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东中高硫煤显微组分富集物的热解硫释放规律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显微组分热解过程的硫释放规律,取宁东地区的2种中高硫煤—SM,YYH,通过HCl-HF脱灰后,通过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镜质组富集物和惰质组富集物.将显微组分富集物置于N2中,分别在300,500,700,900℃下进行热解,制备显微组分富集物的热解半焦.结果表明,在整个热解过程中,镜质组富集物的硫逸出率始终高于惰质组,SM显微组分的硫逸出率在700℃达到最高,其中SM-V的最大硫逸出率为75.82%,SM-I的最大硫逸出率为59.55%;YYH显微组分的硫逸出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达到最高,其中YYH-V的最大硫逸出率为61.38%,YYH-I的最大硫逸出率为58.59%.显微组分中,脂肪族、芳香族C—H键的峰强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弱,这为热解过程提供了大量氢自由基,氢自由基与含硫自由基结合形成H2S,促进了硫的释放.镜质组含硫气体的释放温度比惰质组的低,且镜质组含硫气体释放量也高于惰质组的,镜质组中的硫比惰质组中的硫更易分解释放.
其他文献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改性制备木薯淀粉气凝胶,考察交联改性对木薯淀粉气凝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的木薯淀粉气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均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等温吸附过程中,改性前后的木薯淀粉气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均较符合Langmuir模型,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3.01,166.92 mg/g.交联改性能增加木薯淀粉气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其主要原因是交联改性改变了木薯淀粉气凝胶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由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具有多功能基因编辑工具,研究人员能更精确、简便地编辑特定基因组元件.CRISPR技术可对特定位点的DNA或RNA序列进行识别和切割.由于DNA链断裂会启动细胞修复程序,结合CRISPR技术导致靶位点处可设计的基因插入、敲除或替换等.对CRISPR系统的分类进行简介,对CRISPR技术在医学、农业、畜牧领域及高通量筛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拉整体结构是一种较新的结构体系,受到各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极大关注,对张拉整体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找形和刚度等,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很少.以Snelson的“X”型二维张拉整体结构为例,提出张拉整体结构的自应力平衡状态由零载一直加载到结构破坏,受力状态可以分为3个阶段,基于压杆在不同状态失稳得到了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并绘制了压杆内力与荷载的关系曲线.本文分析可以为理解二维张拉整体结构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的破坏状态,为此种结构应用于工程实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