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的相对论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三语文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呢?我认为复习要注重相对论。表现为:
  (1)细网与大鱼 如把复习比作捕鱼活动,则应注意细密织网,全面撒网,重点捕捞。
  (2)吐故与纳新 复习不仅要“温故而知新”,还应注重新材料的搜集、整理。
  (3)严肃与活泼 初三不应是“单调、寂寞”的代名词,应提倡愉快复习、趣味复习。
  【关键词】相对论;细网与大鱼;吐故与纳新;严肃与活泼
  又是一年桃花红,又是一年杨柳青,又到初三迎考时。各门功课犹如“千山万壑赴荆门”, 众多的知识需要巩固,诸多的能力需要训练,而时间苦短,仅有月余。我们奋斗在初三一线的老师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时时紧绷质量之弦,少娱乐,多辛苦,堪称“寂寞舞者”。那么如何使寂寞之舞舞出气魄,舞出意境,舞出情怀,舞出令人啧啧赞叹的高妙效果,舞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流业绩呢?我认为中考复习要注重相对论。
  1. 细网与大鱼
  如果把中考复习工作比作一次次的捕鱼活动,那么捕鱼前后就要密切关注鱼网,网之优劣关乎鱼之幼巨、鱼之多寡。我认为此网应注意以下事项:
  1.1 网要张得大。社会向前发展,中考不断改革,考点、考纲每年都有一些变动,对于那些新增的考点,我们一定要敏感,不遗余力地予以关注。像综合实践、使用新华字典等都是新生事物,如果忽视新增考点,,必有遗“珠”之憾。所以举凡中考考纲规定的内容都要一一清点,悉数记下,全盘装入复习网中。
  1.2 网要织得细。如果网张得很大,但网眼结得不细,必有漏网之鱼。所以必须考虑如何使进入网中之物就如进入瓮中之鳖,稳拿稳取。这就要求我们想得细、想得深、把握得准,不能稀里糊涂做一个大饼叫学生一口吞下去,要像攀一座高山一样,要给学生凿出一个个台阶,即把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过程细化。比如文言文是考试范围,考纲要求掌握18篇,而一篇文言文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是不是就一股脑装进网里?断然不是,那就要研究,把它分解成极有可能考查的几个部分,如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就像识记英语单词一样识记,同时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的整理、归纳。这样分成几个部分后,眉毛是眉毛,胡子是胡子,清晰了,明了了,掌握起来就轻松了。又如阅读分析,不能只是发个习题一做,然后对对答案。同样,作文也不能一出题后,教学生闷头闷脑地写,然后给个分,或是将佳作一读了之。否则只能不断强化学生畏苦怕难的情绪体验,每次练习只能是低质量的重复,而难成螺旋式上升。再比如关于议论文的阅读,我们就可从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专项复习。而每一部分还可再细分,如论点的把握又可从文题、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等多个方面去考虑。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凿台阶、设扶手、递钥匙,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门做悉心、细心的服务。
  1.3 网要布得巧。(1)分配好时间。有些老师生怕来不及,不断开快车,最后到达终点,时间绰绰有余,调查一下,学生说有许多地方吃的是“央生饭”。这像捕鱼启网太早一样,所捕不丰。有的老师充满信心,慢条斯理,稳打稳扎,还没到达终点,终赛的哨声已经吹响,问问学生,他们说吃的都是“焦饭”,最后发现新的题型和考题不断涌现,也无暇顾及了。这像捕鱼启网太晚一样,有的鱼儿溜了,有的鱼儿闷死了。所以怎样恰到好处地分配时间,让学生吃到恰到火候的香喷喷的饭,这是一个课题。这要求我们订计划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某个专题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整个复习到底需要几个轮次,应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在执行计划中还要不断调整計划,使之趋向合理。(2)把握好重点。面对基础知识,有的老师认为拿一分就是一分,这个不能放松,于是关于字词纠错、古诗默写等所谓“死的东西”狂轰滥炸,学生已是背得滚瓜烂熟,写得准确无误,但依然心存疑虑,三番五次地背,颠三倒四地默,不断重复,浪费了宝贵时间。这样其他方面的时间相对减少,最后阅读训练只是蜻蜒点水,作文复习只能浅尝辄止。还有的老师则相反,认为阅读与写作是重头戏,紧紧抱住不放,结果基础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强化与巩固,失分也很严重。(3)调配好难易。一般的老师喜欢分类复习,而类分得不妥,一段时间全是记忆,记得很苦,一段时间全是写作,写得很累,所以要注意难与易,记与练、基础题与提高题等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保证逮小鱼也不逃大鱼,抓大鱼也不漏小鱼。
  2. 吐故与纳新
  复习不仅仅是“温故”,更需要不断吸收、生成。在此我们先讲“温故”之误区,再说纳新之举措。
  (1)不动脑筋地拿来。有些教师复习的第一要务是跑书店,其实很多复习书虽用的是同一种版本,但最终考点、考法有所不同,侧重点亦不一样,所以买一本复习教案照搬,适用性不强。还有的听说试卷是某名校或某名师出的,立即拿来,殊不知学生情况不一样,复习进度不一样,复习系列不一样,或超前、或重复、或太难,所以全搬人家试卷习题针对性不强。我们应力求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己设计复习进程、编制教案和习题,这样教授起来顺手,学生接受起来顺当。
  (2)简单机械地复制。面对初三复习,有的老师思维已成定势,学案和教案“年年岁岁花相似”,显然一味地靠老经验必然导致僵化。举一个小例子,关于病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练习题“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受启发。”这个病句像豁了牙的老爷爷,我们难以感受到新鲜的气息。但假如稍作变动,改为“读了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使我深受鼓舞。”或者改为“看了有关习主席“中国梦”的新闻,使我深感振奋”。如此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所以习题内容要根据社会变化和当前生活的热点更新,学生或许更感兴趣,这就给所谓“死的知识”添活气、注生气,化冰冷为温暖,惹人亲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写教案。   (3)辛苦盲目地做题。学生到了初三似乎自古华山一条道,只有手不停息地做习题,一天到晚绞尽脑汁地想。挖空心思地写。课外书不看了,好文章不读了,桌上堆满的是试卷、习题册,常在书间走,就是无新知。特别是写作,总是写,总是掏,终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这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做题与阅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复习阶段老师应经常提供好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吐的时候也让他吸。池中注满清水,才有涓涓细流。
  如何纳新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明察秋毫,于细微处见纹理”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纳新之举措如下: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学生,常翻书看看”,让“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习惯,好习惯自然会受益终身。
  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方面立足考纲,捕捉新范围,关注新题型。对于新生事物,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一方面关注时事新闻,如政府抑制房价政策、医疗改革政策、食品安全问题等,让复习充满时代的气息。
  3. 严肃与活泼
  初三似乎没有笑声,板脸做题方是正道,谨小慎微已成公理。初三有的是星星、月亮、日光灯、试卷、参考书,有的是分数重要的训戒,一分抵千金的唠叨……其实初三凭借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最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所以我们不妨在初三提倡愉快复习、趣味复习。
  (1)教法设计要创新。比如背诵《论语》,可让学生自找合作对象,一背一译,配合最佳者评为“黄金搭档”;背诵《明月几时有》,可让学生以歌曲的形式唱着背;背诵《陋室铭》,利用多媒体手段,配上几副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完成背诵任务。平时教学还可采用“知识竞赛”、“辩论演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验收。这样就实现了增趣味、促记忆、助理解、提效率。
  (2)习题编制求特色。首先是栏目设计有特色。我们常看到一些辅导资料将中考称作没有硝烟的战争。或封面用一个钟表刺激学生惜时,而我们一摒此法,处处“释放”人、逗乐人、激励人。我们的一份作业往往设有“轻松释站”、“智慧岛屿”、“心灵底片”等栏目。如“轻松释站”介绍一个简短的笑话。“智慧岛屿”展示一所大学校训,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哈佛大学的“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激励学生神往大学殿堂,从而发奋努力。“心灵底片”可以说各种话儿,及时释放写作业后的心理压力。现摘录几句:“志当存高远,拼搏写春秋”、“学海渊深勤探索,书海险峻勇攀登”、“充满希望的土地没有冬天”、“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念中考之无助,独怆然而泣下”……。其次习题设计求幽默。比如让学生修改歧义句,有一题是“一位女生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着口香糖,脚却伸到课桌旁的通道里,被老师发现了。”“玛丽,老师严厉地大声叫她。”老师,什么事?这位女生问。老师正色道:“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来,把你的脚平放进去”。阅读理解选《最贵的蛋是笨蛋》、《鸟是树的花朵》等有趣的文章,学生感觉读着很轻松。
  (3)作业评讲讲技巧。最大的技巧就是善于激励。有一点进步就表扬,没有进步能稳住阵脚的也要鼓励,整体不好的就局部挖掘闪光点,如字写得好,哪一项全对等。关于作文,我们常把学生的佳作推荐给学校的《芨芨草》报刊,让他们的作品有机会变为铅字,并且我们还专门针对学生的佳作举办“背诵”比赛,既实现了作文素材的积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我们还曾将学生的佳作出成作文专辑,“三人行”合集,“芳草地”全集,像介绍作家那样,我们对作者介绍也力求真实而新颖,如:“你像一朵丁香花,香了自己也芬芳了别人”、“胸中有天地,笔底起波澜”,学生喜欢这样不拘一格又时有收获的作业评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海茫茫无捷径,敢于创新竞风流”,只要我们肯思考、讲方法、善总结,我们就会顺利抵达我们的企盼,圆我们的美梦。
  收稿日期:2013-09-18
其他文献
高中的物理规律很多,有一些是很难记。如果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去记忆,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游标卡尺的读数问题  游标卡尺是高中比较重要的测量仪器,它的读数是个重点,很多学生在读数都会弄错,针对于读数的过程我做打油诗一首。  主尺游标零前数,  找到主游对齐处。  数好对齐前个数,  除以分度为小数。  解释:主尺要读游标尺零前面的数,在尺上找到主尺和游标尺对齐处,数好对齐前面游标尺上格的
期刊
“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正确认识新型的音乐教学体制,是正确实施音乐中学科综合的基础。“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 ,部分老师缺乏或没有这种正确的认识,不仅在教学中有可能
期刊
从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 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是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 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确立了现代教学手段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探讨了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
期刊
【摘 要】为了能更好的完成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任务,将初、高中物理新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调研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要清晰的、准确的找出电磁学部分在课改后的接洽点;另一个动机是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电磁知识的教与学的特点,渡过学习的难关。高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电磁知识储备,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向处延展,缓慢过渡到新物理量或规律的探究上,避免跨度过大而衔接困难。  【关键词】电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语言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识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读写水平。有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只是过于机械、重复地讲述字的结构、字义,而忽略了汉字的表意功能,使原本生动、美观的表意汉字变成了偏旁、笔画的堆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期刊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所谓数学“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1.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创设情境  (1)趣味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一些实际问题,学
期刊
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多个年头。多年来,新课程经历了实践和摸索,终于基本走上了正轨。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三个差距  目前的教育正处于新旧教学模式更迭的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这种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前进的。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发现在学校管理中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 师资现状与新课程之间的差距。新课程实施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工作的方向,习惯称其为“灵魂”。德育改革是当前“以人为本”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探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影响中小学德育实效提高的因素众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德育低效的表现及原因的分析,探讨其克服的对策,进而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作出新探索。  1.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困境  新世纪随着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由单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中语音、词汇等属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同一个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七年级下学期时就会产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差距会越来越大,为了防止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教师应重视英标教学。  【关键词】英标教学;两级分化原因;对策  1. 中学英语音标教学现状  以前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音标,再经过初中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