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几家欢喜几家愁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永恒的课题。从产品多元化到市场多元化甚至再到资本的多元化,让很多的企业获得了规模化的快速发展,也将很多企业拖进了泥泞的沼泽地进而难以自拔。对于可口可乐公司一系列的多元化举动,笔者的总体评价是:品类多元,顺势而为;店面经营,任重道远。
  通常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三种:规模扩张、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从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来分析规模扩张的目的与压力非常明显,进行品类多元化的调整应该说是顺势而为。
  第一,单品颓势。长期以来,碳酸饮料被认为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视为“垃圾饮品”。作为可口可乐发源地与大本营的美国,销售碳酸饮料也已经是一项艰巨挑战,销量连年下降。饮料行业近五年的发展,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表明,碳酸饮料的增长已经遇到了瓶颈。因为这绝不是某个单品(SKU)的销量增减,也不是某个地区的销量增减。拨开行业发展的迷雾,事实上,碳酸饮料正面临着行业性的危机。
  第二,需求强势。健康、营养、时尚、文化成为人们选择饮料的多元标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种由需求所引导的饮料市场的品类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水饮料、果汁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品。世界饮料市场已经由当初“汽水”一张面孔发展为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等共分天下的局面。
  第三,协同优势。饮料行业内各公司要想实现产品功能属性和技术上的差异化非常困难,市场能力成为关键成功因素,而品牌和渠道又是形成市场能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品牌和渠道能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而可口可乐在这方面又恰恰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不仅品牌价值在全球名列前茅,其遍布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的分销渠道也为其发展非碳酸型饮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企业进行多元化业务选择的结果常常是大相径庭。多元化经营,究竟是“天上掉下的陷饼”还是“地上深藏的陷井”呢?其实这还取决于企业自己如何进行多元化业务的选择。经过研究发现,企业进行多元化业务选择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规律:相关多元化易,无关多元化难。所谓相关多元化业务主要是基于公司现有资源与能力的延伸,寻找在各项活动中能够与现有业务进行充分资源共享的行业,这样做的结果是总体价值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总和,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战略利益。这些资源与能力的延伸可能表现在,生产能力、市场区间、渠道、技术、客户、隐性资源等很多方面。其中的“相关”可能表现在产品相似性或者行业趋同性方面,但最重要的“相关”指的是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正相关。应该说可口可乐在饮料品类方面的拓展正是抓住了这种行业关键成功要素与企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强相关性。
  但是可口可乐进军咖啡店经营则不同。虽然咖啡店的经营在品牌内涵共享,在原材料共享等各个方面可以与可口可乐的原业务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获得某种战略利益。但是关键成功因素方面,显然两项业务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优质的店面管理对可口可乐而言已经是一个新的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咖啡店的经营如果要形成规模必然需要在标准化店面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连锁经营。而无论是直营连锁还是特许经营连锁,保证所有店面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些方面应该说可口可乐公司任重而道远。
  当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来逐步培养,也可以通过并购来快速获取。可口可乐公司也完全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育并强化自己在咖啡店经营方面的竞争力。百事集团在必胜客、肯德基等方面的成功运作也已经有了先例。但是可口可乐公司面对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应在赢利模式、经营模式均不相同的业务共存的情况下所带来的新问题。
  首先,风险防范问题。这种风险不仅体现为咖啡店经营这项新业务的经营风险;还体现在资源分散难以有效利用、新业务成长耗资过大反过来会影响原有业务运转等资源分配风险;新产品的质量与服务能否体现可口可乐的品牌内涵及品牌质量的隐性资源影响风险等方方面面。
  其次,是管理整合的问题。德鲁克曾说,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范围越广,协调活动和可能因此造成的决策延误就越多。伴随多元化产生的管理环节的增加、管理通道的不畅、管理信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决策的扭曲或管理效率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尤其是企业在经营行业特点、关键成功因素不同的多种业务时,这方面的矛盾就会更为突出。
  安索夫要素矩阵对企业的规模增长模式进行了明确的分析:
  


  应该说,可口可乐公司在坚持几十年的市场渗透与市场开发战略以后,正在进行全面的规模增长模式拓展。而企业无论是选择哪种模式的规模增长,都要求企业同步去调整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选择。多元化的尝试要求可口可乐公司重新搭建管理框架以建立一个适应多业务运作的平台,对多项业务进行有效的财务整合、人员整合,信息整合、管理整合、文化整合,从而实现从单一化业务向多元化业务的平稳过渡,这样才能够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超加法”效果。
其他文献
决定拿破仑命运的那场滑铁卢战役,众所周知,它发生在遥远的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近郊。这是一场拿破仑和威灵顿的战役,是一场法国和英国的战役,战役的结果将决定整个欧洲的走向。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这场战役背后的金融故事。   《货币战争》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阴影里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原来,战役的结果关乎着英国公债市场的价格方向。如果威灵顿战败,英国公债将变得几乎一钱不值,而如果威
期刊
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的演变过程。在业主制和合伙制的企业中,所有者直接经营企业,其权能是私人的、个人化的;而公司制企业的建立是一次制度创新,产生了原始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通过有效的高层管理者进行流量协调和资源配置。  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基础的中国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处于个人业主制、合伙制阶段,企业领导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或者由合股
期刊
领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领导特质上,热衷于探讨具备什么素质才可以当领导。20世纪,随着管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开始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但是,对领导环境与对象的研究依然薄弱。在这一方面,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  保罗·赫塞(Paul Hersey)一生致力于领导力研究。1969年,他同肯·布兰查德(Ken H. Blanchard,也译为布兰佳)合著《组织行为学》(
期刊
根据市场预测创造产品、业务运作由销售预测来推动、保持大量(他们认为市场需要的)库存的做法已经过时。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年代已经来临:消费喜好的变化越发迅速,预测越发困难。在顾客眼里,企业就是“黑匣子”—他们才不关心你在交付产品的过程中做了哪些繁琐的工作,产品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的检测,是由一百件还是一万件的零部件组成以及到底经过了多少公里的运输,所有这些付出汇总到顾客手中时,判断标准只有一个:这件产品对我
期刊
管理学是否存在着盲点    我觉得,和整个知识界普遍存在的以“正确的”欧美话语丈量问题百出的中国本土实践一样,在管理领域,一边是谈起管理学头头是道,另一边则是对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颇为不满。这种用成熟的西方管理学话语来诊断本土企业管理实践弊病的做法,或许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些颇有作为的企业里,并未实施所谓的“科学管理”;而有很多切实可行的做法,因不合管理学规范,没有被重视,更没有被作为成功案例发
期刊
“入股这个词是有问题的。中国的管理中,受到国学影响的人早就存在,因此,国学之于管理是在股而非入股。”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博士闫秀敏对记者如是说。  不过,她的老师,管理哲学研究室主任刘敬鲁教授补充道:“我想,他们(《管理学家》的记者)的重点不是那种自发的‘在股’,而是时下那些从国学读管理的各种现象。”同时,他补充道:“闫博士是国粹派。”  一种正确但是被指“肤浅”的观点是: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谈国学
期刊
从A到C  策划/执行 邓中华  德鲁克说《从优秀到卓越》不会使平庸的公司变成优秀的公司。然而,对于中国的企业界来说,虽然仍需不断探索从优秀到卓越的中国之道,但是,更为迫切的是探索和总结企业从平凡到优秀的路径和基因。这个话题是如此宏大,以致于我们总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而且,我们越是深入,如履薄冰的感受越是真切,越是怀疑这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答案。我们之所以仍然要呈奉这组文字,是因为詹姆斯·马奇所说
期刊
“美丽、干练。”当记者见到张亚玲的时候,不由得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一袭红色的连衣长裙,透露着火一般的激情。     张亚玲的职业“预谋”  36岁,张亚玲进入法国爱可视(Archos)。或许在这之前,她成功过。90年代初,张亚玲审理过各种案子,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一批法官。应该是那时的经历练就了她的果敢与坚持。但这之后,在法国接近16年的时间里,她仅仅是一个学生,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这个年纪、
期刊
作为一名心理学出身的行为科学家,利克特从探讨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入手,对组织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对组织中人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有他自己的创见。在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他对群体问题的研究是十分独到的,可以与群体行为大师卢因(Kurt Lewin)相媲美。在从事有关领导理论研究的诸多学者中,利克特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不容忽视。    利克特的学术生涯  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1903
期刊
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普通到优秀的过程,也就是从C到A。一切伟大的成就,始于意识和行动的积累,由慢到快,最后形成旋转的“飞轮”,不可小视,也不可阻挡。老子说: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的也是从普通到优秀的过程。  互联网企业都在忙什么呢?忙着如何基业长青,还是忙着如何从优秀到卓越?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真正应该忙的是:如何从普通到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