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特征

来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史学的二重性特征在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中有很集中的体现,史书修纂中的客观与主观、天命与人事、直书与曲笔、实录与名教等,自《春秋》起,在近三千年的历史编纂史中始终一以贯之,构成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属性。对待这一属性,当取审慎辩证的态度视之。
其他文献
【正】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后,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发展嘉兴高专,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我校师生的共识
以益气活血化瘀之益脑灵口服液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同时用西药脑复康治疗23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总疗效相当。治疗组中气虚血瘀证组疗效优于其他证型组;与西药脑复康对比,在
在9世纪后半叶乃至整个10世纪的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网络系统中,灵州道占有一席之地。宋初,大食、回鹘、于阗以及归义军等民族政权多通过灵州道与北宋王朝进行经贸、文化往
对于《中庸》的成书与作者,一些学者认为其包含两个部分,来自不同的作者.从思想 内容和文章结构来看,《中庸》都是一部思想体系完整的著作.从思想内容来看,《中庸》首先论述
女,74岁,农民.因左眼红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1个月余,逐渐加重,伴头眼胀痛 ,视物不见,恶心呕吐3 d,于2003年7月26日来诊.患者于1个多月前扬麦时不慎迷眼,以手揉擦后即出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