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警花”雷敏 我最在意能否“演”好家庭角色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15岁进入特警队,至今仍保持着女警57秒徒手攀登5层楼的世界纪录;她曾执行重大任务30余次,并70余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表演;她曾执教毛里求斯,获该国警察最高荣誉奖章。她叫雷敏,曾入选“中国十大女杰”,当选十六属全国人大代表。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被誉为“中国第一警花”的女中豪杰,去领略她成功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她鲜为人知的婚姻生活…
  15岁特招进入特警队,魔鬼训练创下世界纪录
  我11岁就离家到泸州体校学武术了,体校隔壁是武警部队的营房。一天,一个兵哥哥对我说:“四川武警总队正在招女子特警队员,你想不想试试?”我听了怦然心动,向同学借了15元钱就去了成都。
  招考的老师听说我才15岁,就说:“小姑娘,你太小了,个头也不够,还是回去吧!”我一听急了,马上给他表演了一套剑术。几个老师看了都说好,就让我随他们去见一下领导。从征招办开始,我见一级领导,就“武攻”一次,终被破格录取了。刚穿上军装那会儿,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开始训练才知道苦。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许出营门,不许留长发,不许涂口红,不许穿便装……不许的东西太多了,我和姐妹们自诩是“美丽的囚徒”。
  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败下阵来;第一堂摘敌技术训练课,我被两名身高一米八几的男队员摔得都快散了架。教官最后对我们说:“不付出超人的代价就练不出超人的本领!”我把这句话写进了日记里。以后,我每天都早起半小时,双腿绑沙袋跑5公里,晚上睡前坚持练单臂推砖100次、踢树桩100次,做俯卧撵和仰卧起坐各100个。且我在训练时,拒绝用垫子,别人在垫子上摔1次,我就在水泥地上摔10次,甚至20次。
  在攀登高楼的训练中,我练得很苦,教官说我的成绩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了,可我还是继续加练。—次训练,天刚下过雨,墙面特别滑,我刚攀上5楼,突然脚下一滑,就直直地摔了下去,队友们吓得尖叫起来。我却临危不乱,借助保险绳的摆动,看准时机,果断出手,抓住了三楼一个窗户的窗棱……也就是在那次训练中,我创造了攀5层楼57秒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后经有关部门认定为世界最好成绩。
  一年夏天,特警队在野外组织复杂地形搜索训练,一条20多米宽的臭水沟挡在了面前,我和几位战友因为生理周期不能接触冷水。指挥训练的男教官还以为我们嫌脏怕臭,火冒三丈地吼道:“这里只有军人,没有女人!”我是副班长,听了男教官的话,眼睛一闭,就纵身跳进了臭水沟里……
  一次,我和几个战友奉命追捕一名逃犯。终于在一道山梁上发现了他的踪迹。我和战友决定抄近道追赶,但抄近道需要攀爬一个40多米高的陡壁,我和战友只用了十几分钟便攀了上去。当我和战友出现在那个逃犯面前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他看到只有我们几个小女兵,便露出了亡命徒的嘴脸,拔刀就向冲在最前面的我扑过来,我顺势来了个顺手牵羊,就把他打翻在地了。
  很多人认为我们女特警练的是花拳绣腿,其实真不是。一次,我外出办事,在一个僻静处,3个小流氓上来滋事,三拳两脚,我就把他们全打趴下了,要没点真功夫,行吗?
  1995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成立64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我们女子特警队为与会的100多个国家的警察代表表演军事技能。表演完,有代表提出让我再表演一次。当时,我已有些体力不支,可为了中国武警的荣誉,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英国皇家警察总监和他的随从从后台搬来一块5厘米厚、40厘米宽、60厘米长的石板放在台上。我镇定地挽起袖子,将手臂放在一把锋利钢刀的刀刃上,两个男队员将石板抬起压在我的小臂上,又一个男队员抡起大锤,大吼一声,手起铁锤,石板碎了,我的手臂却安然无恙。台下的警察代表纷纷拥上台来和我握手、拥抱、合影,还摘下帽徽、勋章挂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感到特别自豪。
  1996年,我作为4名教官之一,赴毛里求斯执教。第一次上训练课,还没等我开口,几个人高马大的毛里求斯女军人就嚷开了,明显是不服我。我知道,只有用真功夫征服她们,才能赢得她们的尊重。我挑了一个长得最壮的女军人出列,突然抓住她的手腕,一个翻腕锁喉,只听“哇”的一声,她就瘫坐在了地上。然后我说:“这就是中国功夫,谁不服可以上来试试!”她们全不吭声了……
  父母做主觅得“真命天子”,最在意能否“演”好家庭角色
  我和我老公是奉父母之命牵手走到一起的。他叫邓勇,是西南航空公司的一名安保人员,工作也很忙,所以我们谈恋爱基本靠打电话。确立恋爱关系不久,我又去了毛里求斯。身在异国他乡,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是那里的饮食,我本来就不喜欢吃羊肉,可那里顿顿都是面包夹羊肉,吃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没等我打电话诉苦,他已将一箱我最喜欢吃的四川榨菜和牛肉酱寄了过来。收到这些东西,我感动得热泪长流。在异国的大半年里,到大使馆给他寄信,是我最幸福的事,而看他的来信,更让我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
  我俩是在1998年领的结婚证。还没举行婚礼,我们的大本营迁到了北京市近郊,婚礼也变得遥遥无期。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他第二天要押送一架飞机到首都机场,让我去机场跟他见面。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着。为了见他,我向领导请了两天假,准备带他逛逛京城。第二天上午,我在机场见到他,他却歉意地告诉我,他只能停留半个小时,我们见面的时间只有17分钟。我看着他那张温和的脸,心里涌起一股难言的酸楚。临分别时,我流着泪对他说:“对不起,等7月份放暑假,咱们就举行婚礼!”
  除了这身橄榄绿,我最在意的是能否“扮演”好家庭角色。這么多年,我欠家人的实在太多了。我11岁离家到外地求学,后来当兵,十多年没在父母身边。我小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医生说我没救了,我母亲不死心,四处求医,是母亲的真诚感动了上苍,让我死里逃生。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人,也是最可敬的人。因此,成家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接到身边,尽一份孝心。而对老公和孩子,我更是心存歉疚。节假日和双休日,我和老公会做一桌子丰盛的饭菜,看着孩子在餐桌上吃得大呼小叫,母亲眯着眼睛直乐,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张宁据《妇女生活》京袖/文 整理
其他文献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张学良由于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备受国人苛责,朝野人士纷纷要求他下野。热河沦陷后,张学良只好引咎辞职。  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在夫人于凤至、女秘书赵四小姐等人的陪同下,悄然南下上海。  杜月笙和张学良原来并无深交,此时见张学良正处在倒霉的时候,杜月笙便觉得这倒是个结交他的好机会。他知道张学良30岁不到就主政东北,后来又担任了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本事是不得了的。  
期刊
李瑞环有一次到香港,一位记者问他:“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1990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李
期刊
开国大将许光达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是包办的,但包办得双方满意,情真意切,并且相伴终生,这在共和国高干的婚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许光达和邹靖华从包办婚姻过渡到革命伴侣,他们的爱情生涯也交织着血泪坎坷,路漫漫而情长长。  从放牛娃到寒门学子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乳名五伢子,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母亲在他幼年时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父亲许子贵,是位老实本分的
期刊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患上皮肤病后常并发其他疾病,非常痛苦,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近日,笔者走访了从事皮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的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李万荣医师,他就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皮肤病,如老年瘙痒症、带状疱疹等,该如何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尤其是在用药方面要如何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等等,受益匪浅。  门诊像聚友,
期刊
关于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我想,如果用艺术来讲艺术是永远也说不清楚的,因为艺术不像体育运动,可以用快慢、强弱、远近、轻重来衡量它。那么艺术是不是就没有标准了呢?当然不是。只不过艺术的标准更带有一种主观色彩。但这种主观色彩,就我个人的观点,我们判断艺术品的高下,甚至判定一件作品是不是构成艺术上的意义,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民族立场,违背这个大的标准就很难判定一件艺术品的意义;第二个大的标准就是艺术门类的立
期刊
“我父母都是那种为事业为艺术可以不顾一切的人,什么报酬、名利、得失,全不放在心上。这一点,我很像他们。”  13年前,初见庞好,是在北京有线电视台《身边的日子》的看片会上,作为该剧的导演和主心骨,庞好显得过于沉默,那一部戏的主演有孙松、岳秀清、吕齐、吕中、刘佳、鲍大志等人,大家话都不太多。记得当时就听圈里人说庞好是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之一、长影厂原厂长庞学勤的儿子,那次看片会上的媒体不多,加之那会儿
期刊
她爱玩,羽毛球、滑冰、滑雪、射击、骑马、书法、钢琴、吉他……样样都玩得精、玩得专,无形中让她摆脱了“青春”期的不少烦恼……  童星出身的杨紫,虽然只有21岁,却出演了3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多年来奔波于学校、片场、电视台节目演播室以及各种公益活动现场。自主演《家有儿女》小雪以来,她几乎成了“中国最忙萝莉”。2011年她在电视剧《幸福来敲门》里成功地扮演了一位半熟女,给自己童星的“女儿时代”画上了一个
期刊
北京卫视夏日怀旧三部曲之《正阳门下》于8月8日起登陆红星剧场。该剧由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大前门(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剧由王之理、郝金明编剧,刘家成执导,会集了朱亚文、倪大红、边潇潇、李光复、朱铁、陈思斯、杨立新、李野萍、孙桂田、李文玲等实力派演员,以改革开放30年为背景,讲述返城“知青”韩春明从“破烂王”成长为实业家的创业历程,展现了浓厚的北京风韵、北京文化。是继《四世
期刊
40集近代传奇大戏《江湖正道》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该剧由曾出品过《光荣大地》、《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精彩作品的北京唐德国际文化出品。剧中会集黄志忠、柯蓝、斯琴高娃、倪大红、申军谊、陶慧敏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该剧講述了乱世中一群义匪举旗抗日的故事,别出心裁地将风云变幻的匪寨江湖与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熔于一炉,打造出一部集豪迈、悲壮、浪漫于一体的荧幕佳作。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仁,新版《亮
期刊
1933年10月,时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委的陈锡联,与兄弟部队一起打进了四川土军阀刘存厚盘踞的达县,缴获了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  红军官兵闹出不少笑话  那时的红军官兵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好东西,白花花的银圆、黄灿灿的金砖,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由于红军官兵出身贫苦,许多东西没有见过,闹了不少笑话。有的战士把蜡纸钉起来当笔记本,由于蜡纸光滑,怎么也写不上字,大家纷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