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会被充实到基层的医疗机构,他们的技术固然是重要的,但他们的人文和社科方面知识也是21世纪健康变化的需求,且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现代护理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护理教育,人文护理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将人文学科、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引入到护理专业的语文教学之中,是使护理学生拥有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良好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知识。近几年中等卫生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做得不到位,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没有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精神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教育难题。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去,就是在实践人文教育,去探索人文教育的实现的途径。
1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去学习,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语文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喜欢这课,对它产生了兴趣,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学生对这课没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勉强去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要引起学生兴趣,我们要掌握大量的有关语文的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与影响,从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从而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这就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精神需要慢慢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激发。
2 思维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是单纯的仅讲授语文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一些思维习惯。人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以及直觉与灵感等,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去掌握,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并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适当指出加以纠正。语文课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讲、去说、去写,在此过程中去体会自己的改变,去寻找自己思考的内容什么地方不到位,欠缺在哪。这些内容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真确的思维,这是形成人文精神的基础。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励志教育
心理学上有个阳性强化法,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就有多鼓励少批评,其实鼓励就要树立榜样。对学生来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我们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中穿插一些名人的成长历程,如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献身的故事,向学生揭示只有立志于护理事业,树立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才能学好专业。励志教育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护理事业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伟大的科学家和名人对学生的无限魅力是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通过古代的一些儒家经典,传统文化的经典对学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对现在的学生尤为重要。再比如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等书或文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学的技术要重要。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意的讲解一些对学生教育。这些人文的教育对当今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是培养过硬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5 语文教师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种人文教育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德”在前,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活的榜样。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以引导、启迪和教诲,还起着一种为人师表,给学生“师法、效仿”的作用。我们在面对日趋成熟、在成长道路上奋进的学生,我们必须要具备深厚的知识积淀,要让学生从心底佩服你的才华能力,把你当成榜样。同时我们要具备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此时教师的人格力量才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才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给学生的思想以感染和熏陶,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既然教师就是一种人文教育,那我们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精神教育,我们有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言传身教。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高雅的文学艺术,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语文教学时,许多课文是索然无味的,学生不愿听,这时就需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来感染学生,给学生展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6 语文课上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学。因此,我们要讲究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我们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并在教学中加以熟练地运用,达到熟而生巧,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看成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来学习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自由发表意见。让学生感受到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在者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主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按计划讲解一些课文就完事了,而是要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而要把这些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方法且要用的灵活,才能达到效果。
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教学中能融入的人文教育只是一个有益的探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只有做到所有的课程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人文精神是今后的一种趋势,一种必然。我们所有教师都应注重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永珍.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
[2] 赵降英,郑云飞.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
[3] 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良好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知识。近几年中等卫生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做得不到位,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没有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精神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教育难题。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去,就是在实践人文教育,去探索人文教育的实现的途径。
1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去学习,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语文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喜欢这课,对它产生了兴趣,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学生对这课没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勉强去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要引起学生兴趣,我们要掌握大量的有关语文的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与影响,从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从而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这就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精神需要慢慢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激发。
2 思维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是单纯的仅讲授语文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一些思维习惯。人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以及直觉与灵感等,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去掌握,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并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适当指出加以纠正。语文课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讲、去说、去写,在此过程中去体会自己的改变,去寻找自己思考的内容什么地方不到位,欠缺在哪。这些内容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真确的思维,这是形成人文精神的基础。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励志教育
心理学上有个阳性强化法,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就有多鼓励少批评,其实鼓励就要树立榜样。对学生来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我们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中穿插一些名人的成长历程,如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献身的故事,向学生揭示只有立志于护理事业,树立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才能学好专业。励志教育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护理事业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伟大的科学家和名人对学生的无限魅力是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通过古代的一些儒家经典,传统文化的经典对学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对现在的学生尤为重要。再比如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等书或文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学的技术要重要。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意的讲解一些对学生教育。这些人文的教育对当今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是培养过硬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5 语文教师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种人文教育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德”在前,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活的榜样。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以引导、启迪和教诲,还起着一种为人师表,给学生“师法、效仿”的作用。我们在面对日趋成熟、在成长道路上奋进的学生,我们必须要具备深厚的知识积淀,要让学生从心底佩服你的才华能力,把你当成榜样。同时我们要具备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此时教师的人格力量才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才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给学生的思想以感染和熏陶,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既然教师就是一种人文教育,那我们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精神教育,我们有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言传身教。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高雅的文学艺术,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语文教学时,许多课文是索然无味的,学生不愿听,这时就需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来感染学生,给学生展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6 语文课上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学。因此,我们要讲究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我们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并在教学中加以熟练地运用,达到熟而生巧,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看成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来学习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自由发表意见。让学生感受到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在者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主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按计划讲解一些课文就完事了,而是要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而要把这些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方法且要用的灵活,才能达到效果。
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教学中能融入的人文教育只是一个有益的探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只有做到所有的课程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人文精神是今后的一种趋势,一种必然。我们所有教师都应注重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永珍.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
[2] 赵降英,郑云飞.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
[3] 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