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来源 :农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白灵6号’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有较广的碳源谱,从生长速率来看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是最优的选择,从生长指数分析,果糖、葡糖糖和蔗糖菌丝生长效果较好,分别为16.43、12.34和12.02,结合市场价格,最佳碳源选择蔗糖。对菌落直径、长势评分、生长指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控制变量时,长势评分与菌落直径显著负相关,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变量分别为菌落长势评分和菌落直径时,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菌落长势评分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白灵菇;碳源;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指数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478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Pleurotus nebrodensis ‘No.6’ as the tested materials, we compared the colony diameter, mycelia growth rate and mycelia growth index among the various processing,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ven carbon sources on the growth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hypha. The results showed: Pleurotus nebrodensis had a broader 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 and the sucrose, maltose and soluble starch was the optimal choice from the growth rate, and fructose, glucose and sucrose for the hypha growth effect was goo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index, 16.43, 12.34 and 12.02,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 price, the best carbon source selection was sucrose. We conduct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colony diameter, growth scores, and growth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when there was no control variables, the growth scor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lony diameter,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mycelia growth index; when the control variables were the colony growth scores and the colony diameter, the colony diameter and the colony growth score was respective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olony growth index.
  Key words: Pleurotus nebrodensis; Carbon Sources; Growth Rate; Mycelia Growth Index
  0 引言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属担子菌亚门(En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1],是南欧、北非、中亚内陆地区春末夏初发生的品质极为优良的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干旱的沙漠戈壁里,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白灵菇”之称[2]。该菇子实体颜色洁白、脆嫩可口、香味浓郁,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研究发现,该菇子实体富含的矿质营养和真菌多糖可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真菌多糖入药有消积、杀虫的作用,对腹部肿痛、腹部肿块、心血管病、妇科肿痛、癌症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功效[2-3],是一种营养和保健价值均高的珍稀菇品。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制作和培养是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食用菌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人对白灵菇培养基筛选的研究较多[4-8],但结果不尽相同,一般采用液体培养测菌丝体干重法[4]和培养皿培养测菌丝生长速率[8]的方法,均存在一些弊端,不能全面地反映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丝的旺盛状况。笔者通过引入菌丝生长指数的概念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全面地评价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偏相关分析,研究菌丝生长速率、长势评分与生长指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白灵菇的工厂化生产栽培种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室内试验于2014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实验室内进行。
  1.2 试验材料
  1.2.1 菌种 供试菌种由山东省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提供,菌种编号为‘白灵6号’。
  1.2.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马铃薯1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琼脂粉18 g,去离子水1000 mL,pH自然。
  1.3 菌种的制备
  取100 g马铃薯均匀的切成1 cm3大小,加去离子水煮沸后保持20~25 min,待马铃薯块一捏即碎时过滤,取滤液定容至1000 mL,加入其他的药品,完全溶后即是基础培养基,分装入小试管(18 mm×180 mm)中,121℃高压蒸汽灭菌30 min制成试管斜面,于斜面中央接入活化的斜面菌种‘白灵6号’,在(25±1)℃条件下的恒温培养箱内暗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备用。   1.4 试验方法
  1.4.1 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分别用等量的供试碳源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以不加碳源为对照,研究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每个处理重复8次。供试培养基碳源为:葡糖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乳糖、果糖、D-木糖等。
  1.4.2 白灵菇培养条件及菌落长势评分标准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不同培养基上白灵菇的菌落直径,并对菌落长势进行评分,研究供试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所有试验均采用直径90 mm的培养皿,培养基用量30 mL/皿,防止培养基因过少在培养的过程干掉,每个平板上定量接种直径约5 mm的菌饼1块,在(25±1)℃条件下的恒温培养箱内暗培养,采用划线法标记菌落直径,共培养10天,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率,并对其菌落长势进行评分。菌落长势评分标准为:5分—菌丝长势浓密,颜色洁白;4分—菌丝长势较浓密,颜色洁白;3分—菌丝长势较稀疏,颜色白色;2分—菌丝长势较稀疏,颜色浅白色;1分—菌丝长势稀疏,颜色浅白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1、图1可以看出,白灵菇菌丝在7种碳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的浓密程度、菌落的长势、颜色是不一致的,从颜色和浓密程度来看,果糖和木糖培养基生长的白灵菇菌丝浓密、颜色洁白,菌落长势评分最高为5分,其次是乳糖和葡萄糖培养基,菌落长势评分为4分,然后是蔗糖和麦芽糖培养基,菌落长势评分为3分,可溶性淀粉培和空白培养基,菌丝稀疏、颜色较浅。
  2.2 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培养基上统一培养10天后,菌落直径表现为蔗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空白>果糖>葡糖糖>乳糖>D-木糖,不同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快慢与菌落直径表现相同,且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果糖和空白培养基极显著高于乳糖、木糖培养基,显著高于蔗糖培养基。
  2.3 不同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指数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白灵菇菌丝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指数不同,表现为果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指数最大,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其次为葡萄糖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指数,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空白培养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D-木糖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间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指数、菌落直径、菌落长势评分间的偏相关分析
  对菌丝生长指数、菌落直径、菌落长势评分3个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在不进行变量控制的情况下,菌落长势评分与菌落直径显著负相关,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而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无显著相关性。在控制变量为菌落长势评分的情况下,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控制变量为菌落直径时,菌落长势评分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
  3 结论
  在本研究中,白灵菇菌丝对供试的7种碳源均能利用。但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长势是不一致的,从颜色和浓密程度来看,果糖和木糖培养基上的白灵菇菌落长势最好,其次是乳糖和葡萄糖培养基,然后是蔗糖和麦芽糖培养基,可溶性淀粉培和空白培养基最差。从菌丝生长速率来看,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培养基是最优的选择。引入生长指数来分析,果糖是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性,但与可溶性淀粉之间差异极显著。
  通过对菌丝生长指数、菌落直径、菌落长势评分3个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进行变量控制的情况下,菌落长势评分与菌落直径显著负相关,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变量为菌落长势评分的情况下,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控制变量为菌落直径时,菌落长势评分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
  4 讨论
  (1)笔者研究不同碳源对白灵菇的影响,在供试的7种碳源中有单糖、双糖和多糖,白灵菇均能利用,表明对碳源的利用广泛[11],单从生长速率来看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是最优的选择,结果同赵秀芳、周长青等研究一致[12-15],葡萄糖、果糖菌丝生长速度较缓慢,结果与宫志远等的研究一致[16];而结合浓密程度和颜色,用生长指数来分析,果糖做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碳源最优与前者的研究不同[12],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性,但与可溶性淀粉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白灵菇对单糖和双糖没有选择性,而对多糖有一定的选择性,
  (2)菌丝生长指数是从白灵菇菌落生长浓密程度、颜色等方面来评价菌落长势的指标,比以往单纯的从某个角度分析更有优势,能更全面地反映实际生产情况[10]。在本研究中,结合菌丝浓密程度和颜色,用生长指数来分析菌丝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果糖是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的最优碳源,此结果与前人研究不尽相同[12-16]。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性,但与可溶性淀粉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此结果说明,本研究中白灵菇对单糖和双糖没有选择性,而对多糖有一定的选择性。结合市场价格来考虑,为了降低实际生产成本最好选择蔗糖作为白灵菇菌丝培养的碳源。
  (3)以往的研究中,有关白灵菇菌丝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引入了菌丝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菌丝生长指数、菌落直径、菌落长势评分3个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进行变量控制的情况下,菌落长势评分与菌落直径显著负相关,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变量为菌落长势评分的情况下,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控制变量为菌落直径时,菌落长势评分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
  (4)本研究仅用了1个白灵菇菌株作为试验对象,该菌株与其他不同来源的白灵菌株是否有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未涉及最适碳源在生产用菌种培养基中的最佳用量,以及碳氮比试验,有待于细化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67.
  [2] 林春,陈保生,李荣春,等.白灵菇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4,24(3):46-49.
  [3] 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8-50.
  [4] 闫训友,史振霞,唐建国,等.不同氮源对阿魏菇菌丝生长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06-5207
  [5] 王桂芹,陈寿成.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2):37-40.
  [6] 黄志龙.白灵菇菌丝生长因子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48-51.
  [7] 张长青,王红英,张建民,等.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培养特性[J].食用菌,2004(4):8-9.
  [8] 邱立友.不同碳氮营养源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4(5):37-41
  [9] 暴增海,邱传庆,孙文博,等.不同碳源、氮源对香魏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测定[J].中国食用菌,2009,28(2):22-23.
  [10] 徐鸿雁,杜双田,孟胜楠,等.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0):125-130.
  [11] 万鲁长,黄春燕,单洪涛,等.不同营养条件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5,12(4):27-32.
  [12] 江微,杜双田,常昕,等.不同碳源及氮源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203-207.
  [13] 赵秀芳.白灵菇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5(5):54-55.
  [14] 周长青.白灵菇栽培基础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15] 胡润芳,薛珠政.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5,12(3):21-26.
  [16] 宫志远,任海霞,李瑾,等.白灵菇菌丝生长营养物质优化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8(7):74-76,79.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罗汉果‘伯林3号’为材料,研究适宜其离体保存的B9浓度。结果表明,B9对株高、节间长度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随保存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减轻;对增殖系数则无显著影响;存活率在保存60天后随时间延长明显下降。保存后试管苗恢复培养的存活率都为100%,形态正常。B9浓度为400 mg/L时,保存180天存活率最高(70%),且能显著抑制试管苗的株高和节间长度,茎粗壮,是其离体保
期刊
摘 要:研究离石区蔬菜大棚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为指导当地菜农的施肥与土壤管理。选取离石区露天农田(对照,CK)及种植年限分别为1、2、3、5、15、20年的表层土壤(0~20 cm)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土壤pH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电导率(EC)与pH值呈相反趋势,5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0.53 mS/cm)已超过作物生育障碍临界点(EC>
期刊
摘 要:天然橡胶产业是植胶区农户减贫致富的重要支柱。天然橡胶价格自2011年以来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而绝大部分胶农却没有退出经营。本文基于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胶区的深度调研,比较了普通胶农和职业胶农生产经营方式的差异,分析了胶农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获取政策支持、优化劳动力配置、契约分成激励、理性预期管理等风险规避机制和采取替代选择面临的机会领域窄、机会推力弱、机会成本高等困境,并在总结当前胶
期刊
摘 要:利用1981—2013年菏泽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菏泽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3年菏泽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1990年代霾日数较少,2000年之后明显上升。菏泽年平均霾日数为10.8天。菏泽秋冬季霾天气出现多,春夏季出现少。菏泽霾天气95%以上为轻微霾(大气能见度5~10 km),相对湿度在70%~90%的占8成以上。霾日数变化对气温和风速的变化较为
期刊
摘 要:培训和示范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提升生产绩效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5年中国四个省份调查数据,以水稻和玉米为例,实证研究了培训和示范两种技术推广方式对不同技术复杂程度作物单产提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和示范对不同技术复杂程度作物的单产提升作用存在差异,培训对技术复杂作物单产的提升作用优于示范,示范对技术简单作物的单产提升作用相较培训更加明显。培训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浙江省10家代表性外向型企业的深度访谈,本文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外向型工农企业面临的困境,即订单锐减、库存积压;用工需求不足,企业裁员降薪普遍;国际通道受阻,企业运输成本上涨且实效性难以保证;出口转内销渠道亟待开拓。针对此,本文从保订单、稳就业、降成本、扩内销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外向型企业;浙江省  当前国内疫情已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
期刊
摘 要: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农业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定位上,要打造国情农情教育的基地、人与自然科学知识的殿堂、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交融的载体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窗口。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培养人才和行业协同。在陈列展览上,要提高自主策展能力,倾听时代呼声,让观众“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在服务创新上,要突出观众导向,滋养虚拟空间,延伸服务功能。在可持
期刊
摘 要: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精准界定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设计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助于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以胜任力素质为指导,优化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开发干部在动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在特质,有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以胜任力素质为指导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需要树立科学分析理念,全面考虑组织需求、切实兼顾个人需求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江苏泰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与特点、做法与成效,分析其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  关 键 词:村级集体经济;特点;做法;问题;措施  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乡村繁荣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巩固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实施好乡村振兴戰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新要
期刊
摘 要: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湿地恢复目标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红树林湿地进行恢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正常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笔者阐述了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红树林恢复的实践,其主要包括恢复树种的选择、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措施和红树林管护等。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经过湿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