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万事开头难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采集是数据交易的第一步。医疗行业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可穿戴设备的监测以及用户使用APP时的记录,当数据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可将数据产品进行商业化。从目前来看,医疗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医院、药企、保险公司等领域。

医院:大数据的信息源


  医院是医疗大数据的关键卡位,其电子病历数据是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数据。在医院,每天人山人海的患者能够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显而易见,医院具有大数据最基础的信息源,例如,患者基本属性数据、病例数据、用药数据、药品销售数据等等。目前,医院各应用信息系统中最受重视的是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数字化影像存储交换系统、计算机化的医嘱录入、医院业务管理系统。
  医院大数据应用有两大方向,首先是自身的信息化改造,基础架构向云计算转变。云计算是大数据的技术基础,它使大数据的搜索、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另外就是通过外部合作提升数据应用的价值和效率,例如医院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等,最终形成信息管理向数据集成平台以及终端多样化的转变。

药企:依赖外部数据


  对于药企来说,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药品研发和药品销售两方面,大数据可助其节省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升营销精准率。


  不过就目前而言,各大药企的大数据业务仍处于初期阶段,他们通常是依赖外部公司来提供数据,而不是自身完成数据挖掘过程。许多制药公司对旨在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巨额投资都非常谨慎,部分是因为极少有同行成功创造商业价值的案例。但是,市场投资和价值创造将持续增长,虽然重重挑战,但大数据在制药研发中的机会也是真实的,对成功公司的回报也会很大。药品行业专业性较强,药企在大数据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找到那些既懂得数据挖掘又对制药产业了然于胸的人员,将繁杂的信息处理成简单明了的语言,有利于公司管理层更迅速制定有效市场战略。

险企:并无实质进展


  对于商业医疗保险机构的市场和销售而言,如何获得新客户和保留既有客户是核心内容。应用大数据挖掘可以剖析客户参保人群的费用驱动因素及健康情况,不仅可以为优化保障设计与精算定价提供有力支持,更可以以深度分析结果报告作为业务洽谈的基础,增进与客户的沟通,赢得客户对保险公司专业水平的信赖,并据此为客户量身定制相关增值服务。


  整体来说,保险公司基于销售、精算、理赔等环节的涉及企业、个人、生产等各方面的数据,具有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但是目前医疗保险企业的大数据应用并未有实质进展,仍处于数据收集与获取的阶段。

互联网平台:固有难题


  互联网应用平台可将用户使用行为数据记录下来,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能够得到用户的偏好好以及潜在需求,为优化服务提供切实的可参考依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与营销服务,发挥数据分析的价值。随着数据规模以及数据利用的逐渐成熟,未来应用厂商也可以将数据服务进行商业化,产生更大商业价值。然而互联网平台获得的数据也面临一直以来的难题:数据纷杂,标准缺失、真假难辨,以及不断被提及的用户隐私问题。

数据使用权:悲莫大焉


  医疗数据拥有者和需求者之间无法成功对接是一个大问题,而在众多互联网医疗投资纷纷碰壁后,大家似乎都意识到:未来的大数据交易,交易的一定是数据的使用权和数据的增值,而不是数据本身。


  去年滴滴快的烧钱大战,让很多后来者不拿钱补贴用户,都不好意思说是在做互联网项目。前几年向普通用户收费还会是一种不错的模式,这两年再提针对会员的付费商业模式,只会被嘲笑落伍。当然,上量后针对VIP用户的增值服务会员模式还是一直可行的,但更多还是采用“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所谓颠覆性商业思维。这两年站上资本潮头的健康服务O2O项目正是面临这种窘境,喊出的商业模式大都是“用户数据为王”,想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再通过与付得起钱的第三方连接,做数据增值服务模式。
  由此健康大数据经常成了资本故事概念的最后救命稻草,当下,线上轻量健康医疗平台已经很难再有大的机会,与线下医疗机构的连结成为各路跨界豪杰的共识。而线下大都是传统医疗软件厂商的固有地盘,它们手握大量用户数据却没有使用权,望梅而不止渴,人生最大悲情莫过于此。一方面公众医疗就诊数据属于敏感隐私信息,国家政策壁垒重重;另一方面按照能有效利用的大数据标准,过往医疗业务数据缺失太多有用的信息,比如用户就医行为完整日志数据等等。其结果就是这些历史数据不能用、不可用、不好用!
  当然,既然大家都说健康服务领域是朝阳产业,肯定也意味着机会多多,只不过因行业特点其商业模式很难快速走通,但先获取公众健康相关大数据的使用权正成为共识。这时,众多玩家就开始各走各路大显神通,大多是走垂直闭环的业务场景,希望通过单点突破达成健康平台梦,目前宣传比较多的通用路数如下:
  1、社区硬件派:健康小屋、健康一体机或随访包、血糖仪与血压计等智能医疗设备,诸多厂家都是低价竞标或免费派送,有一点想法的都会将用户数据先上传到自家的数据中心,更有想法的只要抓住一点机会就会像网络蜘蛛爬虫一样,狠命下载其他关联平台的用户健康数据,有些远见的更是希望能把用户自身健康设备数据也对接上来(如手环或iWatch),这条路门槛较低前期投入较少,容易跑通关键的用户数据,以吸引风投加码投资,这造成该模式有很多中小公司在其间混战,大多寄希望于哪天傍上巨头的大脚,那就发达了。
  2、医院服务流:各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一直都是个“痛点”,但其业务复杂度也让互联网巨头不敢狂言全盘颠覆,一般都先从外围业务打点起,做做掌上医院,开通微信或支付宝公众号,免费搭建院外互联共享平台或免费Wifi服务,和医院合作建立公众客服管理平台,最终大都是握着用户数据奔着支付这块离钱最近的蛋糕而去。这个流派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医保这个拦路虎,生生把闭环的就医体验服务拆得支离破碎,当然这涉及到行政体制较量,即使是巨头当下也没辙。有些公司还看上民营医院这支潜力股,以免费云服务模式搞搞数据,长远看这需要大手笔的投入。因此,这种方式一般只有大公司才玩得转,小公司一起陪玩也是盼着哪天被收编。
  3、区域免费式:免费建区域平台或基层系统以获取数据使用权,大都是瞄着“4631-2工程”中的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这个层次能接触到最基础最完整最核心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且通常是山高皇帝远非监管高地,其中大有文章可为,若上下其手则外人难知。当然,某上市公司声称拥有数千万份个人健康档案,说是能通过慢病管理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数据变现,这里面是有很大水份的,但机构和股民却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今年,随着国家大力提倡PPP公私合营模式,个别省级区域平台在试水迈向这种模式,也可想像这里面的水会很深。所以,这是有钱近权的土豪才敢去触碰的地带,胆小的勿入,当前只有较少的案例,但这种格局很大,目光长远啊。
其他文献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模型,它可以快速选择治疗癌症的方法。在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肿瘤对于药物的抗性。因此想要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现在,这项研究已经帮助科学家引进了新的数学模型,它建立的基础是对癌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随机波动评估。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癌症治疗的新模型相当有效。
期刊
民政部近日公布了第四批100家“山寨社团”名单,山寨社团总数已达到328家。在第四批百家山寨社团名单中,医药行业也是重灾区,涉及到医药行业的社团主要包括:中国医药行业协会、中国中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行业管理协会、中国药品零售企业协会、中国药品零售管理协会、中国制药行业协会、中国食品药品行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管理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等十余家行业内活跃频繁的山寨社团。
期刊
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2010年起开始推行,但效果并不明显。中国式“家庭医生模式”为何难落地,是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首要解答的问题。推行数年形同虚设  尽管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推行了四年,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甚至没听说过这项制度,有的仅签约了三四个家庭,而在即将以试点推行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与患者的比例是1:1000,家庭医生对社区患者来说可谓“水中月、镜中花”。 
期刊
据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经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新任院长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伟。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期刊
由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全国首期“医院管理品质持续改进示范医院现场观摩会(下称观摩会)”近日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召开。观摩会旨在推动“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改善服务,不断提升、持续改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品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59所医疗机构311名人员参会并对所学体会深刻。
期刊
为解决肢残患者碎片化治疗难题,全国首个服务于肢体伤残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上海壹博医生集团近日在上海成立。  据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是一家为适应新趋势,“跳出体制、自由执业”的集团。由功能神外科、骨与周围神经外科和手外科等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原本都工作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体制内医疗机构”名医。集团运作将通过在全国各地组建技术合作平台的模式来开展工作,目前已经签约上海、武汉、成都、西安和长春等5家平台
期刊
【编者按】  曾有数据分析师戏言说,仿佛一觉醒来,自己身处的这个行业就叫“大数据”了,瞬间火热起来。数据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进行交易的话题已经不新鲜,甚至于令大多数人困扰的手机号码被泄露给推销员,就是一种最基础最简单的数据交易(当然,不合法)。  医疗数据,作为数据中最特殊的一种,人人都知道是个大金矿,但是每每谈及,都难以避开“信息孤岛”这个词。医疗数据在交易上与普通数据有较大区别,做数据的和
期刊
家庭医生被认为是医改中实现分级诊疗的内容之一,然而目前来说,业内外都对家庭医生并不看好,甚至有人说,家庭医生会成为美丽的泡沫。未来是“泡沫”的症结  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漆树乡村民黄平骑摩托车摔伤右额及面部,当即赶到最近的漆树乡卫生院求医。然而,卫生院医护人员告诉他“处理不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用手捂住正在流血的伤口,打车赶至6公里外的另一所乡镇卫生院求医。当地村民们疑惑:一个乡卫生院,为啥连这种简
期刊
清晰的产权归属是交易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当前关于数据的产权归属问题还远未达成共识,特别是在去除个人身份属性的数据交易中,到底是数据主体(产生数据的个人)还是记录数据的企业拥有数据的所有权,各方莫衷一是。医疗大数据交易的法律隐忧  首先是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大数据在收集和整合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涉及与患者隐私权的冲突。其一,大数据收集信息的性质值得商榷。一方面,患者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中,哪些属
期刊
肝炎大家是一定听说过的,大家也都听过,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在肝炎家族里面,按甲乙丙丁的排序,这里面,有一个“隐匿的杀手”,是乙肝病毒的“兄弟”——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就叫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或“丙肝”。由于丙型肝炎大多发病隐匿,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备受关注”。  2007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