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说话训练,不仅能较好地、较快地发展儿童的语言,还能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明确的说话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练说话,从说好一句话、完整话作为起点,训练说连贯的几句话,不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带动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其语言能力。
一、 明确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刚入学的小朋友根本不懂怎样用语言把新听到、看到的东西较完整地说出来,因此上说话课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1、说话时,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楚、声音响亮。2、要说完整话。3、说话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想好后积极举手发言。这些在每堂说话课都要严格训练。开始时,教师多作示范,让学生反复实践,对基本上能按要求说的,就让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如果没按要求做的,教师、同学给以帮助,仍然给予表扬,只有这样耐心培养,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说话
1、 看图练说话
刚入学儿童爱看色彩鲜艳的图画。但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要让他们看了图有话可说,选图内容必须与儿童生活实际相关。我想,开学第一天是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而且是最高兴的一天,因此我选用了《开学第一天》的图画,让学生练习说话。教学中,出示挂图时,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图意,并提出问题:①这天是什么日子?②你从哪里看出是开学的第一天?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④他会想些什么?先让学生按题目的顺序,认真观察,说一句完整话,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热烈,图上能观察到的第①②③个问题,学生都说得较好,对第④个问题不易感知,学生一时说不出来,这时,我就启发学生想想自己在开学的第一天心里是怎样想的,通过这样一问,小学生又很感兴趣了,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位同学说:“小红在想,从今天起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我很高兴,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位同学的发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再按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几句连贯通顺的话,我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自己那天想的说进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接着我请五位同学到讲台前,按四个问题,每人按“第一天”作为开头,有顺序连贯地说一段话,这五位同学作了示范后,让全班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试说,并有目的地注意说得好的同学,再让这些同学到讲台前来说,通过这样训练,学生初步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连贯地说几句话了。
2、 表演动作练说话。
刚入学的小朋友,容易感知的是一个个具体形象。因为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重要位置,抽象思维能力很薄弱。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能看见的动作让学生练习说话,如有一次,我演示了一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动作,让学生认真看,接着要求用上“从——拿——在——写”这几个字词,完整而又连贯地说说教师用右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虽然这位同学能把教师写字的动作说出来,但还没说具体。这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具体些,我又重新演示了一遍写字的动作,并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教师?从哪里拿起什么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怎样写字?这样学生说的就比刚才说的具体多了,另外我还以小学生背书包走进教室的动作让学生练说话。开始让一位学生背着书包走进教室说一句完整话,说完又让两个、三个学生一起走进教室练说话。以“谁和谁一起做什么?”这样的句式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观察和说话的能力。
3、分角色练说话,让说趣味化。
单纯为“说”进行训练,有时难免有学生产生疲劳感和逃避感。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角色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结合这两方面,我在口语交际课和课本剧表演活动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组合,尽情发挥。在口语交际活动《有礼貌》中,学生自由组合,自行分配角色进行表演,除用上该用的礼貌用语外,学生还自己加了台词。如在“告别”演出中,学生这样设计:A“谢谢你送我回家!”B“不客气”。A“上我家玩吧”B“不用了,我要回家了,再见!”A“再见!”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得到体现。上完《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要求进行表演。分组练习后,一组学生设计了自我介绍台词:“叽叽叽,我是小鸡,下雪了,我来做游戏!”一组学生请观众和他们配合“你画的是啥?”“我画的××,”还有一组学生设计了给冬眠的表蛙打电话,等等。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说话能力也在愉快的气氛中锻炼提高。
4、以问练说话
法国作家能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做为一名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不断产生疑问,进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引出话题,再由集体或个别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完成话题。在《司马光》的课题质疑中,有学生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那里,却只有司马光一个人有名字?”有学生就回答:“因为时间太久了,别人只记住司马光的名字,其他人的都忘了。”在《看图识字学词》(二)一课的课后提问中,许多学生向我提出许多有关家禽、家畜、野兽的问题,我顺势引导他们查找课外书收集资料,并在活动课上交流。在“抛砖引玉”中,我借学生的发问,往往引出意想不到的话题,学生在讨论、表达过程中,说话表达,思维能力均得到发展。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还采用游戏说话、剪贴图画说话、观察小动物说话、实验演示说话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一年级说话课必须要求明确,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多种形式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都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多激励,多肯定。让我们多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激励和愉快中有序地学习,一定能让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进而“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
一、 明确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刚入学的小朋友根本不懂怎样用语言把新听到、看到的东西较完整地说出来,因此上说话课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1、说话时,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楚、声音响亮。2、要说完整话。3、说话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想好后积极举手发言。这些在每堂说话课都要严格训练。开始时,教师多作示范,让学生反复实践,对基本上能按要求说的,就让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如果没按要求做的,教师、同学给以帮助,仍然给予表扬,只有这样耐心培养,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说话
1、 看图练说话
刚入学儿童爱看色彩鲜艳的图画。但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要让他们看了图有话可说,选图内容必须与儿童生活实际相关。我想,开学第一天是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而且是最高兴的一天,因此我选用了《开学第一天》的图画,让学生练习说话。教学中,出示挂图时,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图意,并提出问题:①这天是什么日子?②你从哪里看出是开学的第一天?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④他会想些什么?先让学生按题目的顺序,认真观察,说一句完整话,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热烈,图上能观察到的第①②③个问题,学生都说得较好,对第④个问题不易感知,学生一时说不出来,这时,我就启发学生想想自己在开学的第一天心里是怎样想的,通过这样一问,小学生又很感兴趣了,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位同学说:“小红在想,从今天起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我很高兴,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位同学的发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再按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几句连贯通顺的话,我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自己那天想的说进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接着我请五位同学到讲台前,按四个问题,每人按“第一天”作为开头,有顺序连贯地说一段话,这五位同学作了示范后,让全班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试说,并有目的地注意说得好的同学,再让这些同学到讲台前来说,通过这样训练,学生初步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连贯地说几句话了。
2、 表演动作练说话。
刚入学的小朋友,容易感知的是一个个具体形象。因为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重要位置,抽象思维能力很薄弱。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能看见的动作让学生练习说话,如有一次,我演示了一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动作,让学生认真看,接着要求用上“从——拿——在——写”这几个字词,完整而又连贯地说说教师用右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虽然这位同学能把教师写字的动作说出来,但还没说具体。这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具体些,我又重新演示了一遍写字的动作,并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教师?从哪里拿起什么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怎样写字?这样学生说的就比刚才说的具体多了,另外我还以小学生背书包走进教室的动作让学生练说话。开始让一位学生背着书包走进教室说一句完整话,说完又让两个、三个学生一起走进教室练说话。以“谁和谁一起做什么?”这样的句式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观察和说话的能力。
3、分角色练说话,让说趣味化。
单纯为“说”进行训练,有时难免有学生产生疲劳感和逃避感。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角色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结合这两方面,我在口语交际课和课本剧表演活动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组合,尽情发挥。在口语交际活动《有礼貌》中,学生自由组合,自行分配角色进行表演,除用上该用的礼貌用语外,学生还自己加了台词。如在“告别”演出中,学生这样设计:A“谢谢你送我回家!”B“不客气”。A“上我家玩吧”B“不用了,我要回家了,再见!”A“再见!”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得到体现。上完《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要求进行表演。分组练习后,一组学生设计了自我介绍台词:“叽叽叽,我是小鸡,下雪了,我来做游戏!”一组学生请观众和他们配合“你画的是啥?”“我画的××,”还有一组学生设计了给冬眠的表蛙打电话,等等。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说话能力也在愉快的气氛中锻炼提高。
4、以问练说话
法国作家能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做为一名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不断产生疑问,进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引出话题,再由集体或个别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完成话题。在《司马光》的课题质疑中,有学生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那里,却只有司马光一个人有名字?”有学生就回答:“因为时间太久了,别人只记住司马光的名字,其他人的都忘了。”在《看图识字学词》(二)一课的课后提问中,许多学生向我提出许多有关家禽、家畜、野兽的问题,我顺势引导他们查找课外书收集资料,并在活动课上交流。在“抛砖引玉”中,我借学生的发问,往往引出意想不到的话题,学生在讨论、表达过程中,说话表达,思维能力均得到发展。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还采用游戏说话、剪贴图画说话、观察小动物说话、实验演示说话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一年级说话课必须要求明确,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多种形式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都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多激励,多肯定。让我们多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激励和愉快中有序地学习,一定能让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进而“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