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苯氧乙酰基-N-呋喃-甲酰肼类化合物合成及其对害虫生长的抑制活性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氯与取代苯氧乙酰肼反应,得到8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昆虫生长调节剂N′-取代苯氧乙酰基-N-呋喃甲酰肼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以确认。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蚜虫、螨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杂化材料,并通过双官能团试剂3-(甲氧基硅烷基)甲基丙烯酸丙酯(γ-MAPS)对其进行改性;改性溶胶与甲基丙基酸丁酯(BMA)作为功能单体,在毛细管中进行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缬氨酸修饰电极,在缬氨酸浓度为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9.0)中,起止电位范围为1.0—2.4V,以40mV/s扫描速率循环扫描9周进行聚合。聚缬氨酸膜对去甲肾上腺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PDVB/PMA)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转化为聚丙烯酸,得到具有疏水/亲水性能的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PDVB/
建立了一种微乳相萃取分离-石英双缝管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STAT-FAAS)分析环境水样中铬形态的新方法。该方法中,Cr(Ⅲ)与8-羟基喹啉反应形成的疏水性配合物,经萃取进入微
以3,4-亚甲二氧基苯酚和1-H-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2种1-[(6-烷(苄)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2-(1H-1,2,4-三唑)-乙酮(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测试
以Fe(NO3)3·9H2O、LiNO3、NH4H2PO4和蔗糖为原料,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反应合成,进而经二次焙烧制得LiFePO4/C。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经50℃反应24h,在350和600℃焙烧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肼五元环二胺单体3,3′-双(N-氨基酞酰亚胺)硫醚(BAPIT),并用^1H NMR、IR测试技术确认其结构。采用传统的一步法用对氯酚做溶剂,与二酐4,4′-HQDPA或BPADA聚合得到
采用钯催化的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9,9-二辛基芴(DOF)和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的红光共聚物PFO—BTSe。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后,其发光波长发生
以一定比例正辛酸和月桂酸为第一配体,通过皂化法合成了脂肪酸铕配合物,并溶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通过本体聚合得到了含脂肪酸铕的PMMA光致发光聚合物材料AxByEu/PMMA(A为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庚醇和癸醇分别与甲苯的混合溶剂为油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在有无添加剂氯化钠时的电导行为。结果表明,甲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