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叮当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年轻时以绰号“忽闪”闻名十里八村,极言其干活速度之快,也足见其体力是“汉子”级别。若有谁家姑娘或媳妇不服气,那就挑稻捆子上垛,比试比试。有一个驻队的四姑,仗着比我母亲年轻几岁,又高我母亲半头,趁我母亲不备,从背后抱住了我母亲的腰,想给她掼倒,结果被母亲用一只手撂倒在稻田里,四仰八叉。从此,四姑尊我母亲为“大哥”。当年以体力争雄的四姑和母亲,如今都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对岁月有诸多不服,但是,一个叫做“疾病”的隐形敌人彻底打败了她们,各种疼痛和不适征服了她们的倔强。
  连日头晕的母亲,听了大哥的劝,在潢川人民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阮成钧医生一看检查结果——脑梗死,立即建议母亲住院。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前一个老牌“22号”刚出院,我母亲这 “22号”新秀就到了,邻床的“23号”新秀随后入住。
  刚开始入院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全面的仪器检查,医生们还没有来得及会诊,母亲坐在病床上输着液吸着氧,心怀各种恐慌:对疾病的恐慌、对设想的肉体即将承受的疼痛恐慌、对未可知的花费恐慌、对给儿女们带来的麻烦恐慌、对病房的安全恐慌、对“家”的无人瞧守恐慌……
  伴着恐慌的,还有各种好奇和感叹:暖气真暖!床单被罩真白!真干净!一点儿药味儿没有!奇怪,那氧气咋从墻孔里就出来了?从未住过院的母亲对按小时付费的氧气狠狠研究了一番:她趁医生和护士都不在身边的时候,把本该放在两个鼻孔的氧气插口擦了几擦之后,对着张开的嘴巴,由慢而快地调节氧气阀。那个无形无状无色无味无影无踪的气体便在母亲的口腔里肆意狂奔,发出“咝咝”的响尾蛇一样的声音,冲撞着母亲的上颚和喉咙,让母亲哽了几哽,灌了几口西北风的感觉。母亲自以为像发现了什么秘密,暗自窃笑。
  三个病号不约而同地对呼叫铃好奇,明明陪护走出病房就可以见到护士,可他们偏偏想反复地试验呼叫铃的神奇和灵验,于是轮番地按呼叫铃。轮番地有戴着护士帽、戴着口罩、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小护士前来核实、换药水、拔针头、耐心地叮嘱注意事项。看不清她们的脸,分不出她们谁是护士长李发勤,谁是责任护士桂丽聪,谁是其他的小护士,只看清她们清澈的眼睛——宁静祥和,充满友善。
  所有的病号脚步都缓慢,所有的探视脚步都匆匆,唯有护士们的脚步不疾不徐,胸有成竹地穿梭在不同的病房之间,停留在不同的病号面前。
  年轻的小护士推来超声脑血管治疗仪,有条不紊地给母亲的额头上、手腕上、小腿上一一用松紧布绑好,在仪器上设置好时间、调好超声功率和电强度,然后给仪器插上电源。于是,母亲的手指便开启了震动模式,拇指和食指交错着以均匀的频率震颤,像极了数钞的动作,根本停不下来。
  入院的第一个夜晚,病房里的三个病友彼此心怀防范,装有手机和身份证的钱包不知该藏掖在哪里。目光踅摸了好几圈,只好把钱包塞在枕头下面。半夜醒来,首先把手悄悄地伸到枕头底下摸一摸,钱包还在。放心地睁开眼,坐起来,抓着病床的护栏,探身看看自己鞋子的位置,然后取下氧气管,放下护栏,一手扶着床头边的小柜子,一手扶着床沿,慢慢下床,趿拉着鞋,走到门边,顺着门上的一竖条玻璃往外看。她看见工作台前的一个值班小护士戴着洁白的护士帽、穿着洁白的医护服正低头投入地记录着什么,时而又抬头看看面前的电脑,之后又低头记录着什么。母亲站在门边从睡眼矇眬到睡意全无,很有几分钟,但是那个小护士一直没有发现母亲的偷窥。待母亲睡下,另两个病号也先后起床,先后偷窥,先后小解,先后悄悄地睡下。
  第二天,三个病友便因有了“一夜情缘”变成了患难之交,开始敞开心扉切切察察,叽叽咕咕,开始了对生活琐事的询问挖掘、对疾病的交流、对医生护士的好评、感叹医生护士的辛苦。他们渐渐放下恐慌和戒备,开始进入“病号”角色,死心塌地地安顿下来,不再吵着要回家,同意儿女们送衣物拖鞋等用品,放下对乱七八糟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的惦念,乖乖地听阮成均医生的话,配合仪器治疗,坚持吸氧,按时吃药。
  “23”号是个细瘦的老头儿,除了有脑梗塞之外,还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上腰和下臀完全左右错位,呈“S”形,与女性的“S”形呈90度旋转。疼痛就张扬在这个“S”形腰线上。只要下床,这个细瘦的老头儿就掐着自己的“S”型腰线,后面跟着丰乳肥臀的老伴儿。老伴儿丰硕的乳松垮地俯首贴在腹前,像极了两个软体哈密,低调而又招摇地得瑟着走每一步。
  “21”号的阿姨,听说来前大小便失禁,是救护车送来的,经过几天的治疗,已经像好人一样能走能行能吃能喝。她的丈夫,左手戴了两个雕花金戒指,腕上戴了一块名牌手表和一串名贵串珠;右手戴了两个刻着“福”字的宽戒指。心里给了他一个偷笑表情包,又暗暗佩服其儿子媳妇的孝顺。
  命运对他们这茬人好像非常不公:能吃的时候没有吃的;不缺吃的时候,又不能吃了。疾病,不论城乡不论男女不论身份不论胖瘦地找上门来。也实在让人想不明白,这些女人们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饥饿年代,可她们偏偏有丰硕的乳和肥硕的臀。“21”号的阿姨一直对乳罩比较排斥,对自己的两只硕乳也是羞涩有加,所以她穿着儿媳妇买的刺绣旗袍时总是不戴乳罩,故意让紧身的旗袍把胸部压得扁扁的,以至于让鼓凸的腹部抢了镜头。
  廊间,有两位老人正在学习走路。是的,学习走路。他们一只手半握在怀间,相同一侧的那条腿好像非常沉重,膝盖缓缓抬起,但脚尖依然赖在地上,以不同的弧度拖曳,颤颤巍巍。有着生了八个孩子的辉煌战绩的灰白头发的老人,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打盹,同样灰白头发的大儿子提着钢制的饭桶往病房里赶,没想到在廊上碰见父亲,急停住,与父亲保持着并不合适的距离——太近,但是他并没有往后移动,没有叫醒父亲,也没有坐下来,而是微微地探身仔细端详起这个自己叫“父亲”的男人:岁月的风尘和生活的艰辛在他的脸上撒上了一张叫做沧桑的网,干皱而没有弹性。满脸的白色胡茬,脸上因为没有太多肉而显得骨骼分明。消瘦,但仍然有倔强的痕迹,不知曾经的过往中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而父亲,都紧咬着后槽牙挺了过来;自母亲在十几年前走后,父亲就与孤独成为伴侣,艰辛地度过这漫长的寂寂流年。他们生了最多的子女,照看过最多的孙子辈,可是他们却成为头一批空巢老人。只有自己跳出了“农”门,另外七个弟弟妹妹都到或远或近的城市里觅食。大儿子的目光突然变得悲怆,整个身子僵在那里。老人仿佛收到了什么感应,悠悠地睁开眼。大儿子赶紧晃了晃手中的饭桶。老人从身边拿过自己的多功能拐杖,抽拉成座椅的形状。大儿子就把饭桶放在比巴掌大的座椅上,开始给父亲分盛食物,看父亲咀嚼,劝父亲多吃,和父亲慢悠悠地讲话,轻轻地浅笑。多年父子成兄弟啊,这个只比父亲小十六岁的大儿子,待父亲吃过少量的饭食之后,接过父亲的筷子把剩下的饭菜汤水吃个精光。
  生命如风铃,脆响之余也会出现喑哑。疼痛和疾病是生命的一部分,哭着也得笑纳。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生命的风铃才能重新摇曳出叮当的乐音。
其他文献
菩萨蛮  从大唐的琵琶上  取下的音符  放到宋朝的胡琴上  不知不觉  就沾满汴梁的口音  异域来的蛮国曲子  可配惊鸿舞  也可配羽衣舞  异域来的蛮国女子  身挂珠宝,发髻高耸  宛如菩萨  在菩萨慈悲的目光里  谁家小姐正花面相映  哪位志士正西望长安  何处的归鸿声断残云碧  哪里的芳莲九蕊开新艳  我在菩萨悲悯的曲子里独坐  多少故人,与我  隔水相望雨霖铃  爱每一滴雨  爱每一滴雨
期刊
太阳在秋日太过饱满?  树木的叶子迟迟不肯落去?  山脉也是不褪青葱?  世界慵懒地睡着?  我想放声歌唱?  空气中却太过甜蜜?  有人满嘴的甜言蜜语?  有人醉倒在风里?  诗人睡得太过久了?  诗歌洒落了整个世界?  词和句都是那么肥胖?  上下阙都堆积在一起?  “都怎么啦嘛?”?  声音都淹没在风里?  夜幕停止了?  鼾声如雷?  躲过一罐蜂蜜的侵略?  我敲了敲快要腊封的头颅?  从
期刊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最伟大、最神圣、最亲切的字眼。每每用唇齿咀嚼“母亲”这两个字,心中就会油然生出一种踏实无比的感觉。自古以来,写母亲的文章就有成千上万、多不胜数,通过一篇篇饱含感情的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位为了家和孩子无私付出的母亲,她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最值得尊重的人!但是,却没有一位母亲,能像我的母亲一样,美丽优雅、与众不同!她没有吃糠咽菜拾柴火供养子女上学,没有早早就驼了背弯了
期刊
1  在一溜十多台的跑步机上,那些脚踏履带,气宇轩昂,精神十足的跑者,望去仿佛一群夜盗在身后追赶似的。手机绑在臂袋上,耳朵塞着塞子,多半是年轻男女,听着歌双眼半睁半闭,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儿。也有一些胖子慢慢地一边走一边呼哧呼哧喘气,两肩无力下垂,一看便知苦痛不堪,也许一周前刚刚检查出“三高”,主治医师竭力劝告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我似乎算“高龄”了。第一次,在跑步机上,我悲哀地发现自己的肉身如此之重
期刊
一  在遇到你之前,不知道谁是覆盆子  尽管你一直在,可很多人并不了解  时间卡在魏晋时,葛洪遭遇困頓昏厥  无意又慌乱中寻求生机  叫不出名字的汁液与人性吻合  不温不火。养肝明目也滋养光阴  赐,聚果状的你姓覆盆,名子  从此在人间入药  亦黑亦红,用佛性治愈喜怒爱恨  在道与非道的缝隙活下去二  穿过荆棘,生命的托盘封存一路艰辛  想获得一种新生  或者救治坏习惯和暗疾  抵达生命果的故乡,
期刊
花开时节,我重回故乡  热情的故乡鼓红百花的手掌  映日桃花,欲说还羞  像一群身披嫁衣的新娘  万亩桃园,蟠桃盛会  织出遍野锦绣,捕获十里春风  每朵花瓣都是桃农们明媚的笑声  汤河在南,洹河在北,卫河在东  三河环抱的豆公乡人杰地灵  每一条阡陌都通向幸福  每一朵花儿都充满了灵性……  站在大堤上眺望花开  脚底下是我热恋的故土  树杈上有我跃动的童趣  卫河之水,清澈如镜  白云般飘逸的
期刊
知了在杨树的枝蔓里找到最佳阵地  它俯览目力所及的所有山河  当盛夏绿成一片墨的写意  它将在轮回里忘记前生  在枝叶的深处忘情地哀嚎  直到月上柳梢  与满池的青蛙交换了声音五月的青梅  五月的梧桐和雨  同时来了  走廊上传来起落的书声  或是吃吃的笑语  在时光的留白处  我们做一些无聊的事情  说无关学业的闲话  设计许多实现不了的理想  从课间聊到宿舍熄灯  记不清谁最早预感到  将来的
期刊
“喝酒为啥不喊我!”喜子对着手机一通咆哮后,气呼呼地,一下子把手机甩到门外,然后仰倒在门后破床上,骂起来:“狗日的,一个个地坏了良心!”  喜子手下有一帮人,当地人叫他们“西行的”,他们是上了点岁数的单身汉,不种田不干活,他们赚钱的门路叫“撞喜”,逢娶媳妇嫁女的喜日子,他们结伙拦婚车要红包,再登门贺喜,要喜烟喜酒,他们有手机有电动车,互相联系,结伙赶场,有的还带着不知从哪儿捡来的傻女人,要喜要双份
期刊
春之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总能给人带来期望,愉悦和活力。文艺家们似乎总是春天最敏感的使者,把美丽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千家万户。春节来临的时候,书法家们到乡村、进社区,写春联、送“福”字,潢川县春节联欢晚会、“贺岁迎春”书画展如约举办,给城乡群众送去一道道新春的艺术盛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摄影家们早已奔走在花从林地、乡间田野,追逐梨花、桃花、油菜花的绚烂和芬芳,把《大众摄影》和各地
期刊
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当我接到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电话时我感到十分别扭:我怀疑要不是网络太过发达,我就不会被盯梢;要不是从副厅级位置上退下来我也不至于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电话;要不是感到无聊我也不会慨然接受邀请——这个电话是从老家打来的。仔细回忆,老家确实没有多少我的亲戚自家了,也没有多少我在乎的人了;但是,当我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还是迟疑——对方的解释:我是老碑,老碑,你想起来了吗?我在村里当支书!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