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代》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观察维度中,100年来,中国及中国人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发展轨迹,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如75花筒一般更迭变幻,而这些媒体报道,则代表着西方至流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
上个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在中国正经历翻天覆地变化之时,西方世界从未停止对这个遥远国度的审视和打量。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文明,将这个国家正在创造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过滤和淘洗,挑选出符合他们口味的人物和事件。于是,中国在西方世界的眼里,呈现出了另一番风味。
尽管《纽约时报》在19世纪末便出现了对于中国的报道,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中国报道最多、最具连惯性的,却是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80余年间,以《时代》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展示了近一个世纪来,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认知形象。
在传统中国猎奇
1898年,《时代》周刊的创始人卢斯在中国山东出生,父亲为基督教传教士。这使卢斯一生都对中国怀有一份特殊情感。后来卢斯回到美国,创力了《时代》与《生活》杂志。
最早出现在《时代》上的中国人,为直系军阀吴佩孚,他出现在1924年9月8日的《时代》封面上。1927年4月4日,蒋介石首次登上《时代》封面,那是蒋介石的一幅铅笔素描,标题为:“蒋介石将军一一从日暮中冉冉升起。在行文中,《时代》浓墨重彩地将蒋介石渲染成了中国的传奇。
《时代》对蒋介石和宋美龄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和偏爱。]942年,宋美龄成功在美国国会进行演讲、以美貌、智慧在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这与卢斯的积极推动分不开。有人说,如果宋美龄是这场大戏里出色的演员,那卢斯就身兼导演与编剧。宋美龄的国会演讲不仅扭转了美国的对华援助政策,也宣传了中国战区的抗战前线,同时也以自己的优雅高贵多少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世界眼中封闭、愚昧的面貌。
在此之前,出现在西方影像里的中国人,男人留长辫,女人裹小脚,姿势呆板、神情麻木。贫穷、愚昧、孱弱,这是西方民众对古老中国的感性认汉,带着明显的猎奇心理和强烈的优越感。因此,对中国战区顽强抵抗的战斗者形象的报道,也让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形象发生7--些改观。
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胜利姿态登上《时代》封面。此后,他又两次登上《时代》的封面,但一次比一次落寞。
走近红色国度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毛泽东领导的军队最终夺取政权,是个极大的意外和灾难。从此之后一直到1970年,《时代》封面对中国几乎全是敌视报道:出现在封面上的中共领导人,部有着看上去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
60年代末,中美两国长达20年的冷战出现松动的迹象。1971年4月26日,一群美好国人登上长城的照片被刊登在《时代》的封面上。就在半个月前,他们代表美国乒乓球队成功地访问了中国。也是这一年的11月8日,周恩来继1951年、1964年三次被《时代》丑化后,再次登上《时代》封面,封面标题一改过去的生硬尖刻,而是用亲切接纳的口吻说:“中国人来了。”此时,距离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向美国国民表明访华的电视讲话才过去三个月,中美关系解冻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而《时代》的创始人卢斯,已于七年前退休,他的继任者们,正努力在新的格局下,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了他的访华之旅。在《时代》3月6日的封面上,一个大大的中文字“友”,撑起了整个画面。
惶惑的旁观者
1979年月1日邓小平成为继蒋介石夫妇之后,第二个荣登《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中国人。封面上的邓小平一袭黑色中山装,目光睿智坚定。封面背景摆脱了一直以来的红色标记,而是一片青山翠柏,气象万千。封面标题为“邓小平中国的新气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宣布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震惊世界。
仅一个月后,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封面,封面标题为“邓来对话了”。此时邓小平以中国国务院代总理的身份访问美国,在美国掀起“中国热”,受到来自全世界的200多名记者的热烈追捧。
1980年以后,《时代》对于封面人物的选取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专注于中国政治人物,开始留心普通老百姓。1984年4月30日,登上《时代》封面的,是一个有着明亮笑容的小伙子,他站在长城上,手里拿着一瓶可口可乐。
在与中国有关的封面里,渐渐植入如可口可乐一样的西方元素。在1985年9月23 H的封面上,邓小平的左边是高举马克思画像游行的队伍,右边则是一派繁华的现代景观:高楼、汉堡、相机等。《时代》很高兴地认为,西方的价值观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次以《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身份髓上《叫代》封面。环绕在他身边的一蛆新闻照片里,俐也含饴弄孙的照片,更多的是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照片
此后一直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最后一次登上《州代》封面,邓小平八次登上《时代》封面《时代》为了表示对伟人的敬意,将红色字体的“TIME”变为黑色。
同一个世界下的审视
进入20世纪之后,《时代》(美国版)对中国的封面报道逐渐减少、但在《时代》的亚洲版,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知名人士成为封面人物,这些人以文艺界、娱乐幽、体育界人士居多、,如巩俐、王菲、李连杰、章子怡、姚明李、宇春等。对于一个日趋多元化社会的各种精神气质的展现,也许是《时代》亚洲版认为最能展现中国价值的方式。
2004年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以朋克装登上《时代》亚洲版的封面。封面标题:“爆发:年轻人终于敢于与众不同了”。在内文里,《时代》以“新激进分子”描述以韩寒、春树、满舟、李扬为代表的80后,文中写道:“年轻的不安定的另类正在打破着既有的程式和规则,寻求着自我的个性解放。但是他们越随地选择着自己的方式,”
2005年10月10日,李宇春登上《时代》舟刊亚洲版封而,被评为“亚洲英雄”,在内地引起轰动。《时代》对此的解释是《趣级女声》这个节目由观众自己选出偶像,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规范。
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疏离与背叛,并以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造成剧烈的冲击,这也许是《时代》选择他们的一个重要标尺。除了报道行业杰出人物,《时代》也开始关注那些朴实无华的普通人。
2009年12月16日《时代》周刊评出了2009年度人物。四名“中”,国工人”作为惟一上旁的群体人物位居亚军,她们代表着中国广大的工人群体荣登封面。《时代》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时代》与《时代》亚洲版通过对封面人物的选择与报道,将百年来的中国连成一部美国版的中国近现代史,代表着中国形象在西方的集中解读。
上个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在中国正经历翻天覆地变化之时,西方世界从未停止对这个遥远国度的审视和打量。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文明,将这个国家正在创造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过滤和淘洗,挑选出符合他们口味的人物和事件。于是,中国在西方世界的眼里,呈现出了另一番风味。
尽管《纽约时报》在19世纪末便出现了对于中国的报道,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中国报道最多、最具连惯性的,却是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80余年间,以《时代》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展示了近一个世纪来,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认知形象。
在传统中国猎奇
1898年,《时代》周刊的创始人卢斯在中国山东出生,父亲为基督教传教士。这使卢斯一生都对中国怀有一份特殊情感。后来卢斯回到美国,创力了《时代》与《生活》杂志。
最早出现在《时代》上的中国人,为直系军阀吴佩孚,他出现在1924年9月8日的《时代》封面上。1927年4月4日,蒋介石首次登上《时代》封面,那是蒋介石的一幅铅笔素描,标题为:“蒋介石将军一一从日暮中冉冉升起。在行文中,《时代》浓墨重彩地将蒋介石渲染成了中国的传奇。
《时代》对蒋介石和宋美龄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和偏爱。]942年,宋美龄成功在美国国会进行演讲、以美貌、智慧在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这与卢斯的积极推动分不开。有人说,如果宋美龄是这场大戏里出色的演员,那卢斯就身兼导演与编剧。宋美龄的国会演讲不仅扭转了美国的对华援助政策,也宣传了中国战区的抗战前线,同时也以自己的优雅高贵多少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世界眼中封闭、愚昧的面貌。
在此之前,出现在西方影像里的中国人,男人留长辫,女人裹小脚,姿势呆板、神情麻木。贫穷、愚昧、孱弱,这是西方民众对古老中国的感性认汉,带着明显的猎奇心理和强烈的优越感。因此,对中国战区顽强抵抗的战斗者形象的报道,也让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形象发生7--些改观。
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胜利姿态登上《时代》封面。此后,他又两次登上《时代》的封面,但一次比一次落寞。
走近红色国度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毛泽东领导的军队最终夺取政权,是个极大的意外和灾难。从此之后一直到1970年,《时代》封面对中国几乎全是敌视报道:出现在封面上的中共领导人,部有着看上去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
60年代末,中美两国长达20年的冷战出现松动的迹象。1971年4月26日,一群美好国人登上长城的照片被刊登在《时代》的封面上。就在半个月前,他们代表美国乒乓球队成功地访问了中国。也是这一年的11月8日,周恩来继1951年、1964年三次被《时代》丑化后,再次登上《时代》封面,封面标题一改过去的生硬尖刻,而是用亲切接纳的口吻说:“中国人来了。”此时,距离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向美国国民表明访华的电视讲话才过去三个月,中美关系解冻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而《时代》的创始人卢斯,已于七年前退休,他的继任者们,正努力在新的格局下,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了他的访华之旅。在《时代》3月6日的封面上,一个大大的中文字“友”,撑起了整个画面。
惶惑的旁观者
1979年月1日邓小平成为继蒋介石夫妇之后,第二个荣登《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中国人。封面上的邓小平一袭黑色中山装,目光睿智坚定。封面背景摆脱了一直以来的红色标记,而是一片青山翠柏,气象万千。封面标题为“邓小平中国的新气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宣布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震惊世界。
仅一个月后,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封面,封面标题为“邓来对话了”。此时邓小平以中国国务院代总理的身份访问美国,在美国掀起“中国热”,受到来自全世界的200多名记者的热烈追捧。
1980年以后,《时代》对于封面人物的选取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专注于中国政治人物,开始留心普通老百姓。1984年4月30日,登上《时代》封面的,是一个有着明亮笑容的小伙子,他站在长城上,手里拿着一瓶可口可乐。
在与中国有关的封面里,渐渐植入如可口可乐一样的西方元素。在1985年9月23 H的封面上,邓小平的左边是高举马克思画像游行的队伍,右边则是一派繁华的现代景观:高楼、汉堡、相机等。《时代》很高兴地认为,西方的价值观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次以《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身份髓上《叫代》封面。环绕在他身边的一蛆新闻照片里,俐也含饴弄孙的照片,更多的是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照片
此后一直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最后一次登上《州代》封面,邓小平八次登上《时代》封面《时代》为了表示对伟人的敬意,将红色字体的“TIME”变为黑色。
同一个世界下的审视
进入20世纪之后,《时代》(美国版)对中国的封面报道逐渐减少、但在《时代》的亚洲版,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知名人士成为封面人物,这些人以文艺界、娱乐幽、体育界人士居多、,如巩俐、王菲、李连杰、章子怡、姚明李、宇春等。对于一个日趋多元化社会的各种精神气质的展现,也许是《时代》亚洲版认为最能展现中国价值的方式。
2004年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以朋克装登上《时代》亚洲版的封面。封面标题:“爆发:年轻人终于敢于与众不同了”。在内文里,《时代》以“新激进分子”描述以韩寒、春树、满舟、李扬为代表的80后,文中写道:“年轻的不安定的另类正在打破着既有的程式和规则,寻求着自我的个性解放。但是他们越随地选择着自己的方式,”
2005年10月10日,李宇春登上《时代》舟刊亚洲版封而,被评为“亚洲英雄”,在内地引起轰动。《时代》对此的解释是《趣级女声》这个节目由观众自己选出偶像,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规范。
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疏离与背叛,并以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造成剧烈的冲击,这也许是《时代》选择他们的一个重要标尺。除了报道行业杰出人物,《时代》也开始关注那些朴实无华的普通人。
2009年12月16日《时代》周刊评出了2009年度人物。四名“中”,国工人”作为惟一上旁的群体人物位居亚军,她们代表着中国广大的工人群体荣登封面。《时代》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时代》与《时代》亚洲版通过对封面人物的选择与报道,将百年来的中国连成一部美国版的中国近现代史,代表着中国形象在西方的集中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