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熵权法的南昌市洪涝风险评估

来源 :人民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完善南昌市城市灾害风险评估,构建了南昌市洪涝风险系数图.通过AHP-熵权法获取南昌市各乡村的洪涝因子权重指标,并绘制了南昌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分布图;利用高分卫星影像图提取洪涝点,检验研究方法的准确度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洪涝风险主要分布在赣江以南的老城区以及靠近鄱阳湖地段河网密布的北部区域;主要原因是两地地势平坦、降雨量较为集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高,老城区人口密度集中且经济较为发达,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其他文献
谐振腔作为速调管的高频互作用电路,其特性对速调管的功率、效率、增益和带宽等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主要介绍了某Ka波段分布作用速调管谐振腔的设计过程:基于多间隙谐振腔理论,利用电磁仿真软件CST详细分析了谐振腔不同结构尺寸对特性参数,如品质因子、特性阻抗、耦合系数、有效特性阻抗的影响,优化得到谐振频率为35 GHz的五间隙谐振腔的物理结构模型,并给出互作用仿真结果,为Ka波段分布作用速调管设计及其高频注波互作用的计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长沙市梅溪湖作为梅溪湖片区的绿心,是湘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城市“海绵体”,其水环境质量的稳定是片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但随着梅溪湖片区的集中开发,周边商业、餐饮业快速发展,人流量逐步增加,生态环境破坏风险加大,对梅溪湖水生态环境和景观生态的维护带来了极大考验.为改善梅溪湖生态环境,采用生态优化处理、营养级串联调控、营养物生物过滤、营养物生物吸收等生态治理技术对梅溪湖景观水体实施净化工程.实施生态治理技术后,对梅溪湖湖区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梅溪湖水质由地表水Ⅳ类水提升至Ⅲ类水,初步形成了“水清岸绿”的风景.
为了研究储存环束流多束团纵向运动特性,在合肥光源(HLS-II)上研制了一套逐束团相位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示波器直接采集BPM和信号,采用过零点检测法、时间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TD)法相结合的方法从BPM和信号中提取出逐束团相位.介绍了逐束团相位测量系统的系统构架、相位提取方法以及在HLS-II上的一些实验结果.通过对该系统记录的5 ms时间长度的逐束团多圈相位数据的离线分析,得到多束团纵向运动的同步振荡的频率、纵向工作点、束团振荡的模式信息以及振荡模式增长率等特征信息,诊断出H
当前对选区激光熔化产生的残余应力预测方法主要为数值模拟,但由于设备、环境、粉末等因素差异性较大,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很难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值模拟模型.利用神经网络在预测多变量、复杂线性信息处理方面能力强的特点,建立适用于预测316L不锈钢粉末选区激光熔化残余应力的模型.使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打印相当数量的不同工艺参数的试样,采用超声波检测其内部残余应力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并使用这些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具有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将验证样本的工艺参数输入神经网络,计算出预测的残余应力值,与实际检
正确把握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是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支撑.基于DPSIRM模型,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利用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依据“驱动-状态-影响-响应-管理”分析框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层面看,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②从空间层面看,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较为显著,呈现“东西强,中部弱”的格局,但各区域
利用Sentaurus-TCAD建立了CMOS与非门电路的二维电热模型,仿真研究了在电磁脉冲注入下,CMOS与非门电路产生的扰乱和损伤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EMP注入下,电路输出电压、内部的峰值温度呈周期性的“下降-上升”,当注入功率较大时,EMP撤销后输出电压停留在异常值,PMOS源极电流增加,温度不断上升,最终烧毁在PMOS源极,这是因为器件内部产生了闩锁效应.随着脉宽的增加,损伤功率阈值减小而损伤能量阈值增大,通过数据拟合得到脉宽与损伤功率阈值和损伤能量阈值的关系.该结果可对EMP损伤效应进行评
通过传输型超表面透镜与电路模拟雷达波吸收器的集成设计,提出了一种兼具透射波前变换与带外雷达散射截面减缩特性的微波复合材料设计方法.透镜采用亚波长分布的周期性单元,由梯度相位补偿对透射波进行调节,进而获得平面波前与球面波前之间的互易变换.并且,使用透镜在波前变换频带以外低频端的反射特征,结合单个有耗层设计,构造了电路模拟吸波器.选用一副缝隙耦合馈电的微带贴片天线单元作为初级馈源天线,观察到复合材料的波前变换特性可在宽频带范围内产生主瓣增益增强效果.与透镜相比,电路模拟吸波器的引入使得复合材料针对TE与TM极
针对快前沿高重频脉冲的应用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半绝缘砷化镓(SI-GaAs)材料的新型脉冲压缩二极管,通过实验对其压缩性能和重频运行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开关能够将前级脉冲的上升沿压缩约270倍和脉宽压缩14倍;并在50Ω负载上,获得脉冲幅度1.3 kV、上升沿约1.6 ns、脉宽40.59 ns的电脉冲,重复频率达1 kHz,总计运行47 min,触发约两百万次.为研究脉冲压缩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对其静态伏安特性进行测试.分析认为,在电压初步加载阶段,SI-GaAs材料内的电场增强型的
为了计算高品质因数谐振腔的储能过程和泄能过程,将高品质因数谐振腔的输入膜片和输出结构分别建模为一个二端口网络和一个三端口网络,根据高品质因数谐振腔的信号流图,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的数值计算方法.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工作在2.92 GHz附近的基于BJ32波导的高品质因数谐振腔,给出了谐振腔的储能过程和泄能过程.当输入膜片开口宽度取20 mm、输出膜片开口宽度取60 mm时,计算得出的谐振频率为2.9198 GHz,饱和储能时间为2.6μs,输出脉冲宽度6.82 ns,输出峰值增益为129.6,能量效率为0.1
为了揭示SCS模型在中国流域研究的现状与重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该领域2000~2019年国内284篇期刊论文和168篇硕博论文进行了梳理,借助于CiteSpace5.7 R1软件及CNKI可视化分析模块,对该领域的发文量、关键词、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CS模型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SCS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可为洪水灾害预警响应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流域CN值率定研究,以建立适合中国各地区的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