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二、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样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阅读这篇课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
  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便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或电影)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习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张家口市宣化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解法一】直接求解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性质、定理、公示等,经过变形、推理、计算、判断得到结论. 这种方法是解填空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有意识地采取灵活、简捷的解法.  例1(2010安徽理) 展开式中, 的系数等于________.  点拨:此题考查二项展开式,应写出使 的指数等于3的项.  解: ,写出所以 的系数等于 .
期刊
新课标强调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又一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新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吸引住、对这节新课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正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
期刊
一、设计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   设计好数学活动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出让学生乐此不疲的数学活动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如下几个要素:一是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尤其要抓住他们好奇、好胜、好强、好探究、好挑战的心理特点;二是要善于利用好教学内容中本身所具有的“活化”因素;三是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轨;四是用活动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就拿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口算教学来
期刊
初中物理教材注重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脑,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宜昌市作为课改实验区,探究式教学是课改的热门。  物理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力军,陆城二中物理备课组的教师们在教学上力求找到一种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又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赢策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物理实验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随着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教改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相应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转变。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教
期刊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必须坚持教学与保证学生安全健康。  一、注重教学  1.开学后要立即开课。学校按时开课上课,如同铁路的正点发车运行、工厂的如期开工生产一样,天经地义,不可随意更改。开学伊始,工作头绪较多,但必须保证及时开课上课,其它所有工作和活动都应纳入上课轨道或在上课后开展。为了实现这一要求,
期刊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简称 CATV)从它诞生到今天 ,一直在教学领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克服了无线发射时由于电磁波的反射所带来的重影,放像效果变得更好;由于其采用同轴电缆传输,经过屏蔽层的屏蔽作用能有效的抑制外界对信号的电磁干扰;同时,校园闭路电视的开通,实现了校园教育影像资源的共享,节约了教育成本,让校园行政管理不如信息化、电子化、快捷化的轨道。当前,各中小学纷纷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力
期刊
摘 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
期刊
目前,高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时期,学科知识结构也相对比较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逐渐对美术欣赏活动产生了很大兴趣。这种兴趣对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因素。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不以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呈现上升趋势。因为在学生身上还存在着许多对美术欣赏学习不利的因素。   笔者认为,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