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绿色”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我们要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萌发热爱环境的情感;训练他们保护环境的技能,使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展开探讨。
  
  一、知——借助课堂教学了解环境状况,学习环保知识
  
  1. 对那些环境教育较为明显的课文,应在理解课文字、词、句、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阐发,直接把这种意识渗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例如《小熊住山洞》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住进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可是走进森林,无论哪个季节他们始终都没有砍树,一年又一年后,他们仍然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他们,给他们送上鲜花。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舍不得”、“长满”、“开满”、“结满”等字词让学生能领悟到小熊一家为什么没有砍树造房子的原因,懂得爱护树、保护环境的意义。让小学生在理解本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明白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2. 对于环境教育目的不明显的课文,则需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认识环境问题。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比尾巴》、《“红领巾”真好》等文描写了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他们的求知欲望讲解有关动物的知识,让学生懂得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类应保护好各种动物,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从这一系列活动中懂得所有动植物都需要和谐的环境,保护好环境,才能使动植物生长得好,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才能和谐地存在,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二、情——借助课文欣赏,增强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
  
  1. 利用语文课中的插图,培养环保意识
  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可以通过画面引入,播放早春的课件:探出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等,小学生们看到这美丽的春色会发现“啊!好漂亮!”的惊叹声,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春色,使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从美丽的景色以中唤起学生的潜在意识,产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2. 在学习古诗中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例如:对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师让学生欣赏课文插图中的庐山瀑布的美景,同时让学生朗读这两句诗,在脑海中形成庐山的画面,仔细体会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启迪学生环保情感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反复朗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日月潭》、《葡萄沟》、《鸟的天堂》、《黄山奇石》、《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评议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行——走出课堂,参与环保活动、养成环保习惯
  
  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生活点滴做起,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
  1. 把课内学习引向生活大课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最乐于表现,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带他们去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发现的美景,激发小学生们观察动植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例如,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山上春游,学生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看到郁郁葱葱的笋芽儿都兴奋得喊起来:“老师,快看!好多笋芽儿呢!”我让他们仔细观察眼前的一切。中饭的时候,我们在山上用餐,学生们不时地把包装袋、矿泉水瓶、吃剩的面包往地上一丢。此时,一位学生说:“地上这么多垃圾,笋芽儿看见了会很难过的!”其他学生听了都觉得好像做错了什么,于是纷纷动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进自己的背包里。春游结束后,许多小朋友们都自觉地拣起地上的瓜皮果壳,并完成了一篇篇观察日记和环保作文。
  2. 引导小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环保习惯
  在教学《清澈的湖水》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预习一遍,让他们发现问题。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来:“为什么小洁一直紧紧地攥着面包纸?”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他们情绪高涨、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小洁舍不得扔掉,有的说小洁不想赶跑鱼儿……我因势利导地指出:“小洁知道保护环境,不乱扔面包纸。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再通过主人公小洁和扔香蕉皮的小男孩的对比,警示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环保习惯。课后让同学们思考:“忽然,她眼前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跑去哪里?让小学生明白环保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的教育,要遵循知、情、行品德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教材为载体,开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的活动,使其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充当环保小卫士,宣传并保护好环境。
其他文献
生物与人类生命、自然、社会以及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思维方式、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
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根本动力.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矢志不渝的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而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是每个学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在基础知识学习和思想认识形成的小学阶段做
幼儿园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很难集中他们的经历,所以,近年来游戏教学的模式已经开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普遍施行.在最新施行的教育指导纲要中,将游戏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进
基于对圆锥破碎机过程参数的丰富知识和经验,Rexnord工艺机械分公司(CliftonHouse,83/89Uxbridge Rd,Ealing,LondonW557D,England,Telex23108)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圆锥破碎
高中政治是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促进学生思维成长和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的重任,能够在教学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发展.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
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检测其全能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试验就是将ESCs或者EGCs注射进受体胚胎中,制作嵌合体胚胎,然后将嵌合胚胎移植给同期发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够成熟,认知规律尚未形成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中学会思维、探究、发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搞好数学概念教学正是实行《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是提高
在高中阶段,阅读时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板块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对于面对高考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应试效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是一种最常见的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自1999年我国首次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得到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报道了ALV-J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