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合远:以书之法写汉字之美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
  傅合远,1955年生,山东齐河人。
  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齐鲁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书法学院名誉院长。
  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身份之外,傅合远还兼容了艺术美学理论家、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的诸多身份。这让他不同于以美术为业、主攻书法的艺术型书法家,散发出学者型书法家的独特气质。他用高雅的人文精神成就书法艺术的格调,用情感的力量铸造书法艺术的形式,在美学理论、书法理论与书法艺术实践等方面均有不凡建树。
  点画信手烦推求
  傅合远先生是书法多面手,诸多书体在他笔下纵横游弋、仪态万千:甲骨朴实、篆书古拙、隶书拙厚、草书张狂、行书从容、楷书端庄,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他的楷书书风严整庄重但不失闲雅,巧中见拙,有一种刚正宽厚之气。他的行草书早期多受二王及米芾的影响,行笔简洁俊爽,奔放自如,通畅雅逸,但近年的行草书增加了王铎书法中特有的沉雄、突兀,这使得他的行草书体势更富有变化,用笔更有情致,节奏韵律更加动荡、激越。他学商周金文,本为吸收其朴厚、婉动之笔,而丰富其草书的创作,但近来他将汉隶的拙朴、厚重融入金文创作中,使其金文创作显现出浑穆、古雅、清新之特点。
  傅合远先生还将不同书体进行了静态、动态的划分和归类。在他看来,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可归于静态书体,行书、草书则无疑归至动态书体。虽然傅合远先生动静皆宜、信手拈来,但比起写静态书体时的小心翼翼,他更钟情于写行书时那种酣畅淋漓的运动状态。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傅合远先生享受着兴之所至、挥笔写就时的挥斥方遒、淋漓洒脱,但这也绝不意味着,书法对于他来说就是个“余事”“雅兴”而已。傅先生在从书法中获得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寄托同时,亦深入地探视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密,以一些崭新的见解、全新的视角,揭示着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
  在傅合远先生看来,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是使空间化为时间的艺术形式。对于世人对书法往往只作静止的关照,过多强调书法结构和造型能力,他认为,书法线条运动的节奏、韵律,比之书法结构造型的方圆、攲正,更富有表现价值和艺术意味。
  傅合远先生还认为,艺术的创造只有技巧和法度是不够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冲破和超越法度、技巧的束缚,在笔墨技巧之外,表现出艺术家的意境和丰富情感。在书法的笔与意、形与神、理与情的矛盾中,应强调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即以意使笔、以神造形、得意忘法,使自己的情感意趣获得最充分、最直接的表现。
  在深厚学养、独到见解之外,傅合远先生不乏勤学苦练的书法岁月。他自幼受祖父、父亲熏陶,对书法艺术有着特别的兴趣。六七岁时,傅合远就开始承袭家学,练习书法。在小学“写仿课”上,他的作业是得到赞赏的红圈最多的那一个。高小时,虽没有名家书帖可临,他对书法仍以日课处之,绝少中断。冬日的农村天寒地冻,屋内屋外温度相差無几,墨冻了,手也冻了,年幼的傅合远就到生产队的牛棚里,靠着牲口身体散发的热量和牛群鼻孔中呼出的热气,在温暖的牲口棚里写字。浓厚兴趣加上勤学苦练,傅合远成了闻名乡里的“小书法家”。春节时来讨要春联对联的乡亲们,多到屋里都站不下。
  1976年,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傅合远被推荐进入山东大学学习,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大学期间,他得到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书法家、篆刻家蒋维崧先生的教诲和指导。在名师指点下,傅合远取法乎上、广临名帖。也是得益于蒋维崧先生的举荐,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读书万卷始通神
  带着丰富的书法创作经验,傅合远在书论研究中不断精进。他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始自对宋代书法美学思想“尚意”特征的探讨。1993年,他的硕士论文《宋代书法美学的“尚意”特征》刊登在了《文史哲》杂志上。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第一次刊登专门的书法理论文章。随后,《新华文摘》等又摘登和转载了该文章,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反响。他的博士论文选题是《宋元审美文化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傅合远进一步体会到了宋代书法“尚意”与宋元“文人画”在表现特征与审美取向上的密切关系。
  在做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傅合远萌生了以后专门搞书法美学的想法,但是心里却没底。斯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我国著名美学理论家周来祥一段话让他念念不忘。先生对他说:“古代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多是不分的,他们的艺术思想即是他们艺术体验的总结,但今天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家却往往是分开的,有些搞艺术理论研究的人缺少对艺术的体验,他们的理论往往和艺术实际对不上号。你有书法艺术实践的功底,这对你的艺术理论研究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会越走越宽、越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书法艺术理论笃定、深入的研究,使傅合远熟谙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和逻辑进程,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他先后出版了《汉字与书法》《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书为心画》《书情画意》等多部学术著作及在《文史哲》《中国书法》等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及赏评文章,奠定其书法理论家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010年8月,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时,傅合远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书法理论专家应邀参加。会上,他作了题为《无形之字 无声之音》的主旨演讲,系统性概括介绍了书法艺术的表现规律和审美特征,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
  傅合远将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概括为“无形之相,无声之音,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并将之体现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之中,使其书法艺术具有形神具备、飘逸自由的审美特征。
  自成一家始逼真
  理论研究的深化与自觉,加深了傅合远对书法临帖与创作的热情。以学问为立身之本,傅合远先生的艺术创造便具有了一种摆脱功利束缚、超然独立、自由表现的精神。2015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南召开,《汉字之美》书法作品展同期在山东大厦举办。展览以书法作品的形式,系统地展示了汉字由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不同书体的演变轨迹,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和境界。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西塔拉教授观展后,称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当代人的书法作品,“这些用毛笔书写的美丽汉字展现了数干年来积淀下来的汉字文化精华,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美学与理论研究者及书法创作实践者,这两位一体的身份,使得傅合远先生在书法创作和书论研究中具备了别人难以比拟的优越条件,也由此使他更能深刻展现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在汉字的发展史上,作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书体形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格式塔’,而把握这些‘完形’并突破这些‘完形’则是傅合远先生孜孜以求的事业。为此,他必须从临帖入手,先是通过反复练习而接近‘完形’,再是通过不断尝试而远离‘完形’;前者需要功夫,后者需要才气;而只有在功夫和才气兼备的情况下,一幅好的作品才能够浑然天成、跃然纸上。”看过展览,山大原副校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陈炎如此评价。
  傅合远先生现仍然是书法治学、实践两相并行,在每天雷打不动的书写日课之外,他还承担着《书法与儒学》《张怀瓘书法美学研究》《书法创造美学》等研究项目。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傅合远先生又应邀到齐鲁理工学院书法学院当起了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承担起学院的书法学科建设、教材编纂任务。傅合远教授很高兴能看到,在齐鲁大地上,有这么一座致力于弘扬书法文化的专业院校,并且拥有书法本科在校生近千人,数量居全国之首。他也愿意把自己的书法治学和实践所得在那里传承下去。“能把这几个事情做好,我的人生的句号就应该能画得就比较圆。”傅合远教授不无调侃地说。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李潇雨)
其他文献
莱芜19岁小伙王浩楠因为体重高达668斤被誉为“山东第一胖”,在经历了手术治疗及锻炼恢复后,如今体重已减至384斤。  王浩楠生在莱芜莱城区的一个村庄里,出生时就有8斤多重。他说:“我的胖不是一口气吃出来的,而是从小胖到大的,从读小学开始,就是班里最高最胖的。”因为胖,王浩楠初中时进入山东体院练习摔跤和柔道,在体校待了4年,也拿過不少奖项。2016年从体校毕业时体重已有三四百斤。近两年,王浩楠的体
期刊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回家吧,幸福。幸福,能抱一抱父母……”不管回家的路多么曲折,都不能阻挡人们团聚的脚步。  “春运照相馆”,这个特殊的照相馆是由几个红色的背景墙搭建而成的“小屋”,其中一面墙上有6张全家福照片,墙角处放置着中国结等拍照所需要的道具。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们和济南西站共同策划的公益活动,之后会在不同地方‘巡演’,下次可能就不是春运
期刊
用山东省人大代表、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伟的话说,刚刚过去的2018是兖矿实现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的一年。  这一年,兖矿荣登世界500强第399位,世界瞩目;  这一年,兖矿完成煤炭产量1.61亿吨,跃居全国煤炭行业第三位;  这一年,兖矿化工产品产量795万吨,甲醇产品经销量全国第一;  这一年,兖矿实现营业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0%,年末资产总额3050亿元;  这一年,在消化亏损企业治理、
期刊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饮食》中说: “人世间倘若有任何事情值得吾们的慎重将事者,那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可见,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生活中,有时候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东西,会突然俘获我们的心,也许是一株枯萎的绿萝,也许是遗忘在角落里的一缸鱼。而能将我们的心重新注入热情的是食物。  对于食物,味是色彩,道才是根本。透过食物体会地理与生活,大味至淡,却蕴味深
期刊
《山东画报》:新年伊始,曲阜师范大学建设的中国教师博物馆就成了网红博物馆,请您介绍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我们筹建这座博物馆的初衷?  张洪海:中国教师博物馆是全国首座也是唯一教师文化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定位于“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填补了我国文化和教育领域博物馆建设的空白。2018年3月,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系统发文,组织全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捐赠文物;20
期刊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华文先生拍摄的大型画册《泉韵济南》,图文并茂,诗印交映,把久负盛誉的济南名泉展现于天下,令泉城这张靓丽的名片异彩绽放,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史料價值的精美画册。  济南名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精彩纷呈。不用说国内外宾客搞不清楚,就连老济南人也说不明白济南名泉的数量、名字、特色和故事。《泉韵济南》终于满足了众人的心愿,一册在手,可以
期刊
烟台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三核”之一,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中、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山东画报》: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烟台如何把握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的成绩?  张术平:山东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号角已经吹响。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三核”之
期刊
孔子儒家提倡仁,但绝不排斥智。现代人重智,却对仁存在有意无意的忽视或藐视。中国传统的“五常”中就包含“仁”“智”而以“仁”为先,一个人如果迷信“智”而忽视“仁”,一定对传统文化还相当陌生,自然也对仁、智的关系缺乏基本的理解。所以,孔子告诫人们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他的意思是,人们的聪明才智离不开仁德的守护。  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而非小智,历史上许多有情怀的人,他们拥有的智慧都是
期刊
《泉韵济南》李华文先生眼中的泉水凝练传神,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济南,他的摄影作品让我们解读到了一种有意味的艺术之美,画面的布局和谐生动,每一张泉水摄影其实呈现了内心世界的韵动。  克里斯蒂安·马约,法国著名摄影家,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博士生導师、著名摄影教育家和摄影家。
期刊
喜闻李华文先生的摄影专辑《泉韵济南》于山东教育出版社付梓,不胜感怀,这个拥有几千年文脉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理应有一部其属的写实画卷!所谓,水有源头,事有缘由,在历史长河的一隅回望时才所顿悟,水文与人文共有的是那高尚的品格:  盘古开天地,岱北汇巨源。  商周始为泺,四渎济水联。  舜耕溉历山,秦汉郡济南。  一脉承千古,高洁颂涌泉。  时光如水,泉生济南。大自然将她的恩泽化作千萬年间汩汩流淌的甘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