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x3和CHD5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5(CHD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96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对应的癌旁10 cm正常组织以及72例腺瘤中的Runx3和CHD5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价值和预后关系。

结果

Runx3和CHD5 mRN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5±0.00、0.28±0.02和0.26±0.02、0.31±0.01,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95±0.02、0.92±0.02和0.89±0.03、0.93±0.02(t=2.36,P<0.05;t=1.25,P<0.05;t=1.37,P<0.05;t=1.13,P<0.05)以及腺瘤中的相对表达量0.89±0.02、0.90±0.02和0.85±0.02、0.87±0.04(t=2.27,P<0.05;t=2.16,P<0.05;t=1.25,P<0.05;t=2.65,P<0.05)。Runx3和CHD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χ2=4.65,P=0.031;χ2=7.89,P=0.005)、浸润深度(χ2=4.17,P=0.041;χ2=4.86,P=0.028)、淋巴结转移(χ2=4.20,P=0.040;χ2=7.02,P=0.008)以及分化程度(χ2=7.31,P=0.036;χ2=9.54,P=0.023)呈负相关。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两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01)。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表明Runx3、CHD5在结直肠癌中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7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5.9%、52.5%和83.6%、81.4%)。Runx3和CHD5均低表达组与其他患者组在总生存时间(χ2=8.156,P<0.05)及无进展生存时间(χ2=6.325,P<0.05)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Runx3和CHD5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两基因共同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靶标以及预后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过表达人泛素交联酶UBE2D3基因的稳定转染食管癌EC109细胞株,并观察过表达后迁移增殖能力及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改变。方法食管癌EC109细胞株分别转染pEGFP-C1和pEGFP-UBE2D3质粒后,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和过表达组(OE组),并用G418进行筛选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过表达效率,用划痕试验检测迁
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患者的全身和肿瘤局部免疫状态均发生了改变,致使肿瘤逃脱机体免疫。这种机制包括全身和肿瘤局部抑制免疫细胞的诱导和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全身免疫状态的改变包括免疫抑制细胞的出现,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改变,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功能的抑制等;肿瘤局部免疫状态表现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功能的缺失、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等。
全身化疗是能够改善膀胱癌生存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疗效有限,因此靶向药物治疗在膀胱癌中的应用逐渐引人关注。目前针对膀胱癌的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舒尼替尼、吉非替尼、依维莫司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抑制剂,其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的检测ZNRF3基因在不同分化程度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组织中ZNRF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ZNRF3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TPC-1和低分化甲状腺癌8505C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沉默TPC-1细胞中的ZNRF3基因,CCK-8与Transwell分别检测ZNRF3基因沉默后
FOXM1是F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过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但关于FOXM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以FOXM1为靶点的抗癌药物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积极探讨FOXM1致癌机制,研发针对FOXM1及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靶向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功能相关蛋白,除参与血凝外,还与肿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多种恶性肿瘤术前血浆Fib可明显升高,并与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尽管Fib与肿瘤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将Fib作为肿瘤标志物及肿瘤治疗新方向已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活化的激酶C受体1(RACK1)在多种肿瘤中有不同表达,因其含有的7个WD重复序列可与多种分子相互结合,RACK1除了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还在许多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ACK1有望在肿瘤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乳腺癌靶向治疗基于分子分型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和个性化治疗的选择。目前用于乳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包主要括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为靶点的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T-DM1和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贝伐珠单抗以及以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靶点的依维莫司,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