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引起线路过电压保护事故分析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起某500 kV变电站线路过电压保护装置误动事故出发,首先介绍了这次过压保护误动事故概况及事故排查过程,然后分析了过电压保护装置采集的三相电压向量,计算出电压中性点偏移电压,得出了该偏移电压造成线路B相电压过电压误动的结论,最后从原理上定性分析了PT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导致保护装置误动的原因,并结合事故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变电站施工涉及的内容较多,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各类违章复杂多样,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不能对现场违章进行及时辨别,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案例库的变电建设嵌入式培训方法,通过智能培训终端、培训教材和系统后台实现全方位培训,加强管理人员有效记忆,为电力建设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在对供配电系统高压设备进行选型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正常环境条件,还要考虑设备工作于非正常环境条件的情况。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设备的允许温升、外绝缘、试验电压、安全净距、绝缘子片数、载流量等指标产生影响。探讨了在不同的非正常环境条件下,高压电气设备参数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修正方法。
电流互感器安装在高压开关柜内时,存在着电流互感器重量较重、开关柜内作业空间狭小、定位困难等特点,完全依靠人工安装及拆卸较困难。首先阐述了高压开关柜内电流互感器的装设情况,分析了专用推车的研制需求,最后介绍了设计的用于高压开关柜电流互感器安装及拆卸的专用推车及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本研制成果可完全满足互感器安装拆卸要求,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安装的可靠性。
针对某核电厂一起22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击穿故障,对击穿的部位进行解剖和分析后,指出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过程中,金属铜护套与电缆铝波纹护套对接的锡焊施工工艺存在缺陷,未使用铜编织带连接,锡焊部位的机械强度较薄弱,在电缆运行中出现开裂现象,在开裂部位两端形成电位差,持续的放电损伤了电缆半导体屏蔽层,最终导致电缆主绝缘击穿。最后,针对电缆中间接头制作施工工艺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针对某电厂在合空载升压变时,主变中性点隔直装置的保护间隙会发生误击穿的现象,通过现场录波数据及仿真计算,分析了主变中性点隔直装置保护间隙误击穿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解决了电厂或变电站主变充电时中性点隔直装置的保护间隙误击穿问题,提高了主变中性点隔直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根据某变电站LW30型断路器拒分故障,通过分析故障现象和该弹簧操作机构结构特点,得到断路器拒动原因为合闸保持挚子与大拐臂配合轴销有轻微磨损,导致断路器操作机构在分闸过程中大拐臂无法与合闸保持挚子脱离,机构无法分闸。结合此次故障排查分析,给出同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和维护建议。
无功补偿对于增强配电变压器负载能力及运行的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降低运行损耗等都有显著效果,是当今配电网改善电压质量和降损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配电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自身的无功损耗和配电线路上产生的无功损耗,来确定高压侧补偿所需要的无功容量,讨论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进行无功补偿的可行性,并对实施高压补偿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该补偿方式有利于配电网及其配电变压器高效运行。
针对接地引下线现场施工过程中调整引下线难度大、规范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接地引下线工厂化施工工具。该工具设计了动力方案、新型钳头和系列化模具,实现扁铁或圆钢引下线快速弯折、打孔、剪切。对设计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试制工具样品进行测试可知,弯折、打孔、剪切的单次作业时间均小于30 s,工具适应性强,能准确定位作业点,标准化程度高,符合规程要求,操作过程安全便捷,可有效降低作业劳动强度。
针对传统检修工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高压电机解体检修工艺。该新型检修工艺是通过深入研究现有高压电机解体检修工序,并充分利用电机的结构特点及现场实际检修条件总结形成的。实践证明,该检修工艺有效解决了高压电机解体检修工序繁杂、检修效率低、检修工期长、检修安全和质量风险高等难题,为行业内大中型高压电机的解体检修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修思路和解决方案。
阐述了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组成、接线方式,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分析了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中电容器、放电线圈、电抗器、熔断器及过电压保护器等主要电气元件的作用、选择规范及安装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介绍了电容器分组容量及电容器组在各种容量组合投切时遵循的原则,确保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安全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