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场 神明聚集的地方

来源 :中国西部·旅游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净土聚集各方神明


  初识真武场,第一印象就是庙多,街道随庙而名,房屋因庙而聚。要问到底有多少,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只说当年繁盛时“十步一祠堂、百步一庙堂,日日香不断、月月节相连”,可见其盛。
  据志书记载,古镇中央原有一座真武大庙,大庙规模宏大,主殿供奉巨型真武大帝造像,两边屹立周公、桃花以及水火二将。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大庙人山人海,香客络绎不绝,因而名声远播,庙的名气大了,场也自然得名。只是可惜,随着岁月的洗礼,和全镇绝大多数的庙宇一样,曾经的真武大庙也早已荡然无存,也只能在老人的口中畅想那方热闹的场面。
  目前古镇还能寻找到7座庙宇,万寿宫、天上宫、南华宫、禹王宫、三元宫、灵官祠和望乡台。
  万寿宫依綦河而建,檐阶连津渡,古树掩庭院,大门面江而开,两侧石柱上非常精湛地刻着一副楹联“玉诏颁来万古长留忠孝、金册渡出一家都是神仙”,楷法工稳,兼有颜柳之风。庙
  中供奉着被江西人广泛祭拜的福主菩萨许逊许真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便是来源于此位神明。
  南华宫位于真武场东部,走进大门,几根粗大的圆形木柱将一座高大繁复的戏楼擎天支起,呈整体悬空之势,各梁细刻历史典故木雕,大堂雄坐前方,巨型扇门花鸟偎依,斗檐斜撑神鹿相伴。庙中供奉的是广东人最为崇敬的禅宗六祖慧能,也就是吟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等著名偈语的高僧。
  天上宫位于场北部,与万寿、南华成“品”字排列,由山门、戏楼、内院、厢楼、正殿组成。山门上嵌飞檐楼柱,门头侧翼装点彩绘下山老虎一对,门柱两侧也有石刻对联一副“崇封溯宋元以始,钟灵在闽蜀之间”,横批“天开福运”。院内布局规整,高约10余米的正堂保存完好,中央镂空,屹立神像,两侧悬空设有阁楼,阁楼上配有做工精细的巨大扇窗,其间雕有文字的水缸、残柱四处散落。庙中供奉着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之神,在福建人心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妈祖娘娘。


  灵官祠位于场中央纵横街道交错之处,可惜当年规模巨大的祠堂大院早已损坏殆尽,仅剩下一个弧形的侧楼和几处模糊的雕刻让人浮想联翩。在不远的地方还隐藏禹王宫和三元宫的遗迹。残墙断楼间,大气的轮廓依稀可见,高墙上的石雕图案和道家纹饰彩绘让人不时惋惜美丽的易失。在禹王宫里,湖北、湖南人供奉着他们最为尊敬的治水英雄大禹,而三元宫则是陕西人祭拜桃园三杰刘关张的地方。
  在场后350米的陡坡上还有一座最为神秘的建筑,当地人都叫它望乡台。它下中上三殿相连,下窄上宽,状如弓背,形成梯次。下殿外墙两侧是两个雕刻精湛的万字窗,分别寓意万德吉祥和万德庄严,墙上有“嘉庆”等字迹。站在望乡台大门,真武场、綦江河和真武渡口尽收眼底,据说这里的神堂中曾经供奉着阎罗、判官等诸多神明,极为少见。除此之外,场上雕刻云纹、花草等图案的石头柱墩、长满青苔、大小不一的石头水缸,基本家家都有,其规模让人大吃一惊,足见当年庙堂之多并非空谈,只是可惜当年鳞次栉比、烟火相连的景象再难以想象。
  神秘庙宇群暗藏古镇身世之谜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个小小的古镇聚集了来自如此多的庙宇祠堂,而其中祭拜的神明又为什么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不得不从古镇的身世一一说起。
  清初,这里还仅是个竹筏野渡,一片荒滩野水,上下十里了无人烟的地方,而震惊中外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将来自于江西、福建、广西等全国十几个省份的大批移民带到了这里。从此,大家在这里一起耕耘、一起繁育、一起融合,曾经的莽荒之地慢慢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商贸重镇。真武场因客家人而起,客家人也因真武场安生。
  长期的异乡生活,只有同乡互相帮助、紧紧抱团才能规避风险,故乡崇拜的神明自然也成为了凝聚同乡力量最好的精神基础,于是以庙宇为形式的同乡会馆孕育而生。一方面,同乡在这里举行祭奠和各种文化活动,告诫族人勿忘家乡、勿忘祖先;另一方面,以此为场所开展教学、施舍、救助、议事等重要活动,联系感情,促进团结。
  作为移民社会“精神中心”的会馆在继承各省移出地本原文化的同时,又在本地与多种文化融合转化,形成了独特的会馆文化,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其实所谓神的乐土,归根到底其实是众多客家人的精神家园,众多的庙宇隐藏着客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在异乡的崭新生活,正如当地人口中的五大宫,其实都另有名字,它们叫万寿宫为江西会馆、南华宫为广东会馆、天上宫为福建会馆、禹王宫为湖广会馆、三元宫为陕西会馆,还有消失的浙江会馆、山西会馆等等。
  客家人来自五湖四海,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以及耕作方式都各有不同,所以小的纠纷和摩擦也时常发生,双方谁也不服,动辄就扯动了两个省客家人的敏感神经,怎么办?到灵官菩萨那儿去判。于是灵官祠这个庙宇也有了它新的用途,平时烧香拜佛,人声鼎沸,一到争端发生的时候,它又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裁判机构。大家来到灵官祠,捉来鸡公,放血赌咒发誓,纷争双方反而下跪磕头,向灵官诉说事由,然后再由全场德高望重的族长们作出裁断,并向灵官保证公平公正。


  和所有真武的庙宇一样,山上的望乡台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祭拜神明的地方,其中蕴含的移民文化和客家风俗更加让人体会到客家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家乡在何处,何时归故里”,这是环绕在无数客家人心目中永恒的心结。生前苦苦扎根异乡,死后也难魂归故里,祈求的只是在黄泉路上,能再登高望远,看一眼自己祖先世代居住过的地方,最后表达一下深深的思念。于是,客家人在场外最高的山坡上修庙筑台,便于亡灵在月夜登高观望故乡。望乡台是世代客家人思念亲人最为神秘的地方,取《百鬼夜宴》“望乡台乃解众鬼思乡之苦之地也”之意,于是在当地客家移民中也有了“一步踏进鬼门关,二步走上黄泉路,三步进入望乡台,阳间亲人哭哀哉……”之说。
  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大家开始苦苦找寻自己祖先的足迹,才陡然发现,那次刻骨铭心的大迁徙留下的客家遗迹早已难寻踪迹,遍寻巴蜀两地也仅仅找到客家移民会馆20 所,而小小的真武场也因其保存完好的会馆群成为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研究客家文化的珍贵“实体”。数百年过去,时光的浸染早已模糊了祖籍的界限,新川人的称呼,大家已难分彼此,但不管历史有着怎样的评说,祖先们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又披荆斩棘,在一片莽荒中建立家园,确应为我们深深铭记。我想,这才是人们络绎不绝、千里迢迢来到真武寻根问祖的根本原因。真武场,这个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也应该为见证了这段历史而永远在巴蜀大地上留下它光辉的一笔。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30日,一场名为“千日寻峰”的公益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隐园举行。这场活动由西藏蔓峰探险公司的成员汉斯发起,面向全国招募喜爱冰川探险的志愿者,与蔓峰探险团队一起前往全国各地寻找未知名冰川,对其进行拍摄、跟踪、记录、收集详细资料,给未来进入该区域的队伍提供详细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他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对国内已知、未知的冰川进行视频图片记录,利用GPS定位定点拍摄大量的冰川视频、照片,
期刊
尔苏是使用尔苏方言的一个藏族支系。尔苏藏族主要分布在藏羌彝产业文化走廊东端。学者认为,有三个藏族支系使用藏语尔苏方言。尔苏方言分三个次方言:使用“西部方言”的里汝藏族人口约7000人,居住于凉山州的木里、冕宁和甘孜州的九龙三个县;使用 “中部方言”的多续藏族不足2000人,居住于冕宁县东部地区;使用尔苏语东部方言的尔苏藏族有16000余人,主要居住在凉山州的甘洛、越西,雅安市的石棉、汉源四个县。尔
期刊
还记得那年的7月,在四川最大的产茶地宜宾品茗游赏之后,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的李庄。  临近小暑,莺飞草长、荷花盛开,天气应是十分炎热的时节,但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雨,让空气中充盈着的凉爽的水气,夏风阵阵,正是令人惬意的夏日凉爽间隙。  李庄在经由宜宾市南岸通往蜀南竹海的路上分道。尽管我是四川人,但对宜宾道路仍然不熟,进了宜宾城后问路,不管是李庄也好,蜀南竹海也好,宜宾人几乎个个都十分熟悉,
期刊
一位神仙 川茶源流两千载  蒙山顶上,有一位被人供奉的神仙——茶祖吴理真。  正是这位老祖宗,开启了蒙山的茶源。他被誉为第一个人工种植茶叶的先人,被后世尊为茶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一直被香烛供奉,顶礼膜拜。曾经一度消失在混乱的年月,如今他又被人重新发现,“请”上神坛。  结缘茶祖的是一位茶界泰斗陈椽教授。  1980年8月,陈椽教授领衔主编《茶业通史》,他带领一批专家教授走遍全国各地茶区,
期刊
倘若你即将第一次踏上那传说中的西藏旅程,按照他人的经验、自己的偏好你多半会从成都出发,来一次川藏线的旅行,而且多半还是G318川藏南线。我怎能说G318不好呢?毕竟自己的第一次自行车旅行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过倘若你喜欢点另类的走法,不喜欢喧闹的人群,想更多的独自去面对自然的洪荒与壮阔,那么请离开川藏线吧。滇藏线?新藏线?不!  离开拉萨向东南出发  不一定非要把拉萨作为终点,把拉萨作为起点也许你会
期刊
2013成都国际旅游展(CITF)于12月6日—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精彩亮相。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旅游行业展会,成都国际旅游展以“深入西部之心,联通无限商机”为主题,搭建了一个成都旅游、中国旅游、世界旅游的商务合作平台。  2013年的成都国际旅游展与2012年相比再度提档升级。主办方邀请到了近百位国内外高质量的买家,并安排多场专业推介会和买卖家交流会,还在现场设置了独立的商务洽谈区。组委
期刊
最美好的过年味道,大都存在于我们儿时的记忆当中。盼了一年才盼来的新衣服、放在衣兜里舍不得吃的糖果、还没有被使用过的崭新的压岁钱、玩疯了父母也不忍责骂的绝对自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的丰盛年夜晚饭……对生于1970年以前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过年就是一年一度最大的节日,“百节年为首”,再贫穷的人家都会在除夕这一天,竭尽所能享受一道近乎仪式一般的物质大餐和精神大餐。千百年来,中国人就这样一直守望着这一份
期刊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水上寨堡。  遥望水寨,青山环抱,碧水萦回,古树婆娑,翠竹连绵,田园秀丽,炊烟袅袅,牧笛悠扬,余音绕梁,让你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古寺、古桥、古墙、古树散发出耐人寻味的古朴美,无不令您流连忘返。  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原野如墨,这里便呈现出“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渔舟唱晚,梦里水乡”的奇幻景象。  水寨,即古时修建于江河沿岸的集市,专供停靠船舶,行人商
期刊
甘肃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海拔约2000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周朝的祖先最初在庆阳繁衍生息,后来由于受到犬戎的威胁,被迫南迁至岐山,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宝鸡一带。据史书记载,周的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另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
期刊
这些年来,每到过春节时,人们都不由地感叹“年味”淡了。“年味”究竟跑到哪儿了呢?一直以来,年味都是构成我们历史长河的重要元素。但是,近三十年刮起的西风欧雨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渐渐吹散了、吹淡了我们的过年习俗。过年被压缩、被简化、被物化,省事、省心、省力固然是省了,但喜悦、欢欣似乎也一并被省了。现在认真回想老昆明过去过年的一些特有风俗,一条完整的文化脉络再度清晰可见,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年味跑到哪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