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圈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效率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论述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含义基础上,基于超效率的SBM网络模型,构建评价公共服务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效率的指标体系,从分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人口城镇化效率以及两个子效率系统组成的系统效率时空分布差异出发,探索各种效率值的变化趋势,并根据超效率SBM模型的分析结果为系统效率的改善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系统协调效率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协调效率逐渐降低;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Ⅰ的数值大小由0.5逐渐降低为0.18,空间上逐渐显现集聚效应。(2)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与人口城镇化效率总体呈现"南北两头高,中部城市低"和"伞状扩散"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率都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空间溢出效应明显。(3)系统协调效率的改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缩减投入冗余要素包括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人均建成区面积;二是提高产出不足要素包括教育资源以及城镇人口比重。文章最后,根据城市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城市群内部的投入产出管控政策:首先,为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除了继续提高效率较低的城市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深度和广度外,还应当对于专项资金的流向进行督查和监管,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纯技术效率。其次,对于强有效的DEA单元区域应当合理控制人口城镇化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弱有效的DEA单元区域应当适当配置要素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再次,在效率改进方面,应当精简公共服务岗位,采用竞争上岗机制;对于二三线城市应当严格控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放宽一线城市的户籍准入制度,改善非户籍人口的就业环境。
其他文献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的两大重点问题,即资源型经济悖论现象的表现及解释、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及对策研究
经济增长促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增长,正确认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不仅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对公共财政的投入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模式与投入方式亟
飞机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充分监测以确保飞行安全性并及时开展维修。发动机健康管理(EHM)技术是飞机总体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一个基石。EHM通过综合监测系统,使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融合传统文化与
地处西南“金三角”腹心的昭阳区作为云南三大文化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等优势,使其成为云南昭通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迫切需要探索加快昭阳区旅游业发展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为贸易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国际学术界关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指出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研究的重点,即区域一体化组织和
反倾销与竞争政策具有一致性。针对目前WTO《反倾销协议》的缺陷,学者们对用竞争政策改革反倾销制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其中,最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将竞争理念引入现行《反倾销协议
多数文献通常都假设一国收入水平为均匀分布,且市场完全覆盖,以此分析最低质量标准(MQS)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是,MQS会降低一国社会福利。通过拓展一国收入水平呈均匀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