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数据技术活跃于各行各业之中,优化了社会经济运营模式,提升了单位管理效率,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但是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较为缓慢,且风险重重。为此,文章首先通过介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其次讨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最后分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即以“小微贷”为例,研究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028
新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更加趋于广泛化,将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引入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目的是拓展业务范围,规避市场风险,为客户带来方便和盈利价值,确保商业银行所有业务的正常运行。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不可掉以轻心,而要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而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正好可以使商业银行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更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的路径,以便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1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1.1 制度不规范,风险意识差
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鱼龙混杂,业务种类繁多,但是制度不够规范,导致其风险监督管理相当混乱。在对市场风险监控方面,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原因在于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无法與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金融市场规律的认识模糊不清,直接导致其对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加大了信用风险及金融市场风险,就连各大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也倍受牵连。
1.2 基础市场发展规模不够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基础市场发展缓慢,不管是交易规则,还是市场容量,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金融市场领域,引入金融衍生品业务,对于转移风险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是部分金融衍生品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功能,否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纵观我国金融市场,其创新力度不足,大多数衍生品的创造只停留在品牌效应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内涵挖掘,直接造成了部分衍生品的风险与收益设计极不科学,形成了“不对称性”的弊病,即基础市场发展规模不够大,难以突破金融市场发展的“瓶颈”。
1.3 金融市场缺乏理性交易者
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者,国有银行的交易结果和业绩评价不相匹配,权利与义务也不对称,使得金融市场缺乏理性交易者,即大多数人的风险意识较差。不仅如此,银行的内部管理也是马马虎虎, 没有对金融衍生品业务实施强制性的约束,使得许多投资者盲目行事,不计后果,损失惨重。不难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者不够理性,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认知不到位,完全凭借感觉进行投资,结果只能过于依赖金融衍生品的理财增值功能。如此一来,金融资产收入激增,致使货币资产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经济泡沫”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其金融衍生品业务层出不穷,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理财种类,但是其风险管理不到位。大体上讲,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包括四大类:一是操作风险,就是在交易、结算中形成的损失,这些基本上都是由人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二是信用风险,主要指交易双方不按约定来履行其职责,此类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三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相关业务不符合法律要求,有时也会违反法律规定,进而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四是市场风险,主要是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损失,比如利率、汇率变动,很可能造成交易损失。
3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小微贷”为例
3.1 信息不对称
“小微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常见的金融衍生品类别,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其发展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最为突出的是,“小微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无还贷能力,商业银行陷入“虚假授信”的圈套,面临的放贷风险与日俱增,进而不再相信小微企业,双方的关系恶化,其发展举步维艰。例如:有的小微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贷款额度,不惜做出假资料,伪造经营材料,让商业银行进行“虚假授信”,所冒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会考虑自身的风险,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不会大范围地把钱借给小微企业,一切都在谨慎之中。不难想象,当商业银行不愿意资助小微企业时,小微企业就会陷入缺乏资金的困境,自然就会影响其日常的经营活动。
3.2 贷款成本高
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就是因为有利润可赚,以盈利为目的是商业银行运行的本质特点。然而,“小微贷”是一种小型企业的贷款,本身就没有多少备用资金,其单笔贷款也是小数额,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资金回报,所以商业银行绝不会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这样,小微企业就会处于“小贷小赚”的处境之中,较大的经营规模格局难以形成,直接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不仅如此,因为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贷款缺乏充分的抵押物,甚至也没有强大的担保措施,稍不留神,就会面临无法及时还款的压力,助长了商业银行的坏账风险。
3.3 品种较单一
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小微贷”品种不多,而且十分单一,无可挑选,迫使许多目标消费者转移视线,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当然,“小微贷”品种单一,也会让小微企业寸步难行,很难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这也是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所有商业银行都大力投资“小微贷”业务,但是服务不到位,没有细分不同行业的资金需求,也没有关注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导致金融衍生品的服务处于空白区,“小微贷”产品没有针对性,部分资金艰难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错失发展机会。例如,一些经营批发业务的企业都会先发货后付款,每天的现金流动一点都不稳定,很有可能在收到货款之前就缺乏周转资金。 4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完善金融衍生品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工作都要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否则就会走入歧途,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现阶段,商业银行必须意识到现实的困境,注重互联网所带来的业务发展渠道,将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并以此完善金融衍生品规章制度。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加大金融衍生品的调研,从其发展特点出发,不断制定出最适宜的法规,从而确保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效进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还要详细地规定金融衍生产品,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既有法可依,又有法可循。
4.2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防控
银行与资金打交道,一旦涉及资金,自然就会涉及风险,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持久发展,离不开其对内部风险的有效防控。作为商业银行,必须时时刻刻把资金风险的防控放在首位,关注以“借贷”关系为主线的金融衍生品的安全性,可以创建专门的风险防控组,做好预防到位、监控到位、汇总到位。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将资金管理得当。同时,商业银行要配备比较专业的法务人员,才能有效把控金融衍生品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而有效预防后续因交易合約而引起的各种纠纷,最大限度地控制金融风险。
4.3 开发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
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晚,品种不齐全,其发展空间较大,不管是市场饱和度,还是消费者接受度,都有待提升。在互联网视域下,各大银行纷纷开发自己的金融业务,金融衍生品的种类越多,可供客户选择的产品就越多,也最容易促成交易的成功完成。所以,商业银行应当看到自己这方面的缺点,加大投资力度,安排专门人员自主研发金融衍生品,确保其品类齐全,提升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实际上,国外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其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得极为前沿,可供我国商业银行借鉴,使其更能规避金融风险,实现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健康发展。
4.4 提高金融信贷队伍的专业性
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不但要改革经营方式,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打造出专业的金融信贷队伍。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专业与否,不但与其业务操作能力息息相关,而且与其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相连,这一切都需要商业银行对其进行培训。例如,商业银行进行“小微贷”这种业务的贷款时,需要严格审查其信贷资料,严格把关每一个细节,对于任何潜在的金融风险都要提高警惕,及时纠正错误,让金融衍生品信贷业务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5 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必须大力开发金融衍生品业务,并加强其风险管理,既可以降低自身的经济损失,又可以维护市场稳定。商业银行必须有效治理金融衍生品,创新金融衍生品业务,才能完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助于“避虚就实”,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主要操作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互联网下金融领域的业务特点,提升个人的风险意识,同时要做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地把控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动向。在网络环境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只有找到最佳的突破口,才能为商业银行衍生品的长远发展创设出更加理想的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玉杰.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对冲风险与经营绩效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7):150-157.
[2]王琰,封思贤.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的分析[J].西南金融,2019(2):16-24.
[3]程恩远.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9(18):104-105.
[4]杨涵秋.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93-194.
[5]李晓菲.试论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94-195.
[6]闭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方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3):52-53.
[7]王然.金融衍生品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8.
[8]刘晨阳.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9]谢海垚.商业银行应用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研究——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J].北方金融,2016(4):12-15.
[作者简介]纪智贤(1980—),男,蒙古族,内蒙古满洲里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028
新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更加趋于广泛化,将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引入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目的是拓展业务范围,规避市场风险,为客户带来方便和盈利价值,确保商业银行所有业务的正常运行。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不可掉以轻心,而要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而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正好可以使商业银行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更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的路径,以便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1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1.1 制度不规范,风险意识差
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鱼龙混杂,业务种类繁多,但是制度不够规范,导致其风险监督管理相当混乱。在对市场风险监控方面,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原因在于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无法與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金融市场规律的认识模糊不清,直接导致其对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加大了信用风险及金融市场风险,就连各大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也倍受牵连。
1.2 基础市场发展规模不够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基础市场发展缓慢,不管是交易规则,还是市场容量,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金融市场领域,引入金融衍生品业务,对于转移风险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是部分金融衍生品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功能,否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纵观我国金融市场,其创新力度不足,大多数衍生品的创造只停留在品牌效应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内涵挖掘,直接造成了部分衍生品的风险与收益设计极不科学,形成了“不对称性”的弊病,即基础市场发展规模不够大,难以突破金融市场发展的“瓶颈”。
1.3 金融市场缺乏理性交易者
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者,国有银行的交易结果和业绩评价不相匹配,权利与义务也不对称,使得金融市场缺乏理性交易者,即大多数人的风险意识较差。不仅如此,银行的内部管理也是马马虎虎, 没有对金融衍生品业务实施强制性的约束,使得许多投资者盲目行事,不计后果,损失惨重。不难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者不够理性,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认知不到位,完全凭借感觉进行投资,结果只能过于依赖金融衍生品的理财增值功能。如此一来,金融资产收入激增,致使货币资产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经济泡沫”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其金融衍生品业务层出不穷,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理财种类,但是其风险管理不到位。大体上讲,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包括四大类:一是操作风险,就是在交易、结算中形成的损失,这些基本上都是由人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二是信用风险,主要指交易双方不按约定来履行其职责,此类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三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相关业务不符合法律要求,有时也会违反法律规定,进而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四是市场风险,主要是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损失,比如利率、汇率变动,很可能造成交易损失。
3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小微贷”为例
3.1 信息不对称
“小微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常见的金融衍生品类别,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其发展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最为突出的是,“小微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无还贷能力,商业银行陷入“虚假授信”的圈套,面临的放贷风险与日俱增,进而不再相信小微企业,双方的关系恶化,其发展举步维艰。例如:有的小微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贷款额度,不惜做出假资料,伪造经营材料,让商业银行进行“虚假授信”,所冒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会考虑自身的风险,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不会大范围地把钱借给小微企业,一切都在谨慎之中。不难想象,当商业银行不愿意资助小微企业时,小微企业就会陷入缺乏资金的困境,自然就会影响其日常的经营活动。
3.2 贷款成本高
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就是因为有利润可赚,以盈利为目的是商业银行运行的本质特点。然而,“小微贷”是一种小型企业的贷款,本身就没有多少备用资金,其单笔贷款也是小数额,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资金回报,所以商业银行绝不会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这样,小微企业就会处于“小贷小赚”的处境之中,较大的经营规模格局难以形成,直接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不仅如此,因为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贷款缺乏充分的抵押物,甚至也没有强大的担保措施,稍不留神,就会面临无法及时还款的压力,助长了商业银行的坏账风险。
3.3 品种较单一
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小微贷”品种不多,而且十分单一,无可挑选,迫使许多目标消费者转移视线,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当然,“小微贷”品种单一,也会让小微企业寸步难行,很难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这也是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所有商业银行都大力投资“小微贷”业务,但是服务不到位,没有细分不同行业的资金需求,也没有关注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导致金融衍生品的服务处于空白区,“小微贷”产品没有针对性,部分资金艰难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错失发展机会。例如,一些经营批发业务的企业都会先发货后付款,每天的现金流动一点都不稳定,很有可能在收到货款之前就缺乏周转资金。 4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完善金融衍生品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工作都要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否则就会走入歧途,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现阶段,商业银行必须意识到现实的困境,注重互联网所带来的业务发展渠道,将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并以此完善金融衍生品规章制度。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加大金融衍生品的调研,从其发展特点出发,不断制定出最适宜的法规,从而确保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效进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还要详细地规定金融衍生产品,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既有法可依,又有法可循。
4.2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防控
银行与资金打交道,一旦涉及资金,自然就会涉及风险,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持久发展,离不开其对内部风险的有效防控。作为商业银行,必须时时刻刻把资金风险的防控放在首位,关注以“借贷”关系为主线的金融衍生品的安全性,可以创建专门的风险防控组,做好预防到位、监控到位、汇总到位。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将资金管理得当。同时,商业银行要配备比较专业的法务人员,才能有效把控金融衍生品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而有效预防后续因交易合約而引起的各种纠纷,最大限度地控制金融风险。
4.3 开发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
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晚,品种不齐全,其发展空间较大,不管是市场饱和度,还是消费者接受度,都有待提升。在互联网视域下,各大银行纷纷开发自己的金融业务,金融衍生品的种类越多,可供客户选择的产品就越多,也最容易促成交易的成功完成。所以,商业银行应当看到自己这方面的缺点,加大投资力度,安排专门人员自主研发金融衍生品,确保其品类齐全,提升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实际上,国外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其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得极为前沿,可供我国商业银行借鉴,使其更能规避金融风险,实现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健康发展。
4.4 提高金融信贷队伍的专业性
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不但要改革经营方式,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打造出专业的金融信贷队伍。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专业与否,不但与其业务操作能力息息相关,而且与其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相连,这一切都需要商业银行对其进行培训。例如,商业银行进行“小微贷”这种业务的贷款时,需要严格审查其信贷资料,严格把关每一个细节,对于任何潜在的金融风险都要提高警惕,及时纠正错误,让金融衍生品信贷业务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5 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必须大力开发金融衍生品业务,并加强其风险管理,既可以降低自身的经济损失,又可以维护市场稳定。商业银行必须有效治理金融衍生品,创新金融衍生品业务,才能完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助于“避虚就实”,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主要操作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互联网下金融领域的业务特点,提升个人的风险意识,同时要做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地把控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动向。在网络环境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只有找到最佳的突破口,才能为商业银行衍生品的长远发展创设出更加理想的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玉杰.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对冲风险与经营绩效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7):150-157.
[2]王琰,封思贤.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的分析[J].西南金融,2019(2):16-24.
[3]程恩远.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9(18):104-105.
[4]杨涵秋.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93-194.
[5]李晓菲.试论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94-195.
[6]闭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方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3):52-53.
[7]王然.金融衍生品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8.
[8]刘晨阳.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9]谢海垚.商业银行应用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研究——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J].北方金融,2016(4):12-15.
[作者简介]纪智贤(1980—),男,蒙古族,内蒙古满洲里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