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感,就没有意义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南部新奥尔良一个盛夏炎热的午后,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气味,一位戴着礼帽的白衣少年,正穿过花园走进了一幢巴洛克式的老宅之中……”迷幻的气氛,带有催眠效果的背景音乐。这是DIOR HOMME的创意总监Kris Van Assche在2012春夏与著名时装摄影师Willy Vanderperre共同创作的时装短片“回忆Memoir”中的画面。
  像是一个多世纪前,人们讨论照片将取代时装插画一样,今天的时装界早以不满足用静态照片的形式推广、展示设计师的灵感,而“时装短片Fashion Film”这样的“新媒体”便应运而生。“我不认为当下的人们应该把时装短片当做是一种商业用途的短片。时装短片是一种新媒体颇具挑战性的影像创作——即使只有1分钟长的时间。这是一种情绪,与技法或者衣服的样式无关。我想用感情去感染观众。只是单纯很美丽的东西不能作为感情的媒介。而我觉得没有感情的东西就没有意义。”Willy Vanderperre说道。
  这是Kris Van Assche和Willy Vanderperre在时装短片上的第三次合作。其实早在学生时代两个人就已经熟识,两人先后毕业于安特卫普时皇家艺术学院,只不过前者从YSL一路坚持走到DIOR HOMME。而后者则在刚入学没多久便改变了兴趣,转投时装摄影的怀抱。Willy Vanderperre回忆当年的选择时说道:“对我来说,从设计作品到完成服装的过程不够直截了当,我对表达瞬间的情绪更感兴趣。”
  S=surface WV=Willy Vanderperre
  S: 能否告诉我们你的生活背景呢?你是如何成为时装摄影师的?
  WV: 我在比利时西南部的Flandres省长大。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想要做些有创造性的事情。13岁左右,进入了全日制美术学校。记得我刚满18岁的时候,因为安特卫普六君子的缘故,时装设计在比利时突然名声大噪。那时候各路杂志上都登载着他们的信息。他们的影响也推动了我,让我决心进入同一所学校学习时装设计。我到安特卫普的时候,时逢Margiela的事业刚刚起步,他在巴黎一次又一次展示了他令人惊叹的才华。那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时装设计、摄影,以及艺术摄影这些不同的领域开始互相合作,融会贯通了。艺术摄影师做时装摄影的工作也会被世人所接受,反之亦然。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发现自己对摄影艺术更感兴趣……比起实实在在地设计时装,我更热衷于寻找,裁剪图像,并用镜头创造一个独特的审美世界。我始终认为,通过创造一个影像的世界,更容易捕捉并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情感。因此我才由时装设计领域转而进入了摄影领域。
  S:那么说在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的那些日子对你的审美观念有很深的影响了。
  WV:是啊。安特卫普可算是艺术领域的“大都市”了。即使只是步入它古老的校舍,走在摆满罗马、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的古旧走廊上,浓郁的历史感就已经扑面而来。在这里历史与人们并不遥远。所有这一切完美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气氛。它就像是一部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时光机,极简主义,解构主义,一切艺术流派都在这里亮相,一切都新鲜如初。浪漫主义和厚重的历史气息,始终在整个建筑和摆满雕像的走廊里运转不息。对一个人的视觉表达方式的形成,它确实会有很深的影响。我是真的觉得那里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而且完美地吻合着那个时期的时代气氛。到现在我所有的作品中都能找到那里的影子。
  S:你和Kris Van Assche是在学校认识的么?在你看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WV:我们是在学校遇到的,虽然并没有在一起待很长时间。那时候他正在学习时装设计,而我则转学摄影。他是一个才华横溢,举止优雅的男子。与他合作的确很愉快。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生活中的冷静、真诚,优雅。他还很有幽默感。
  S:你为DIOR HOMME 2012春夏创作的时装短片“回忆Memoir”和2010年第一次合作时拍摄的“有时我很孤独 ”两个主题似乎有点像,它们都是在讲述关于梦的故事么?
  WV:我与Kris Van Assche那时候一直在研究人的心理,自从我们开始一起工作,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人内在的二重性。第一个时装短片“有时我很孤独”的确是关于一个梦的记忆。而“回忆”则讲述了由一个人善与恶的两面造成的一个浪漫而简短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个性的变化,是一个梦幻之国。当我看到这条片子,我从中读到了美国南方的气氛(片子里都是白色的剪影):新奥尔良,一个盛夏炎热的午后,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气味。极具时代感和地域特色。配乐则是梦魇般的,有催眠的意味,不清晰,就像是人在半梦半醒之间能听到的效果。声音因此稍稍有些陌生而奇特。
  S:那么去年为DIOR HOMME 2011秋冬系列创作的短片“流浪者Wanderer”时,你们想表达什么? 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短片中的有很强烈的美国元素。
  WV:短片是在皇后区拍的,就刚好在纽约市以外。整个创意希望寻找到一种“阿米什人(Amish)”的感觉(阿米什人是美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群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以拒绝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过着简朴的生活而闻名。)。麦田的出场带来了这一观感,但作品又必须兼具城市化的感觉。出于这一考虑,我们选择的拍摄位置堪称完美,那是郊区与公路接壤的陌生街道,旁边有大片的田野。白色轿车给图像带来了额外的现代感,也给了图像清晰的边缘。在为那部片子配乐时,风声,古典音乐和模特的呢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了片子很优美的节奏。创作“流浪者”时的重要灵感来自一部梦幻般的电影:《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
  S:你认为“时装短片”是属于时装推广广告?短电影?还是介于它们之间的新媒体?
  WV:我不认为当下的人们应该把“时装短片”当做是一种商业用途的短片。“时装短片”是一种颇具挑战性的影像创作。Red摄像机拍出的高清晰视频单帧画面已经可以用作照片印刷了,它已经做到同时拍摄视频和照片的技术需求。而我的第一部短片是用iMovie做出来的。我自己拍,自己剪辑,自己配乐。这相当有趣,即使只有1分钟长的时间也好。这是一种情绪,与技法或者衣服的样式无关。我想用感情去感染观众。只是单纯很美丽的东西不能作为感情的媒介。而我觉得没有感情的东西就没有意义。
  S:你是否也试着努力推动时装摄影这种媒介,使它获得更重要和更持久的意义?还是你只想简单地用影像记录那片刻的美丽?
  WV:有时候我们想要美丽的影像,但同时也可以试着通过图像和摄影传达时代的精神,传达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那些事。这不只是衣服的事情,而是传递了深刻的情感。有时候,美丽的影像本身就已经足够了,但我也会想,“这有助于时装么?不会产生其他的影响么?它能否比“仅仅是美丽的影像”具有更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照片里的故事    早春二月多梦的季节,寻梦的脚步追逐着高雅的葡萄酒那缕缕果香,在初上华灯的陪伴下走进了传说中的像册酒吧。  酒吧坐落在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东街的一条小巷深处。北京的胡同在现代都市建筑中已显得很小,相比之下像册酒吧更是个太小太小的世界了。酒吧装潢成了一座小小的木屋,紧凑的木桌、木椅、几扇木条连成的百叶窗。一窗之隔,世界迥然,窗外林立的是座座风格迥异的高楼大厦,与此相比像册酒吧实在是过
期刊
有时候春风带给女性很多烦恼,风吹干了皮肤,皮肤不断出现缺水现象,进而又出现了很多细纹......想到这些真是令人头疼。而这些现象只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表面,更深层的问题是身体乏力,常常有嗜睡感,疲惫不堪。现在请红酒SPA来为你搞定这些烦恼。    1.了解SPA  “SPA”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一外来语源于拉丁文“Solus Por Aqua”(Health By Water)的字首,Solus=健康,
期刊
“食在广东”天下皆知,不服广东水土的大有人在,不服广东美食的却少之又少。  广东人爱吃,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如果你没去过广东,那么你一定听说过粤菜;若你去过广东,那你一定忘不了粤菜。粤菜究竟好在哪?怎么就如此神奇地吊着天下人的胃口?有人说,不善吃的,吃的是粤菜的名气;善吃的,却吃出了蕴积在粤菜“五滋六味”中的精神。他们说,那其实就是广东人精神的最真实、最形象的
期刊
昆曲,这个风靡全国六百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古老剧种,经过六百年的兴衰如今又被人们重视起来,其经典剧目厅堂版《牡丹亭》在同样具有六百年历史的皇家粮仓重又回归“原生态”演出,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昆曲,自元代形成的昆山腔,发展到明代嘉隆时期,经魏良辅十年改革而成新腔,风靡全国六百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是中国现存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
期刊
Q:为什么一般人只看到了“荒凉”,您却看到了“皇粮”?当决定用“粮仓”来做演绎场所的那一刻,是否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冒险?  A:皇家粮仓是一个600年遗址,由于年代的久远,又少人问津,虽然身在闹市,却有着无尽的荒凉和破败。你从外表上看,这个建筑非常奇特,体量巨大,气势恢宏,含混着元明之间的朴拙和肃穆,尽管当年是一座粮仓,但从体貌上,它的审美价值远超过许多雕梁画栋的古建。当然,我第一次踏进这个建筑的时
期刊
人常说“无巧不成书”。在走访法国勃艮第的P.Dubreuil-Fontaine父子酒庄的前一天,曾与勃艮第的朋友驱车到博讷坡产区的酒园游走,来到一处连当地人都知之甚少的山坡。这里有很好的观景视野,可以俯览著名的寇东 (Corton) 以及周围连绵起伏的碧绿酒园。当时,在这个山坡上曾见到一座古朴典雅的圣母雕塑与石亭。蓝天白云下,碧草翠林间,高坡空灵处,这组建筑显得更加神圣,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次日在
期刊
“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在不断生长和增加,变得越来越丰富,你无法让它停下来。”——让·弗朗索瓦·赫奇耶  法国艺术家让·弗朗索瓦·赫奇耶出生于1952年,自幼就表现出对摄影的浓厚兴趣。1976年他自路易·卢米埃尔学院毕业后,曾经作为商业摄影师进行创作。2002年左右,他创造了“超维摄影(Hyperphotos)”的概念——由成百上千张数码照片拼接组成单幅摄影作品。赫奇耶将他对文学与历史的热爱融入这些复
期刊
生活是数字拼图,变数。  正如,你十几岁时深爱的人,未必是你二十几岁时会娶/嫁的人;你二十几岁时要娶/嫁的人,在你三十几岁时,未必是你孩子的母亲/父亲。  变数是幸福,幸福是遗憾。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不完整的旋律才是完整的人生。  本期“尚酒生活”的标题,乍看之下,与暧昧有染,实则,与情爱无关。  这里的爱人是生活质量,情人,则是生活态度。  这里的十瓶美酒是清醒,十根古巴雪茄
期刊
博弈的时尚一直在破与立、阴与阳、极简与奢华中寻求平衡点。Six Lee以历史为基点,衍生新的西装定义;Palmer Harding以极简的姿态,用衬衫表达最丰满的诉求;Masha Ma则把看似对立的巴洛克复古和未来主义相结合。  Six Lee :后殖民时代特色  即使对于成熟的设计师,把抽象化的理念落实于商业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年仅28岁的Lee刚出道便一箭双雕。  出生于香港的Lee,毕
期刊
如果说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们一直都在设计“灯具”,那么现在我们设计的则是“光”。灯光设计更是从营造空间氛围的位置直接晋升为空间的主体。我们已开始进入“体验”光而不是“使用”光的时代。在今年的米兰家居展上,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创客们的开关  在米兰家居展还未正式开幕之前,汤姆·迪克森(Tom Dixon)的新设计“Fin”以及“Etch”挂灯已成为各大设计网站和杂志的头条,同时还包括他在本届米兰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