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明5-氟尿嘧啶应用于瘢痕疙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作者所查针对5-氟尿嘧啶经由转化生长因子B信号通路作用于瘢痕疙瘩分子机制的报道较少。目的:实验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BI型受体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02/10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完成。材料:标本分别取自因瘢痕疙瘩入院的6例整形手术患者。方法:①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10,20,40,80,160μmo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为此,依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园林苗圃的发展应采取立足市场、做好指导、加强科研、改善方法、建
背景:mdx小鼠是常用的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模型鼠,其肌纤维中央核的出现及其功能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在肌纤维退化/再生周期期间mdx小鼠比目鱼肌纤维核的横向迁移与肌
背景:椎体成形术是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增加椎体的抗压性,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再骨折发生。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前后,L1-2在前弯力矩作用下的力学特征改变。设计、时
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置入后出现内漏患者1例,在进行严格的卧位休息;积极降低腹压,严格控制血压;严密监测腹围和阴囊大小、血红蛋白的变化等处理后,CT显示无造影剂外漏,出
背景:干扰素调节因子4是B细胞终末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限制性表达于淋巴细胞,在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疾病预后的最终关系仍未确定。目的:假设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B淋巴细胞中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后运动神经元存在神经变性改变,但其确切机制不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破认为是未来能有效解决此病的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肌萎缩侧索硬化转
总结1960-01/2001-12应用水牛角夹移植修复(固定)骨缺损30例治疗效果。随访19例,其中颅骨成形11例随访1.6年以上,其他骨缺损8例最长随访达43年。全部病例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患
背景:许多研究发现三维结构的纳米材料能促进细胞增殖。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纳米金/壳聚糖仿生功能支架,观察角质形成细胞在支架上的贴壁、增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性
背景: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动物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犬梗死区的分化以及对心肌细胞凋亡
背景:目前,关于医疗器械或生物材料免疫毒性的评价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有效的动物模型研究较少。目的:建立免疫抑制毒性小鼠模型,并针对医用热硫化硅橡胶的免疫毒性进行初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