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改良法双针经皮抽吸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法双针经皮抽吸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单针抽吸治疗组(单针组)和超声引导双针抽吸治疗组(双针组),每组30例.单针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单针经皮抽吸治疗,双针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针经皮抽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7d,1及6个月时,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比较两组患者X线片检查结果及第2、3次治疗比率.同时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时,双针组患者NRS评分[(1.7±0.7)、(0.9±0.7)]分低于单针组[(3.8±0.7)、(1.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6个月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CLA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7d,1、6个月时,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针组患者X线片结果显示,治疗后7d时,钙化灶消失的比率为43.3%(13/30例),高于单针组的13.3%(4/30例);钙化灶无变化比率6.7%(2/30例),低于单针组的36.7%(11/3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针组患者第2、3次治疗比率均低于单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相比于传统超声引导下单针经皮抽吸术,超声引导下改良法双针经皮抽吸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钙化灶消失,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粘连松解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精准注射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内热针治疗慢性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的慢性颈肩背部MPS患者46例,性别、年龄不限,随机分为内热针组(内热针治疗)与联合组(度洛西汀联合内热针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均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Ⅱ(BDI-Ⅱ)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及抑郁状
目的 观察痛点与穴位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年龄、性别不限,按
慢性肌筋膜疼痛是个复杂的联合体,具有原发肌筋膜部位的“激发点”疼痛和邻近甚至远处的肌筋膜与内脏的牵涉痛,提示我们临床疼痛诊疗中,应全面考虑,全面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120例,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