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心的温度,教育的温度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万平
  北京市史家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小学市级学科带头人。曾获东城区人民教师、北京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中小学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8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2012年被评为东城区杰出教师。著有《教育是温暖的——一位班主任的18个教育故事》。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万平身穿黑色宽松的中长上衣、黑色长筒裙,没有任何其它色彩,可看上去却不觉得暗沉,反而有一种闲适恬静的美。
  温婉,端庄,优雅,平静,谦和,似乎她的人生没经过任何风雨。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有那样不寻常的经历——
  师范学校毕业,她做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带领着孩子们在全国“创造杯”活动中获得了四个小金人,她本人则因为工作的出色获得两项市级荣誉……
  28岁转做音乐教师和合唱队指挥,带领在专家指导下的合唱团登上了国际合唱节的最高领奖台,她自己还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
  再转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教学成绩好,班主任工作也好——首届学生在全区毕业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自己参加市、区教学比赛获奖;被评为首届北京市十佳班主任,北京市德育特级教师。
  少先队辅导员——音乐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进行这样大跨度的角色转换,是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还是好奇心太强?她说:“所有的变动都是因为学校的工作需要。”
  那么,她又是怎样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那么出色的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工作经历中一探究竟。
  万平曾经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为此,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文学书籍,还手抄了多部诗集——莱蒙托夫、普希金、雪莱,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她在抄诗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了半个诗人……
  可是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万平被分配到朝阳区劲松二小当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这是一个时间、精力、热情、能力缺一不可的工作。她天天混在孩子们中间,带着孩子们开中队会、过大队日、办夏令营、跳集体舞,举办歌咏比赛、朗诵、排演小剧;她几乎叫得出全校所有大中小队干部的名字,对各中队的活动了如指掌,连各班有几个“小闹儿”都一清二楚。这个孩子们喜欢的“大姐姐”,名符其实的“孩子王”,年纪轻轻就开始得到荣誉:她的团队获得4项全国少先队“创造杯”奖、北京市朗诵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集体舞普及最佳组织奖……她本人得到“北京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称号并获得“教师育人成果奖”。
  后来,万平因故调到西城区展览路小学。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一年后她竟成了一名音乐教师。
  钢琴、五线谱、和声、试唱、指挥……一切都要重新学起来。别的不说,单是钢琴就让万平哭了不知多少次。28岁学钢琴,不用解释也知道有多难。万平至今还记得那个冬夜,她独自在冷冰冰的琴房反复练习巴赫的复调练习曲,可是无论如何就是弹不好,她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够了,她又接着弹。
  就这样学着、练着,半年以后的学校合唱比赛,万平能用钢琴给每个班伴奏了;三年以后,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童声合唱指挥。她指挥的合唱团在专家的指导下参加区级、市级、国家级比赛,乃至国际合唱节都获得了最高的奖项。
  1995年,再一次让人想不到的是,万平又成了语文老师——因为搬家的缘故她调到史家小学,史家小学却不缺音乐教师。一番阴差阳错,她成了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上世纪90年代的史家小学很重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打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设置了开门课、推门课、组课、校内研究课等10个台阶。新任教师要遇到的第一道坎儿是“开门课”——上课前,主管教学的领导和老教师拎着小马扎进来,往教室中间那条窄窄的过道一坐,听到哪里讲得不对劲儿,老教师就直接上讲台接着讲。有的老教师讲课入了迷,竟然一直讲到下课,忘了还有个小老师在旁边尴尬地站着……待新教师的教学有点入门了,就进入推门课环节了。领导不打招呼,随时都可能进教室听课,听完就反馈意见,那可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的……
  教学压力大,小学班主任事情又特别多,忙碌可想而知。可是万平还给自己加码,在班里进行日记教学。这等于给自己留了四十多份作业——每天都要在忙碌中挤出时间逐一阅读孩子们的日记,改错,再逐一认真地写上评语,或提醒,或鼓励,或开导……
  这样的磨练让万平快速成长起来,三年后就获得了东城区首届东兴杯教学比赛的一等奖,至此才算在史家小学站住了脚跟。
  回首往事,万平说,她依然没有忘记当作家的梦,只是以她的工作状态,当作家的梦只能暂时收藏起来,“等退休以后再说了……”她淡淡地说。
  小结成功原因之一:被选择也要努力尽力,全心全意。
  天真烂漫的孩子,谁看了都喜欢。可是有缺陷的孩子,尤其是有比较严重缺陷的孩子,你还会一样喜欢吗?
  小厚快11岁了,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口齿不清,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还特别具有攻击性,全班51名学生,40多名被他动手打过。因为有他,班无宁日。
  给小厚做一些必要的矫正训练是从最基本的进教室开始的。接下来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练习汉语拼音、朗读、写日记、写作业……这些听起来极简单的事,做起来却是步履维艰!第一次收拾书包,整整两节课,小厚还在“抓挠”着,无从下手……最艰难的是“汉语拼音”行动——万平带着小厚一个韵母一个韵母地练习,一个母音说得比较清楚后,再练习相关词组的发音。每次都练到口干舌燥,进展却非常缓慢。万平没有气馁。她一方面给自己打气,一方面做家长的工作,几乎每天都与小厚的妈妈笔谈,辅导、鼓励她与自己配合。
  不懈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曙光。一天,区里的老师们来听日记讲评课,教室后面坐满了人。进行到推荐自己读日记这个环节时,小厚忽然举手。小厚开口一读,万平的眼泪就下来了——虽然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吃力,但是在场的人都听清楚了。   两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小学毕业时,小厚以良好的成绩考入了中学。
  十八年来,万平教过7个毕业班,曾先后为近三十名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她在北师大学习了儿童心理教育,取得了研究生班结业证书。
  万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有些孩子外表看起来不那么可爱,是因为他们的翅膀受伤了。老师就是来给天使缝补翅膀的。”
  小结成功原因之二:爱会飞的天使,也爱受伤的天使,再难也要坚持。
  新接的班里有个小坤全校闻名:留过两次级,上课想怎样就怎样,曾不止一次把老师“气”出教室。万平去找他谈话时,无意中发现他爱画画。万平笑了:“比我画的好……哪天你画好了,办个班级画展吧。”听老师这么说,小坤的眼睛亮了一下:“你说话算数?”“当然,”看小坤表情放松了,万平话头一转,“不过,你上课不能总画画,哪个老师也得让你看得不自在啊!”小坤点点头。
  第二天,小坤偷偷塞给万平一个小本子,里面写着一句话:“你这个人还行,别王了说话要算术!”小坤的做法让万平很意外,也很感动,她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于是,她在这句话后面写上了评语和回复:“‘王’应该写成‘忘’,‘术’应该写成‘数’,能改过来吗?你能够表扬我,我也很开心,谢谢……你也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从此,通过这个小本子,万平和小坤开始了神秘的“地下沟通”。小坤每天在本子上写自己的想法,万平一个一个给他改掉错字,再写上鼓励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征得小坤同意,万平在班上讲评了小本子中的一些篇章。
  再后来,万平和小坤一起修改的作文获得了学校作文竞赛的二等奖。
  再后来,小坤做作业了,听讲了,发言了。他努力着,进步着,快乐着,越来越像同学们的大哥哥……
  小小的日记本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力量。万平的日记教学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学生个人累计日记练笔量达到10万字左右,她累计评改学生日记的总量达到500万字以上。通过日记,不能坚持努力的小川获得了前进的动力;“散慢拖磨”的小俊改掉了原来的习惯;“自我”的小瑞融入了集体……更多的孩子,通过轻松记载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观察和写作能力。而万平自己,则借助日记实现了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及时引导,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的双重使命。
  小结成功原因之三:用心寻找火种,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把熄灭的灯点亮。
  万平认识到:“任何一个时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只有家长和老师互相协助,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于是,万平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情况,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小木桥”是班级刊物。创办于1995年(开始称之为“小笔头”),同步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2006年,万平又建立了班级博客,也取名为《小木桥》,它的出现使学校的工作、学生的状态、老师的想法、家长的希望或反馈能够更及时地呈现,更容易形成教育的合力了。
  此外,还有“家校直通车”——给需要特殊关照的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与家长笔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家长沙龙”——组织有同一类问题学生的家长,讨论解决之道;“主题家长会”——面向所有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让家长认同集体的核心目标。
  最近万平又迷上了微信。她在微信里建了一个家长的朋友圈,把孩子们每天在校的情况图文并茂地发到朋友圈里,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万平说:“我常常用最笨的方法工作——”知道是笨方法,还是要坚持,因为她的出发点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什么,我就努力创设什么。”在万平的心里,孩子的需要是最强大的理由。”
  小结成功原因之四:把孩子的需求当成自己的责任,毫不惜力。
  因为投入、用心、坚持、全力付出,万平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精彩。可是,又是什么支撑着她这样做呢?
  是大爱。
  因大爱在心,她以“用心做到最好”为座右铭。她所理解的最好,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一个个真心的笑脸,或者只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微笑”。
  因大爱在心,她取得成绩后不忘回报社会——到山东沂蒙老区为教师做公益培训;到浙江遂昌山区给孩子们讲作文;到安徽九江作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的志愿者;为黄山子洲小学捐出图书款。北到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南到云南德宏,哪里有需要她就飞去哪里,在她的日历上,几乎没有休息日。
  因大爱在心,她放下对自我所得的执着,用一颗纯净的心面对学生,面对这个世界。以善为灯,以心为田,努力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心甘如怡、倾尽心力地为教育、为孩子无私付出,把对孩子的爱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因大爱在心,她的内心从不因繁劳喧嚣而躁动:“我目前唯一的身份,唯一的本职就应该是‘教师’,不是劳模,更不是别的什么……不带一丝杂念地去工作,才是正常的工作态度。”她和过去一样,教着一个班,当着班主任,踏踏实实地当着一线教师,笃定,坦然。
  因大爱在心,她追求有温度的教育,“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
  因大爱在心,她的心是暖的;心是暖的,教育就暖了——心的温度,决定教育的温度。■
  ◎万平的著作《教育是温暖的》,可在网上购买,若遇到脱销,可联系本栏目编辑帮忙。
  ◎万平个人博客,在百度搜索“蓝喵呜”即可找到。班级博客“小木桥阳光学园”在万平个人博客可以找到链接,位置在首页左侧。每一届学生都有一座小木桥,“史家小学五九班《小木桥阳光学园》”是现在这个班的班级博客。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2002年8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我国COPD诊治指南中,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
2017年初召开的2016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连续15年获奖比例超过1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应物所)此次摘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期刊
期刊
研究了Al3 + 与铬黑T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硅酸盐试样中大量存在的钙的干扰 ,采用加入EGTA进行掩蔽。Al3 + 量在 0~ 0 8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1
近十年来,陶瓷配饰设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从造型、色彩、图案还是编织组合上都有了丰富的拓展.人们可以在网上或各旅游景点看到各种各样的陶瓷配饰商品.陶瓷配饰的展示
“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智力、道德、体能、审美、社会情感和精神潜质的增长,培养具广博的知识背景、能独立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具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道德操守的完整和健康的人。“全人教育”整合了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
受益于国内儿童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儿童教育市场的成长空间更被市场所看好.2014年,仅流入K12教育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总额就高达6.42亿美元.为此,佛山电台FM98.5频率也顺应潮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俗唱法以其通俗易懂、易于上口、善于表达日常生活的优势,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民族唱法作为中国本土的传统唱法,有着深厚的群众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新任局长斯科特,普鲁特(Scott Pruitt)最近表示:“我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能够支持能源和就业,也能够支持环境.我们可以两者兼得,不需要取舍.”尽管我们与
期刊
一、2000年以来北京市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情况     从2000年~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经费[1]的绝对值逐年增长,其占地方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和占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00年高等教育经费为29.19亿元,到2004年为70.15亿元,增长140.32%。高等教育经费占全市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从2000年的23.39%增长到2004年的29.90%。2000年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