《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于3月1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讲述了一位“误入”武汉城又不愿沦落街头的大连小伙子蒋文强选择自愿去医院红区当清洁工的故事。本文为无删改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连小伙,还不满28周岁,因为名字“蒋文强”里有个“强”字,我们就称他“小强”吧。小强原先的计划是要从上海转乘高铁去长沙谈一桩合作的生意。2月13日路过武汉时,却阴差阳错地下了车,从此开始了他悲欣交集的一段奇幻经历。
小强1992年5月出生,在大连经营着一家手游工作室,已婚,儿子还不满3岁。过完元宵节,小强计划去长沙出差。他每年都要去长沙,找和他一起做手游工作室的师傅,一起去买今年的脚本和IP。这时全国的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状态,尤其是湖北和武汉的疫情正是最严峻的时候。家里人很担忧,但是小强在网上查询了一下,看到湖南和长沙的疫情并不严峻。于是就极力地安慰家人,说自己去谈生意,谈好合作就回来,不会有什么事。
于是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只背了一個背包,里面带了一两天的洗漱用品、两双袜子、一条内裤、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
小强的师傅住在岳阳。小强计划飞到长沙和师傅会合。但是上网一查,大连到长沙的机票2000多元,太贵了!而沈阳飞上海的机票却是“白菜价”,于是他打算先飞到上海,然后再倒高铁去长沙,加上在上海住上一晚的花费总共才1000多元,还能省出七八百元。上海到长沙的高铁要经过岳阳,小强的师傅说:那你不如直接到岳阳东来找我,我开车带你一起去。
2月12日,小强从大连到了沈阳,从沈阳乘飞机到了上海浦东机场,在上海住了一晚。
2月13日早上8:24,小强准时坐上上海虹桥开往长沙南的G576次列车。他买的车票是上海到岳阳东的二等座,3车6F靠窗的座位。
车厢里人很多,大家都戴着口罩。彼此都不交谈。小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直在玩手机。前一天晚上他吃了一碗泡面,早上没吃饭,快到中午时,他感觉肚子有点饿,就走到8号餐车买了一份盒饭。他看到车厢里有很多空位,就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来吃饭。火车下午2点半就到岳阳,再走回拥挤的3车厢实在有点麻烦,因此,吃完饭他就继续坐在座位上玩手机。玩了不到一小时,就听见列车员喊:武汉站到了,请8号车厢的全体乘客下车。
13:25火车准时停靠在武汉站。车厢里嘈嘈杂杂的,只有小强还坐着没动。长沙是终点站,他才不着急呢。这时,就听见乘务员大声问他:小伙子,你怎么不下车?
小强回答:我到岳阳东,不是到武汉。
列车员问:你在几号车厢?
小强回答:3号车厢。那我回自己车厢去!
列车员说:这节车厢人家都是到武汉的,你跟他们坐在一起这么久,为了整车人的安全着想,我们不可能再让你回3号车厢,也不可能再让你继续往前走,你还是跟他们一起下车吧!
这时,小强才注意到他身边坐的几个人果然都已站起来拿好行李准备下车。前面是一位大叔,右边是夫妇俩带着一个孩子,后边还有一个大学生。
小强拿着自己的车票想走近去和列车员说理,列车员却一个劲地往后退,说:你别过来!你别过来!
没办法,小强不想为难人家,就从高铁上下了车。下车后没几个小时,他就后悔了。因为当时他如果强硬地要求留在车上的话,列车员也未必能赶他下去,毕竟他手里的车票是到岳阳东而不是到武汉,况且,他是从大连来的,既不是患者也不是疑似患者,甚至也不是密切接触者,谁也不能强迫他下车。但是,这个一米八三的小伙子觉得人家那么催促他下车,那话说得让他实在不好意思再硬留在车上。他心里想,既然武汉站可以下车,那就说明高铁还开,自己可以再上别的车。
G576在武汉站停了几分钟就开走了。
站在站台上,小强不知所措。这时,他看到刚才坐在前面座位上的那位大叔,就走过去问他是到哪里去的。大叔回答自己是回武汉的医生,要回去参加一线的救治工作。
小强就问他:您能不能捎我一程?
于是大叔就捎了他一段路,然后给他放了下来。
得想法离开武汉!小强心想。
他打开手机,发现离汉火车票全部停售。他又用滴滴打车搜索可以离开武汉的交通工具,结果发现所有的快车、出租车、顺风车全都停了。他这才想起来,武汉已经封城,所有人现在都出不去。虽然在大连的时候看新闻就知道武汉已经封城,但是只有到了武汉,他才意识到什么叫封城,也就是所有留在武汉的人都不能离开武汉!想起此前在手机上也看过那些新闻,不少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只能睡地下通道或者停车场,他想:我有手有脚也有脑袋,我可不能学他们流浪街头。
他给110打电话,希望警察能帮他带他离开武汉,他也给120打过电话,对方都回答,现在没有车可以离开武汉。
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吧。下午时,小强给家里打电话说自己被困在长沙了,暂时回不了家。他心想,如果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肯定会急疯了。
小强打算给自己找家酒店住下来,但他搜索遍了各种网站也订不到酒店。他在马路上走来走去,看到的商店都是关着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雨,天气变得阴冷。天很快就要黑下来了。小强想,也许可以找志愿者看看能否帮自己。当他在网上搜索本地志愿者时,网页下方突然蹦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包吃包住”!这四个字吸引了小强。
一开始他想避免去医院,因为医院都收治有患者。他先看到了一个负责道路清洁的工作,就给对方打电话,对方回答:你能过来吗?小强回答:我过不去,我没有车。对方说:我们也真想用你,但确实没办法来接你。 小强又打了第二个电话,是招聘一名司机的。对方说:如果你想来的话得自己带车,要是你没有车的话,就得等。但是小强等不起呀,天就要黑了,他得立刻马上找个地方住下。
怎么办呢?这时他想起2月8日大连新闻里播过的大连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于是他就想,要不就去医院当志愿者,医院总不会让自己回家,总会管吃住吧?但是他不知道大连医疗队在哪一家医院。他通过网络地图搜索了一下离自己最近的医院。有一家武汉市第一医院,他就给医院打去电话。
对方说:来吧!我们正缺人。
小强问:能不能开车来接我?
对方说:行,但你得等一等,因为我们现在车辆也紧张。
折腾了一下午,这个年轻人又感觉肚子饿了。他在街上走来走去,好容易找到一家开门的小店铺。看到有方便面卖就问店主:多少钱一桶?
对方回答:40元。
小强说:怎么这么贵呀?
对方说:要不你就别买了,我们还想留着自己吃呢。
天黑透了,这时候去哪里买吃的呀?无奈小强只好买了一桶面,跟人家要了开水泡着吃。
吃完饭在原地等了40分鐘左右,医院的车来了。
就这样,当天晚上9点,小强来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
时间太晚了,医院一时也没法给他安排合适的住处,于是就让小强暂时在地下车库搭个简易床对付一晚上。
地下车库保安亭那里有一张桌子,小强把桌子搬开,把医院给的一张折叠床打开,盖上医院给的一条被子。
又累又冷又担惊受怕的,一晚上小强都没睡好。
半夜他听见有人在恸哭,然后就看见医院的工作人员推着一具尸体送到殡仪车上,家属就跟在后面哭,既不能靠近去看也不能去触碰他们逝去的亲人。小强感觉,死亡离自己很近,非常恐惧,他被吓哭了。这时他才真的害怕起来:医院这里是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被感染的话,做最坏的打算,自己也有可能这样……
第二天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这个日子小强本该留在自己的爱人身边,陪儿子一起享受难得的长假。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早起来自己就要开始工作。小强原本想得很美,到了医院,人家怎么着都会花一两天培训培训自己这样的新手,他先去医院混两天,在两天里兴许就找到办法离开了。但是,那时医院人手特别缺乏,根本没时间给他做细致的培训。
督导老师让小强跟着自己学,教他怎么穿脱防护服,给他分配了任务。然后,小强就直接进到9楼的病房里。他负责的是23病区。
小强人高马大,防护服和手套都没有适合他的尺寸。穿好防护服,他总觉得不是这儿不对就是那儿不对。刚进病房,他稍微一使劲儿,手套就从袖口那里崩开了,他特别害怕,因为手腕的皮肤都裸露出来了。来武汉支援的南京鼓楼医院医疗队护士长朱欢欢赶紧带着这个笨手笨脚的小伙子出去并给他消毒,然后又给他找了一副长手套戴上。从那天起,每天朱护士长都要从南京医疗队给小强拿一副长手套。
小强怀疑护目镜也有问题,一吸气总觉得眉毛那里有凉风。他很担忧,赶紧找到督导老师:我感觉空气会漏进去,跑到眼睛里,会不会被感染到?
督导老师回答:只要没有唾沫或是固体的东西沾到眼睛上,有护目镜挡着就没问题。
但是小强还是半信半疑的。他又接连问了好几个护士,大家都说没问题,他这才相信。
别人都是戴两层手套,小强却坚持要戴三层,袖口处还用胶带重重捆起。
医院分配给小强的工作是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还有拖地和卫生消毒,每天他需要到每个病房去收集垃圾然后放到电梯口。开始时一天工作12小时,早上7点开始上班到11点半,下午1点半到5点,傍晚6点到晚上10点。早上进去收拾一下70多位患者前一天晚饭的餐盒,然后分发早饭;中午时去收一下早饭餐盒,分发午饭;傍晚去收午饭的餐盒,再分发晚饭。每天早上7点他还负责给医务人员进行消毒,往他们的鞋底上喷洒消毒液。晚上下班前还要负责收拾医护人员脱下来的防护服。他每天要3次出入病房,因此要换3套防护服。
第一次到病房里收饭盒,小强伸手拿起饭盒,感觉饭盒下面黏黏糊糊的,糟糕,有水!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完了,完了,我被传染了!手里拿着饭盒,一时竟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
当他终于把饭盒放进垃圾袋掉头就要走出病房时,却又听见患者喊:小伙子,还有垃圾桶。
小强一看,垃圾桶里有吃剩的苹果核、酸奶盒,这些都沾过病人的嘴,肯定都有病毒呀!小强心里怕极了。
他慢慢地蹲下去,感觉风就从自己的脸颊两边被挤了出来。他都不敢再站起来,心想:我一站起来,脸颊就会再吸进空气啊!
一整天,小强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晚上,医院方面告诉小强,已经给他安排好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住宿,一个人住一个带卫生间的独立单间,里面有电视,还可以上WiFi。
下了晚班,昏暗的路灯照着空旷的马路,小强一个人走回酒店。这个爱唱歌的年轻人轻轻地唱起了歌手海鸣威主唱的一首歌:
我走在没有你的夜里
好大的北京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连小伙,还不满28周岁,因为名字“蒋文强”里有个“强”字,我们就称他“小强”吧。小强原先的计划是要从上海转乘高铁去长沙谈一桩合作的生意。2月13日路过武汉时,却阴差阳错地下了车,从此开始了他悲欣交集的一段奇幻经历。
误打误撞到了武汉
小强1992年5月出生,在大连经营着一家手游工作室,已婚,儿子还不满3岁。过完元宵节,小强计划去长沙出差。他每年都要去长沙,找和他一起做手游工作室的师傅,一起去买今年的脚本和IP。这时全国的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状态,尤其是湖北和武汉的疫情正是最严峻的时候。家里人很担忧,但是小强在网上查询了一下,看到湖南和长沙的疫情并不严峻。于是就极力地安慰家人,说自己去谈生意,谈好合作就回来,不会有什么事。
于是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只背了一個背包,里面带了一两天的洗漱用品、两双袜子、一条内裤、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

小强的师傅住在岳阳。小强计划飞到长沙和师傅会合。但是上网一查,大连到长沙的机票2000多元,太贵了!而沈阳飞上海的机票却是“白菜价”,于是他打算先飞到上海,然后再倒高铁去长沙,加上在上海住上一晚的花费总共才1000多元,还能省出七八百元。上海到长沙的高铁要经过岳阳,小强的师傅说:那你不如直接到岳阳东来找我,我开车带你一起去。
2月12日,小强从大连到了沈阳,从沈阳乘飞机到了上海浦东机场,在上海住了一晚。
2月13日早上8:24,小强准时坐上上海虹桥开往长沙南的G576次列车。他买的车票是上海到岳阳东的二等座,3车6F靠窗的座位。
车厢里人很多,大家都戴着口罩。彼此都不交谈。小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直在玩手机。前一天晚上他吃了一碗泡面,早上没吃饭,快到中午时,他感觉肚子有点饿,就走到8号餐车买了一份盒饭。他看到车厢里有很多空位,就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来吃饭。火车下午2点半就到岳阳,再走回拥挤的3车厢实在有点麻烦,因此,吃完饭他就继续坐在座位上玩手机。玩了不到一小时,就听见列车员喊:武汉站到了,请8号车厢的全体乘客下车。
13:25火车准时停靠在武汉站。车厢里嘈嘈杂杂的,只有小强还坐着没动。长沙是终点站,他才不着急呢。这时,就听见乘务员大声问他:小伙子,你怎么不下车?
小强回答:我到岳阳东,不是到武汉。
列车员问:你在几号车厢?
小强回答:3号车厢。那我回自己车厢去!
列车员说:这节车厢人家都是到武汉的,你跟他们坐在一起这么久,为了整车人的安全着想,我们不可能再让你回3号车厢,也不可能再让你继续往前走,你还是跟他们一起下车吧!
这时,小强才注意到他身边坐的几个人果然都已站起来拿好行李准备下车。前面是一位大叔,右边是夫妇俩带着一个孩子,后边还有一个大学生。
小强拿着自己的车票想走近去和列车员说理,列车员却一个劲地往后退,说:你别过来!你别过来!
没办法,小强不想为难人家,就从高铁上下了车。下车后没几个小时,他就后悔了。因为当时他如果强硬地要求留在车上的话,列车员也未必能赶他下去,毕竟他手里的车票是到岳阳东而不是到武汉,况且,他是从大连来的,既不是患者也不是疑似患者,甚至也不是密切接触者,谁也不能强迫他下车。但是,这个一米八三的小伙子觉得人家那么催促他下车,那话说得让他实在不好意思再硬留在车上。他心里想,既然武汉站可以下车,那就说明高铁还开,自己可以再上别的车。
G576在武汉站停了几分钟就开走了。
站在站台上,小强不知所措。这时,他看到刚才坐在前面座位上的那位大叔,就走过去问他是到哪里去的。大叔回答自己是回武汉的医生,要回去参加一线的救治工作。
小强就问他:您能不能捎我一程?
于是大叔就捎了他一段路,然后给他放了下来。
得想法离开武汉!小强心想。
他打开手机,发现离汉火车票全部停售。他又用滴滴打车搜索可以离开武汉的交通工具,结果发现所有的快车、出租车、顺风车全都停了。他这才想起来,武汉已经封城,所有人现在都出不去。虽然在大连的时候看新闻就知道武汉已经封城,但是只有到了武汉,他才意识到什么叫封城,也就是所有留在武汉的人都不能离开武汉!想起此前在手机上也看过那些新闻,不少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只能睡地下通道或者停车场,他想:我有手有脚也有脑袋,我可不能学他们流浪街头。
他给110打电话,希望警察能帮他带他离开武汉,他也给120打过电话,对方都回答,现在没有车可以离开武汉。
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吧。下午时,小强给家里打电话说自己被困在长沙了,暂时回不了家。他心想,如果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肯定会急疯了。
小强打算给自己找家酒店住下来,但他搜索遍了各种网站也订不到酒店。他在马路上走来走去,看到的商店都是关着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雨,天气变得阴冷。天很快就要黑下来了。小强想,也许可以找志愿者看看能否帮自己。当他在网上搜索本地志愿者时,网页下方突然蹦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包吃包住”!这四个字吸引了小强。
一开始他想避免去医院,因为医院都收治有患者。他先看到了一个负责道路清洁的工作,就给对方打电话,对方回答:你能过来吗?小强回答:我过不去,我没有车。对方说:我们也真想用你,但确实没办法来接你。 小强又打了第二个电话,是招聘一名司机的。对方说:如果你想来的话得自己带车,要是你没有车的话,就得等。但是小强等不起呀,天就要黑了,他得立刻马上找个地方住下。
怎么办呢?这时他想起2月8日大连新闻里播过的大连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于是他就想,要不就去医院当志愿者,医院总不会让自己回家,总会管吃住吧?但是他不知道大连医疗队在哪一家医院。他通过网络地图搜索了一下离自己最近的医院。有一家武汉市第一医院,他就给医院打去电话。
对方说:来吧!我们正缺人。
小强问:能不能开车来接我?
对方说:行,但你得等一等,因为我们现在车辆也紧张。
折腾了一下午,这个年轻人又感觉肚子饿了。他在街上走来走去,好容易找到一家开门的小店铺。看到有方便面卖就问店主:多少钱一桶?
对方回答:40元。
小强说:怎么这么贵呀?
对方说:要不你就别买了,我们还想留着自己吃呢。
天黑透了,这时候去哪里买吃的呀?无奈小强只好买了一桶面,跟人家要了开水泡着吃。
吃完饭在原地等了40分鐘左右,医院的车来了。
就这样,当天晚上9点,小强来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
时间太晚了,医院一时也没法给他安排合适的住处,于是就让小强暂时在地下车库搭个简易床对付一晚上。
地下车库保安亭那里有一张桌子,小强把桌子搬开,把医院给的一张折叠床打开,盖上医院给的一条被子。
又累又冷又担惊受怕的,一晚上小强都没睡好。
半夜他听见有人在恸哭,然后就看见医院的工作人员推着一具尸体送到殡仪车上,家属就跟在后面哭,既不能靠近去看也不能去触碰他们逝去的亲人。小强感觉,死亡离自己很近,非常恐惧,他被吓哭了。这时他才真的害怕起来:医院这里是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被感染的话,做最坏的打算,自己也有可能这样……
向家乡求救
第二天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这个日子小强本该留在自己的爱人身边,陪儿子一起享受难得的长假。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早起来自己就要开始工作。小强原本想得很美,到了医院,人家怎么着都会花一两天培训培训自己这样的新手,他先去医院混两天,在两天里兴许就找到办法离开了。但是,那时医院人手特别缺乏,根本没时间给他做细致的培训。
督导老师让小强跟着自己学,教他怎么穿脱防护服,给他分配了任务。然后,小强就直接进到9楼的病房里。他负责的是23病区。
小强人高马大,防护服和手套都没有适合他的尺寸。穿好防护服,他总觉得不是这儿不对就是那儿不对。刚进病房,他稍微一使劲儿,手套就从袖口那里崩开了,他特别害怕,因为手腕的皮肤都裸露出来了。来武汉支援的南京鼓楼医院医疗队护士长朱欢欢赶紧带着这个笨手笨脚的小伙子出去并给他消毒,然后又给他找了一副长手套戴上。从那天起,每天朱护士长都要从南京医疗队给小强拿一副长手套。
小强怀疑护目镜也有问题,一吸气总觉得眉毛那里有凉风。他很担忧,赶紧找到督导老师:我感觉空气会漏进去,跑到眼睛里,会不会被感染到?
督导老师回答:只要没有唾沫或是固体的东西沾到眼睛上,有护目镜挡着就没问题。
但是小强还是半信半疑的。他又接连问了好几个护士,大家都说没问题,他这才相信。

别人都是戴两层手套,小强却坚持要戴三层,袖口处还用胶带重重捆起。
医院分配给小强的工作是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还有拖地和卫生消毒,每天他需要到每个病房去收集垃圾然后放到电梯口。开始时一天工作12小时,早上7点开始上班到11点半,下午1点半到5点,傍晚6点到晚上10点。早上进去收拾一下70多位患者前一天晚饭的餐盒,然后分发早饭;中午时去收一下早饭餐盒,分发午饭;傍晚去收午饭的餐盒,再分发晚饭。每天早上7点他还负责给医务人员进行消毒,往他们的鞋底上喷洒消毒液。晚上下班前还要负责收拾医护人员脱下来的防护服。他每天要3次出入病房,因此要换3套防护服。
第一次到病房里收饭盒,小强伸手拿起饭盒,感觉饭盒下面黏黏糊糊的,糟糕,有水!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完了,完了,我被传染了!手里拿着饭盒,一时竟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
当他终于把饭盒放进垃圾袋掉头就要走出病房时,却又听见患者喊:小伙子,还有垃圾桶。
小强一看,垃圾桶里有吃剩的苹果核、酸奶盒,这些都沾过病人的嘴,肯定都有病毒呀!小强心里怕极了。
他慢慢地蹲下去,感觉风就从自己的脸颊两边被挤了出来。他都不敢再站起来,心想:我一站起来,脸颊就会再吸进空气啊!
一整天,小强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晚上,医院方面告诉小强,已经给他安排好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住宿,一个人住一个带卫生间的独立单间,里面有电视,还可以上WiFi。
下了晚班,昏暗的路灯照着空旷的马路,小强一个人走回酒店。这个爱唱歌的年轻人轻轻地唱起了歌手海鸣威主唱的一首歌:
我走在没有你的夜里
好大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