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文化之根何处寻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百越境界”口号的提出,是当前世界文学领域中寻根思潮的反映,是对世界文学同化倾向的反动,是一个民族民族意识觉醒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必然折光。其实质在于。通过寻求民族文化之根,充分揭示该民族最典型的文化心理素质,准确把握该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学作品,使之与传统文化心理发生共鸣,产生共振,增强作品的社会效益,并凭借其鲜明的个性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百越境界”理论的提出,对于振兴百越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设置7个样地进行叶蜂调查.共采获叶蜂803头,隶属3科58属121种.统计分析表明,异鳞纹眶叶蜂(Claremontia sinobirmana Malaise)和南华平缝叶蜂(Ne
生长曲线是估计生物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对生物年龄的计算起点时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情形.例如在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生长的研究中,年龄有出生年龄和受精
<正> 彝族青年诗人吉狄马加是诗坛升起的一颗新星。他的诗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诗集《初恋的歌》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散见的各种评论也已有十余篇。在最近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活动中,他光荣地获奖。他在我们民族——彝族的诗歌创作道路上,代表着一个新的里程的起点,正在开创着我们民族的诗坛新风。对年轻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本身,没有更多可以介绍的。他的生平经历非常单纯:男,二十三岁,西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正>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基础上,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建设起来的新学科。 1955年,中国作家协会曾邀请彝、侗、东乡、维吾尔、蒙古、朝鲜、哈萨克等八个兄弟民族的十一位作家来北京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问题。1956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满族作家老舍,在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各兄弟民族的文学遗产是许多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我们有责任去搜集、整理这些宝贵的材料,教它们成为全中国的文化财富
<正> 建国后,我们大量发掘出版了举世瞩目、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这是一件值得振笔歌唱的大事。与此同时,少数民族的诗人、作家,一些深受群众欢迎的著名民间弹唱艺人,阔步迈上文坛。这一切,都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发生的。这些民间的文学珍品的发掘、整理和出版,好象一座长久被遗弃在荒郊野外无人知情的民族文化宝库忽然间打开了两扇金门,使我们看到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勤劳创业的斗争中产生和流传的许许多多血泪和汗
《文学民族化散论》这篇文章,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入生活,学习了解民族的历史,把握构成民族特点的主要要素,反映民族的时代精神,继承与借鉴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学创作的民族化问题。
<正> 侗族民间长歌《歌师传》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它总结了一定时期侗族民歌的创作、演唱、流传的情况,保存了侗族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料。《歌师传》,侗语名为《旋桑嘎》,全歌116行,叙述了14位歌师演唱的19部作品。主要是:杨信斌的《二度梅》、《罗凤英》;银宣的《十二月情歌》、《陈光蕊的故事》;魁仙的《刘孝文》;记个的《茶妹与铁郎》《孟姜女和万杞良》;阿旺、尚甲、华隆、万基的《张艾》、《兰梯苏》、《忠林和忠树》、《王氏受苦在磨房》、《龙生的苦情》;满禾、满全的《受尽磨难的陈中三》
<正> 我见到一家商店的门前,有个供人们入店时搓鞋底泥土的暗槽,槽面上罩着一方铁条焊接的孔盖,槽虽是暗的,却也通光透水,因此槽内长出一株看来还蛮茁壮的葵花。这绿色的生机带给我的并不是欣喜,而是忧虑:它将如何冲出那铁条焊接的盖子?它的秋天将会是怎样令人悲哀的收获? .由此,我想到文学,进而想到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学。
<正> 由中国老舍研究会和北京语言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次老舍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3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老舍研究者132人出席了这次讨论会。北京市副市长陈吴苏、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吴祖光、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北京大学教授吴组缃、北京语言学院教授盛成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老舍对新文学的贡献”,被认定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
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方针。扎拉嘎的《民间文学的范围与马克思两种艺术生产的思想》这篇文章,针对毛星同志的《民间文学及其发展谫论》一书中关于民间文学界说,关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劳动人民中流传的口头文学”等论点,以及一些同志的民间文学“在劳动人民作主的社会主义时代能空前繁荣起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同志式的学术争论,希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志发表意见,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