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获重大成果

来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曾侯乙大型编钟群自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以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为保护这一稀世之珍,阐明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科学文化遗产,1979年夏,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由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武汉工学院、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组成编钟复制研究组,进行多学科协作。参与这一工作的有考古学、科技史、物理学、金属学、铸造工程学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师多人。经五年半的艰苦探索,采用激光全息干涉、电镜扫描、X 光探伤等科学手段,结合历史文献
其他文献
日本学界对陶行知教育学说的关注与研究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日本学界阳明学的兴盛及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陶行知1930年代流亡日本,及回国后与池袋儿童村的实际交流;接受并
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对长沙市2006~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其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及人口发展3个一级指标及其11个二级指标的关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仍在加快,Google服务器每天处理的数据量已超过24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