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已拼战了好几个年头,但时下视频网站还都是处于“喝西北风”的状况。8月23日,酷6传媒发布了截止2011年6月30日的第二财季未经审核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第二季酷6持续经营业务总营收4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20万美元增长25.0%,但较第一财季的660万美元下滑39.4%。同时,第二季酷6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21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550万美元扩大39.4%,较第一财季的亏损1090万美元则扩大98.2%。而受不利财报影响,当日酷6传媒股价下跌0.23美元,跌幅高达11.00%,收于1.86美元。
酷6何以继续“喝西北风”?
酷6是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视频企业,模式是借壳上市。2009年11月,盛大集团旗下华友世纪(纳斯达克:HRAY)与酷6网进行股权合并,去年8月,华友世纪正式更名为酷6,股票代码也从Hurray改为KUTV。
然而上市后,酷6并未借此重振雄风,而是颓势依旧。2010财年,酷6全年营收2030万美元,亏损达到5150万美元,亏损额超过营收的2.5倍,而今年一、二财季,亏损额依然是有增无减。
以流量计,酷6在中国视频网站中位列第三,但与前两位优酷、土豆的距离仍是越拉越远。2007-2009年,酷6的营收呈下降趋势,分别为6053万元、5396万元、3464万元,虽然2010年营收大增,为1660万美元,逾1亿元,但净亏损却创历史新高,高达5150万美元。在不足千人的酷6网团队中,销售团队最多时高达200余人,这令资金链紧张的酷6难以为继。
更令大股东盛大集团恼火的是,酷6自上市以后一直依靠盛大的输血。盛大在2009年底收购酷6,但仅用一年多时间,酷6网就“烧掉”了盛大3个多亿,而股价、广告收入仍达不到竞争对手的同等水平。
酷6何以萎靡不振,继续“喝西北风”?
其一,酷6的发展思路有点摇摆不定。之前酷6也想定位于娱乐和原创,后来又转战视频门户,在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和实力的损耗,这不利于酷6树立自己的风格和优势。相比之下,一直坚持原创路线的56现在越做越好,树立起了自己在原创领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其二,酷6烧钱过猛。之前酷6花费巨资购买版权,在世界杯和亚运会上也用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想要打造“视频新闻媒体王”。但是高知名度、高流量并没转化为收益,酷6烧掉了巨量现金,却仍然是入不敷出。
其三,路线斗争激烈,领导团队不团结,损害竞争力。盛大老板陈天桥与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在酷6网未来是走大片模式还是视频资讯新闻模式上发生激烈争执,陈天桥希望酷6网的发展方向是低成本的视频资讯新闻,而李善友则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影视剧“大片模式”,最后因战略严重分歧,导致今年3月李善友辞职。今年5月酷6网再爆人事大地震,酷6原团队被“血洗”,几乎全部出局,大裁员风波刮遍了国内互联网。
这些问题与矛盾必然会严重制约酷6的发展。
视频领域三大路线之争,谁是谁非?
大概从2005年开始,56网、土豆网、优酷网、酷6网先后创立,他们都打着“视频分享”的旗号,但近一两年来,同质化的竞争逼迫这些视频网站寻找新出路甩开对手,道路却依然坎坷。
目前国内视频行业已兵分三路。依赖相对强势的用户数量和融资能力,优酷网、土豆网和乐视网,强兵出击影视剧购买,使正版长视频成为视频领域最为热门的发展方向;而倾向低成本路线的酷6网、激动网,除了参与购买影视剧版权外,另一个重点方向就是试水媒体路线,开始确立明显的媒体路线倾向,将自身定位为“视频新闻媒体”,并逐渐将重兵投入购买非影视类内容,强化原创内容、升级演播室;而与上述两种路线不同的是,一些视频网站选择坚守原来的视频分享领域,56网、六间房选择强攻视频上传分享领域,大面积砍掉影视剧,主做视频社区。
不管是“影视剧”、“媒体”还是“分享”路线,所有的视频网站都遭遇了尴尬:全行业烧钱,未曾整体盈利。如此看来,国内视频业道路依然迷茫。
目前,酷6的内容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原创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创意视频,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即UGC模式)。用户上传视频,酷6网则根据用户视频的质量和流量支付用户广告分成;除了视频广告分成之外,酷6网还会对最受欢迎的原创作者发酷6网的期权。
酷6另外一种经营模式则是依赖于Hulu模式。这主要是与多家影视媒体公司进行合作,获得他们的代理授权后,把正版的电视节目放在网络平台供用户免费点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其经营模式可以总结为“购买正版 收费 广告”。
然而令人难堪的是,巨大的流量一直未转化为客观的商业收益。连续多轮的融资抵不过抢热片抢独家的烧钱模式,视频业成为真正的“烧钱窟”。酷6借壳上市后,一直未实现收支平衡,目前,酷6手中粮草已告急。
用户生成模式能否成为酷6“救命稻草”?
视频网站需要实现盈利生存,必须拓展和培养新的商业模式,对酷6来说尤其如此。依赖盛大集团长期贴钱不是办法,主要业务盛大游戏近期遭遇业绩压力,在文学、电子书、影视和移动互联网也有大举动的盛大并不想为酷6网牵扯太多精力,更期望酷6自救。
就在8月23日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酷6传媒CEO施瑜及CFO沈萧同时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有关酷6今后发展方向的提问。
施瑜表示,酷6今后将着力构建自己的内容平台,尤其是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酷6将努力构建大量的用户价值,让用户帮助酷6生成内容。通过这种战略,酷6将能大幅降低内容成本,同时生成大量的内容,并将与用户分享生成内容的广告收入。施瑜同时表示,目前酷6已经构建了应用广告系统,通过用户点击来产生收入,这对广告客户来说是非常自然的方式,其定价水平已得到用户点击量的有力支持。在未来该业务将实现增长,预计新平台广告收入将占到公司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广告将会进入,总体的广告业务模式将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广告模式。由此,酷6将能增强竞争力,获得未来的成功。
施瑜还表示,酷6是盛大的子公司,盛大文学是很好的参照,可以为我们提供学习利用资源。目前,酷6与盛大就如何整合资源以及平台用户共享等方面正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易凯资本CEO王冉曾认为,“酷6未来的战略方向将是与盛大文学、游戏、影视等资源合作,加强自制版权内容,成为盛大旗下一个重要平台。”目前,带宽成本大概占酷6总成本的25%,版权成本是总成本的3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带宽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而内容价格会继续提高。因此,酷6将通过与盛世骄阳的广告分成模式、内容生成模式(如投拍自制剧等)来控制内容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但是,用户生成模式能否扭转局势,成为酷6的救命稻草,为酷6力挽狂澜,取决于原创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创意视频的内容与质量;其次,取决于与盛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合作情况,以不断增加费用更少的自制版权内容。
分析师认为,酷6目前还不敢将兵力全部投入UGC模式,高投入的Hulu模式还将长期并存,因此短期而言,酷6仍无望扭亏为盈。
酷6何以继续“喝西北风”?
酷6是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视频企业,模式是借壳上市。2009年11月,盛大集团旗下华友世纪(纳斯达克:HRAY)与酷6网进行股权合并,去年8月,华友世纪正式更名为酷6,股票代码也从Hurray改为KUTV。
然而上市后,酷6并未借此重振雄风,而是颓势依旧。2010财年,酷6全年营收2030万美元,亏损达到5150万美元,亏损额超过营收的2.5倍,而今年一、二财季,亏损额依然是有增无减。
以流量计,酷6在中国视频网站中位列第三,但与前两位优酷、土豆的距离仍是越拉越远。2007-2009年,酷6的营收呈下降趋势,分别为6053万元、5396万元、3464万元,虽然2010年营收大增,为1660万美元,逾1亿元,但净亏损却创历史新高,高达5150万美元。在不足千人的酷6网团队中,销售团队最多时高达200余人,这令资金链紧张的酷6难以为继。
更令大股东盛大集团恼火的是,酷6自上市以后一直依靠盛大的输血。盛大在2009年底收购酷6,但仅用一年多时间,酷6网就“烧掉”了盛大3个多亿,而股价、广告收入仍达不到竞争对手的同等水平。
酷6何以萎靡不振,继续“喝西北风”?
其一,酷6的发展思路有点摇摆不定。之前酷6也想定位于娱乐和原创,后来又转战视频门户,在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和实力的损耗,这不利于酷6树立自己的风格和优势。相比之下,一直坚持原创路线的56现在越做越好,树立起了自己在原创领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其二,酷6烧钱过猛。之前酷6花费巨资购买版权,在世界杯和亚运会上也用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想要打造“视频新闻媒体王”。但是高知名度、高流量并没转化为收益,酷6烧掉了巨量现金,却仍然是入不敷出。
其三,路线斗争激烈,领导团队不团结,损害竞争力。盛大老板陈天桥与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在酷6网未来是走大片模式还是视频资讯新闻模式上发生激烈争执,陈天桥希望酷6网的发展方向是低成本的视频资讯新闻,而李善友则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影视剧“大片模式”,最后因战略严重分歧,导致今年3月李善友辞职。今年5月酷6网再爆人事大地震,酷6原团队被“血洗”,几乎全部出局,大裁员风波刮遍了国内互联网。
这些问题与矛盾必然会严重制约酷6的发展。
视频领域三大路线之争,谁是谁非?
大概从2005年开始,56网、土豆网、优酷网、酷6网先后创立,他们都打着“视频分享”的旗号,但近一两年来,同质化的竞争逼迫这些视频网站寻找新出路甩开对手,道路却依然坎坷。
目前国内视频行业已兵分三路。依赖相对强势的用户数量和融资能力,优酷网、土豆网和乐视网,强兵出击影视剧购买,使正版长视频成为视频领域最为热门的发展方向;而倾向低成本路线的酷6网、激动网,除了参与购买影视剧版权外,另一个重点方向就是试水媒体路线,开始确立明显的媒体路线倾向,将自身定位为“视频新闻媒体”,并逐渐将重兵投入购买非影视类内容,强化原创内容、升级演播室;而与上述两种路线不同的是,一些视频网站选择坚守原来的视频分享领域,56网、六间房选择强攻视频上传分享领域,大面积砍掉影视剧,主做视频社区。
不管是“影视剧”、“媒体”还是“分享”路线,所有的视频网站都遭遇了尴尬:全行业烧钱,未曾整体盈利。如此看来,国内视频业道路依然迷茫。
目前,酷6的内容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原创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创意视频,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即UGC模式)。用户上传视频,酷6网则根据用户视频的质量和流量支付用户广告分成;除了视频广告分成之外,酷6网还会对最受欢迎的原创作者发酷6网的期权。
酷6另外一种经营模式则是依赖于Hulu模式。这主要是与多家影视媒体公司进行合作,获得他们的代理授权后,把正版的电视节目放在网络平台供用户免费点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其经营模式可以总结为“购买正版 收费 广告”。
然而令人难堪的是,巨大的流量一直未转化为客观的商业收益。连续多轮的融资抵不过抢热片抢独家的烧钱模式,视频业成为真正的“烧钱窟”。酷6借壳上市后,一直未实现收支平衡,目前,酷6手中粮草已告急。
用户生成模式能否成为酷6“救命稻草”?
视频网站需要实现盈利生存,必须拓展和培养新的商业模式,对酷6来说尤其如此。依赖盛大集团长期贴钱不是办法,主要业务盛大游戏近期遭遇业绩压力,在文学、电子书、影视和移动互联网也有大举动的盛大并不想为酷6网牵扯太多精力,更期望酷6自救。
就在8月23日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酷6传媒CEO施瑜及CFO沈萧同时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有关酷6今后发展方向的提问。
施瑜表示,酷6今后将着力构建自己的内容平台,尤其是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酷6将努力构建大量的用户价值,让用户帮助酷6生成内容。通过这种战略,酷6将能大幅降低内容成本,同时生成大量的内容,并将与用户分享生成内容的广告收入。施瑜同时表示,目前酷6已经构建了应用广告系统,通过用户点击来产生收入,这对广告客户来说是非常自然的方式,其定价水平已得到用户点击量的有力支持。在未来该业务将实现增长,预计新平台广告收入将占到公司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广告将会进入,总体的广告业务模式将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广告模式。由此,酷6将能增强竞争力,获得未来的成功。
施瑜还表示,酷6是盛大的子公司,盛大文学是很好的参照,可以为我们提供学习利用资源。目前,酷6与盛大就如何整合资源以及平台用户共享等方面正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易凯资本CEO王冉曾认为,“酷6未来的战略方向将是与盛大文学、游戏、影视等资源合作,加强自制版权内容,成为盛大旗下一个重要平台。”目前,带宽成本大概占酷6总成本的25%,版权成本是总成本的3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带宽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而内容价格会继续提高。因此,酷6将通过与盛世骄阳的广告分成模式、内容生成模式(如投拍自制剧等)来控制内容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但是,用户生成模式能否扭转局势,成为酷6的救命稻草,为酷6力挽狂澜,取决于原创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创意视频的内容与质量;其次,取决于与盛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合作情况,以不断增加费用更少的自制版权内容。
分析师认为,酷6目前还不敢将兵力全部投入UGC模式,高投入的Hulu模式还将长期并存,因此短期而言,酷6仍无望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