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很小的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刘腿跟我打架,原因很小,是因为她骑自行车,下车的时候脚丫子卡到自行车里,我就帮她扶了一下。
  生气了,说我不应该碰她的自行车。说再也不想跟妈妈一起生活了,要永远去宇宙生活了。
  后来不是自行车和打气筒什么的都扔了吗,就是因为我碰了一下她的自行车。
  当时我就道了歉,还说下次我就知道不可以碰你的自行车了,但是也不原谅我。
  昨天下午我去接她,老师跟我说她下午情绪很不稳定。因为裤子湿了,老师给了她一条幼儿园准备的备用裤,但是稍微有点小,她自己提不上,老师伸手帮她,她就大哭了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声嘶力竭。
  老师马上也道了歉,然后说以后会问过她再碰触她的身体。
  然后老师又问她,是不是有别的老师或者同学不经过你同意就碰了你,她痛哭着说,妈妈不经过她同意就碰了她的自行车。
  我就把事情给老师讲了。我说,我觉得刘腿这个小孩子,好像心里的事情特别不容易过去。
  老师很认真地对我说:“一件事只要发生了,在当事人心里是很严重的事,那么只要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不会轻易过去的。比如这件事如果我们没有解决好,有可能等她长大成人,这个事情本身她已经不记得了,影响还是会存在在她的潜意识当中。”
  老师说得很对。所谓发生了什么事很快就过去了,到底是真的过去了,还是觉得自己不应该再纠缠了,所以假装事情过去了?那这些根本就没有过去的事情,一直扎在心里,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老师建议我们能把这件事聊开。我们俩就蹲下来,我说上次的事情妈妈很抱歉,以后我也不会不经你允许就碰你或者你的东西。但是这样好像还是不够好,你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就说一说吧。
  可是刘腿不想说,她说“解决问题是很危险的”,然后就跑了。
  所以直到现在这个事可能还是没有解决,也有可能其实已经解决了,总之我没有从她嘴巴里听到确切的答案。
  我怀孕的时候与人为善,有一次帮一个小朋友开门,小朋友就气哭了。他奶奶很抱歉,说他现在就这样,每次出门必须得自己开门。
  我说不好意思,就又帮他把门关起来。
  当时虽然我态度很和善但是其实还是挺纳闷的,直到我的小孩生出来了,慢慢也长到了这个年纪。我也了解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们要怎么陪伴小孩度过这个阶段。
  所以在刘腿长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如果我们前面有人,开了门出去了,我就陪着她等着,等门关好了再重新开一次。如果人家好心帮我们开门等着,我就会告诉人家不好意思,我的小孩需要自己开一次门。所以刘腿倒是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发过火。
  现在她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许别人碰她和她的东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正在学习所有的生活技能。学着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学着一个人在学校的走廊里艰难地换鞋、穿大衣、拉拉链、背书包、戴帽子,背好水壶,出门找妈妈。学着认字,学着使用筷子,学着骑车,学着变成像妈妈一样的人。
  但是还有太多事情是她做不好的。衣服穿了一半纠结成一团卡在头顶,尿急脱裤子脱不掉,从自行车上面爬下来的时候卡住脚。我看着她,知道在许许多多、无穷无尽的挫败面前,她冷静地应对了大多数。爬上马桶的时候滑了一下,卡在了马桶和浴缸之间,又拼命钻出来,重新爬马桶。自己跑去洗脸池刷牙,拐弯太急摔了一个狗吃屎,再起来接着跑。挫败积累得太多了,或者她太累了,再集中发一次飚。
  其实我很清楚,我碰一下她的自行车,帮她一下,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严重的事情是,她那天超级高兴想出门骑车,幻想着像我一样骑得很快又很稳。可是刚下楼,从残疾人通道骑下来,手太小捏不住闸,就摔了一个人仰马翻。接着,自行车又没有气,要从姥姥家回我们家去取打气筒。从姥姥家往我们家骑三百米的路,骑得太艰难太艰难了。她骑着小车,我在她旁边骑着大车,她想跟我展开骑车比赛,可是别说比赛了,车胎扁得跟稀屎一样,虽然是很有力的小腿,怎么也蹬不动。终于折腾到我家,我去拿了打气筒,可是她又超想自己打气。自己打气虽然没什么问题,可是装上打气筒就有点难了。我当时想让她快点骑上车,就特别急着帮她打气。
  就这样,终于炸毛了。
  我能理解,本来是满心期待,结果又举步维艰。自己以为自己能做得很好,结果却有那么多事都做不好。
  我的小孩呢,虽然挺开朗的,胆子也大,自信也有,但是其实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小孩。她才三岁就有很多很多心事。有些事她会说,有些事她不说。我猜,她真正说给我听的事倒不是最重要的事。上周她突然特别抗拒上学,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校总之就是要待在家里。老师跟我说,其实是因为她的好朋友过完年不适应,天天哭,就不跟她玩了。别的小姑娘又都有固定的玩伴,她到处找新朋友谁也不跟她玩。但是她没有跟我说。她只是不要上学了。
  有的人说,因为这么小的事就承受不住,没有朋友就不上学,这么小就这么没有责任感,长大了不得什么事都承担不了吗,那不就一事无成吗,那不就心理承受能力超差吗?
  不是这样的。童年是多么的艰难,一个自尊又敏感的小孩,要多么坚强才能撑到自己长大了,什么都会做了,什么都能独自应对了。这些困难这些挫折,作为家长无论怎么理解怎么支持怎么陪伴都可能不足以化解。如果再打击,再否认,再责骂,那对一个人来说,童年成为永远不想重来一次的痛苦时光,就不足为奇了。
  家长每天对孩子说的话是什么呢?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再过三十年,这些话永不消散,他们会变成萦绕在这个成年人、这个中年人心头,从不停止的内心戏。你每天责备这个小孩,他就有可能会成为每天都在心里责备自己的中年人。你嘲笑这个小孩,他可能就会一直在嘲笑着自己。哪怕他只是自己在家做一顿饭,心头萦绕着的也是这些责备和嘲笑。他可能需要花很多钱、看很多书来化解这些内心滔滔不绝的话,也有可能他永远没有意识到,就终生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了。
  我最近心情都不咋地。昨天刘腿问我,妈妈你现在心情还很不好吗?我说没有,今天我心情特別好,因为有一件事让我很高兴。她问我什么事啊?我说今天你参加了绳索训练。那么高,那么危险,要是妈妈爬上去可能就吓死了,可是你从头到尾都完成了。你每走一步都用眼睛看好了,抓得稳稳的,脚下也踩得很稳,所以你很冷静。前面的绳索那么难,你还是立刻就迈开腿走过去了,所以你很勇敢。整个训练时间那么长,虽然到最后很累了,你也还是坚持下来了。所以我觉得你很棒,我就特别高兴。
  她说,嗯对,我就是很勇敢很棒。
  这就是我希望她三十岁的时候,自己心里每天念叨的话了。
其他文献
宅与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旁边总有人告诉我说:  “发现自己越来越宅了。”  “一到周末啥都不想干,就只是猫在家里。”  “明明知道外边有很多活动,但是感觉没啥兴趣,没有出去的欲望。”  ……  宅作为少数人的属性似乎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感觉周围自称宅男、宅女的人已越来越多。经常会听见:  “周末干嘛去了?”  “哪都没去,宅在家里。”  与此相关的是,有一种与宅紧密相关的文化早已在青年人中得
一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会说无聊,李白和杜甫都很伟大。其实关于李白、杜甫谁更牛,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问题,叫作李杜优劣论,人们为此已经吵了一千年了。谁在里面吵过呢?比如,白居易、元稹、韩愈、欧阳修、严羽、胡应麟、王夫之、胡适、郭沫若……所以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无聊。1   这一场千年口水战是谁先挑起来的?应该是元稹。他挑起这么个事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后人,对方正想要迁葬其祖,可因为太穷了,找
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父母这一生,都有着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我有一个朋友昕昕,不惜辞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职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殚精竭虑,付出一切,可孩子不开窍,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写作业,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写到11、12点;她下血本报了很多辅导班,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她精心设计了很多奖励方式,但是收效甚微……  一说到孩子学习,她就
冬天的风仿佛一道魔咒,吹起时,天空变得灰暗。当它强劲地扫荡江淮丘陵时,童年的我,眼中曾经活泼的生灵,顿时蔫了下去。飞翔的鸟,飞着飞着,突然往下掉,接近地面时再飞上去,让人心中感觉好一阵惊险。  草与叶,开始枯黄衰败,枯草在风的缠绕中呜咽,枯叶沙沙地撤退。家禽与家畜们不再远足,它们尽可能地贴近灶火,暖和身子。  再冷的天,我们也得吸着鼻涕上学。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缝隙里钻进来,来一阵,我们缩一阵脖
今天,日久年深的忧虑偶尔涌上心头,我感到像是生病了。在我维持生命的那个餐馆的二楼餐室,我比平时要吃得少。我正要离开时,侍者注意到那瓶酒还剩一半,转身对我说:“再见,索阿雷斯先生,我希望你能感觉好点。”   像一阵狂風驱散了天空的阴霾,这句简短的话像一声号角抚慰着我的灵魂。我发现一些自己从未想过的东西:有了这些咖啡馆和餐馆侍者,有了理发师和街头的送货员,我享受着一种自然的、自发产生的默契,我不能说
当你追求幸福时,幸福很可能躲闪不见;当你追求其他事物的时候,幸福反而会不期而至。幸福文化  似乎每个人都在努力搭上“幸福号”列车。“幸福”成了畅销书标题,经常占据报纸版面,并且激发了科学研究,出现了微笑俱乐部和快乐研讨会。快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显示,快乐的人会发展得更好,他们更积极、多产,挣钱更多,能交到更多朋友,享有更好的婚姻关系和更好的健康状况,甚至比坏脾气的同龄人活得更持久。  我们都想得到幸
炎炎夏日,枝叶茂密,夹道挺立的梧桐,携手搭建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荫顶盖,给行人带来了凉爽。  瞬间,绿荫顶盖出现缝隙,地上有了斑斑點点的光影。  瞬间,缝隙扩大成大大小小的窟窿,地上有了落叶。  瞬间,桐叶成片坠落。  瞬间,梧桐秃露着枝干,挂在枝头上的几片残叶还在风中抖动。过不多久,它们就悄无声息地飘落而去。
杨守敬像  杨守敬(1839-1915年),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藏书家。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之冠”。杨守敬不仅学高,而且品高,从日本购回大量流失日本的中国古籍,为保存中国文化典籍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守敬于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擅,但最具特色的是他的行楷书。陈上岷评曰
每每想起父亲,我便会联想到高考那年的事,如果没有父亲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写。  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高考考学生,录取考家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当中的纷繁复杂,远超出十几岁孩子的社会经验范围。可以说,当年高考录取的过程,着实是我的第一堂社会课。  中国传媒大学,那时候还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范畴,要先经过几轮专业考试,合格之后拿到一张文化考试通知单,再
我拉黑了一个朋友。   这样的决心下了很久,终于在这个夜晚忍无可忍地发作。不知这是第几次,我错过了她的一个电话,于是她死命地再打十个,我错过了一条微信语音,就收到了轰炸般的留言,就连常年不用的QQ和Messenger都不能幸免,忘记关闭的提示音在手机上响得此起彼伏。我的朋友似乎用尽了全部方式来找我,她恨不得把这个世界翻个底朝天,就像在找一个突然消失的情人。   你一定以为她遇到了天大的事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