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路径探讨

来源 :产业创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金融市场变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要转型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概念,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必要性,提出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路径。
其他文献
以小规格罗非鱼为原料,研究蒸煮罗非鱼软罐头的加工工艺,着重研究罗非鱼的蒸煮干燥脱水、调味料配比和微波杀菌条件。结果表明,蒸煮干燥脱水的最佳条件为蒸煮时间8min,经脱水后罗非鱼块的含水量为72.48%,含盐量为1.40%,得率为91.65%,品质最好;m(调味料):m(罗非鱼块)=1:8;采用微波杀菌时,最佳杀菌条件为480W下处理3min,产品在常温存放90d,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包括副溶
期刊
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剥离政府非经营性项目融资职能,是公共领域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从源头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手工检索摘录1813家融资平台债券评级报告和财务报告相关信息13051条,从业务模式、营收能力、资产负债结构三个维度提出市场化转型迹象、成效和持续性的判断标准,以此绘制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践全景图,并总结出现阶段转型实践“四个集中”特点,即集中于地市级融
期刊
V2G (Vehicle-to-Grid,电动汽车与电网互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与车主的双赢。从电网角度,可以发挥削峰填谷、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延缓电网升级改造等作用;从用户角度,在满足用车的要求下可获取附加效益。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新能源并网规模的发展,V2G技术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V2G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规模化互动、运营、调度等技术及经济性问题。因此,从V2G技术发展的现状出发,重点阐述
期刊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企正在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务院43号文的出台为契机,采用2012—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不同地理禀赋的城市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反应。研究发现:(1)当中央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债务与政府信用脱钩后,相较于地理禀赋好的城市,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城投债发行得到了抑制,但是以银行
期刊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自1949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更,由单一依靠财政拨款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集资和收费,逐渐发展为通过土地财政、银行贷款和城投债进行融资,2015年后逐步建立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大力发展PPP模式的融资体系。地方政府不同时期的融资模式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创新融资方式,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目的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与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诊治100例重症哮喘患者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研究组予无创呼吸机与药物联合方案,分析两组喘息评分与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喘息症状(2.43±0.81)分比对照组(3.26±0.92)分少,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FEV1(1.49±0.19)L、FVC(
期刊
优化设计了基于微滤膜和撞击流技术的臭氧氧化废液的反应器,提高了臭氧氧化废液的利用率。利用微滤膜管的孔径和压力特点,优化了反应器内部互为撞击的两相物质的运动轨迹。在撞击前使两相物质变成微米级颗粒,实现臭氧与废液的全方位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氧化效果和臭氧的利用率,降低了废液的处理成本。实验表明,在短时间内降解率可达95%。
期刊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对双层撞击流混合器的浓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获得了不同径向位置处的浓度时间序列,通过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方法(MF-DFA)研究了浓度时间序列中的多重分形特性,得到不同喷嘴间距和射流雷诺数下的多重分形谱,实现了流场特性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喷嘴间距增大,浓度时间序列的奇异性减弱,随着射流雷诺数增大,浓度时间序列的奇异性增强,喷嘴间距对浓度时间序列奇异性的影响比射
期刊
天气对交通流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高速行驶产生里程衰减的因素,建立能耗模型以分析高速行驶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分析天气对交通流的影响,基于能耗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
期刊
随着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对于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采用后注浆技术具有大幅提高承载力,适当降低桩径、桩长的优势,保障建筑使用安全,通过天津某项目,结合未注浆桩承载力理论计算与单桩静载试验数据,对单桩注浆前后承载力变化、浆液影响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注浆技术对于单桩承载力提高幅度约25.9%,桩侧阻力提高幅度为15.5%,桩端阻力提高幅度188.7%,表现为桩端沉渣加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