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着重指出:实现师生之间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追问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行为,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关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能更好地加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处于“一问一答”的模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很少有进一步的追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大多教师都是以“很好”“请坐”来回应,或是教师点头示意。当学生回答不準确时,教师通常会说:“你再想想,请坐。”然后直接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直到教师得到他所希望的、预设的答案。当学生照本宣科完整地读出答案时,教师直接呈现早已准备好的板贴。教师继续追问“谁来再说一说”,教师再次“引领”全班整齐地用一个声音表述。虽然教师在多次追问学生,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话式追问的合理运用应明确学生的想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自主建立。
  一、把握追问时机,体现“启发式”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精髓。启发诱导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启发式教学必须把握教育的时机。“愤”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抓住“启”的时机,而且还要善于追问,针对学生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进行追问,学生才感兴趣,而且迫切希望掌握它。教师应通过对话式的追问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第二,启发式教学必须要求明确,让学生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理解的知识不能重复地无意义地追问,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我们要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式追问,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追问层次,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格拉底的教学由一个一个的问题组成,因为他把问题看作“接生婆”。这些问题能够促使人们思想的诞生。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帮助思想更加顺利地诞生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他先装作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接着他很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分析和回答,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或者出现不明白的地方时,他并不急于去纠正或者提示学生,而是继续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使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就说明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错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错在哪里,更不要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通过进一步追问让学生自己反思错在哪里,从而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答案。通过对话式追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营造对话空间,提升学生“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成人或其他有经验的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最近发展区”。
  针对学生与预期的回应不符合的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有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补充知识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种追问属于反馈的一种,是对迷惑知识点的一种点拨,是对思维严密性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易错知识点的点拨。在辨误教学中,只让学生判断对错是不够的。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特别是由于缺少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造成的失误,教师不能给予草率评价,也不能忙着明确指出其错误,而应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学生能够自纠其错。教师可通过追问,向其他同学追问同一或者相似问题,帮助回答错误的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或者通过推进式、提示性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观点,防止负强化的发生,引导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在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一系列的引导追问,课堂逐步为学生揭示:剪、移、折、拼等方法以及背后的原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追问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此类追问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也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能力,可以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积极探索的能力。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对固定知识的掌握,而要发散思维,将知识点运用到不同的数学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中能自发地探寻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从而在能力上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对话式追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无华,相荡生涟漪;石无火,相击生灵光。只有对话式追问才有闪光的生成,才能深刻挖掘数学本质,才能深入探究数学核心理念。高效率的对话式追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是展现孩子思维过程的窗口;是学生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是提升孩子思维品质的源泉。在对话式的追问中,师生才能教学相长,齐力激活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眾所周知,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个人修养、表达能力,更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提问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小学生进行一个探究性的数学学习,设置课堂问题对其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悬念”是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因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悬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基本上还保持着幼儿园及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行为要求、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特别是体育课,整个教学在室外、操场,学生课上随意好动,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因此,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就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一年级新生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已经连续带了六年一年
过敏反应是机体的一种变态反应,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药物、花粉等。在护理工作中,常有对输液用的固定留置针透明贴膜过敏的患儿,轻者皮肤发红、皮疹、瘙痒;重者起大小不等的
以福建省内某提篮式钢箱拱桥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提篮式拱桥的结构受力性能、工作状态,对该桥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通过静动载试验所得到的分析数据和结论,可供同类
随着新课改的滚滚浪潮,时代对我们教师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各种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苦心研究的。实践证明,海量阅读是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与书交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达到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一、改变自身,教学相长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