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气设计比较”连载 三、中压配电系统(上)

来源 :电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2010年,汽车行业某著名德企启动了在华工程。该工程前期有一个概念设计,由业主在德国聘请多个知名设计单位共同完成,并委托我公司负责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实际施工图设计中,中德两国设计人员就概念设计的内容,在中德两国之间进行了多次交流,笔者也基本理解了德方的一些设计思路、理念及要求。在设计中发现,中德两国的中压配电系统在主接线和运行方式、中压应急配电系统、配电所布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求取径向动压轴承的静态及动态特性的通用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程序。该方法和程序可用于多种结构的轴承;可按选取的边界条件确定自由边界位置;按各点局部雷诺数判别层流或湍流,并进行计算。文中引入坐标交换,使各类轴承膜厚公式得到统一;用小扰动法求解雷诺方程的动态解;用三对角块追赶法解线性代数方程,并保留前消结果,以便求解动态解时调用。文中论述了对油膜自由边界的处理及边界位置的确定;可倾瓦平衡摆角的确定
会议
光照和氮素等因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植物光合作用依赖于光照提供的能量,其中光强、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氮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条件,特别是氮肥,氮供应水平影响植物体内的生理特性,其在参与调控植物体生化反应中的酶及其辅基的合成方面必不可少.然而,植物生长发育往往受环境中多种因子的共同调控,光照和氮肥互作对植物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综述了光照、氮素及光氮互
期刊
<正> 肖莱马的生平简述卡尔·肖莱马(Carl Schorlemmer,1834—1892)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辩证唯物主义者,近代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曾对肖莱马在革命和科学方面的贡献给予了密切注意和高度评价。在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还特意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柏林人民报》(Vorw(?)rts·Berliner Volksblatt)上替他写
期刊
当前存在两种社会工作理论的书写方式:一种是佩恩倡导的"工作型社会工作理论",另一种是加勒特推进的"社会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前者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个处方,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但难以合理化的解释社会工作实务的结果、机制。后者有助于解释社会工作实务的结果和机制,但尚未发展出一套社会工作实务模型。在推进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无论是工作型社会工作理论还是社会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亟待重构。重构
期刊
在本文(一)和(二)的基础上,我们把求解雷诺方程静态解及小扰动下的动态解推广到变粘度的情况,并且给出有关的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由此解决了变粘度雷诺方程直接解法。
期刊
目的深入了解病人参与护理床旁交接班的真实体验及其对参与护理床旁交接班的期待。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院甲乳外科、胃肠外科、内科综合病区的16例住院病人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病人参与床旁交接班的真实体验及对参与床旁交接班的期待,应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得出3个主题:积极体验(有利于获取自身疾病信息、有利于增进与护士的关系、有利于获得安全的照护)、消极体验(难以融入"护理床旁交接班
期刊
我国目前的电气设计与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电气设计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理念、设计手段等方面。作者结合其依据德国电气设计理念和标准进行设计的某知名德企在华工程,从雷电防护系统、中压供电系统、低压正常电源供电系统、低压应急电源供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六个方面,对中德电气设计进行了比较。德国的电气设计方案不仅非常值得我国同行进行研究和比较,而且蕴涵先进设计理念。本连载共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引领教学信息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时至今日,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海口市第四中学顺应信息化潮流,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
学位
<正>5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GB 50057—1994标准无此部分内容,新标准GB 50057—2010已增加,其要求与德国标准类似。德国标准对人员经常光顾的建筑物入口处、裸露的引下线处采取以下措施。(1)引下线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套(至少3 mm×3 mm网格编织的聚乙烯材料,冲击电压为100 kV,1.2/50μs);国外有专门设计的此类导线,如CUI导线,其截面为50 mm2,绝缘层的厚度约为
期刊
我国东北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东北地域特产包装俨然成为展示东北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与文化名片。立足特产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融入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辽宁好礼”品牌中的鞍山南果梨包装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而思考如何将地域文化与特产包装进行有机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中运用地区特有的文化、建筑、景观等元素,能使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