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重庆之蛙”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8月,国民党在南京创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于是这个“叫个不停”的电台就有了“重庆之蛙”的别称。
  
  當时,我国一线军民与日军、伪军进行正面作战,战场背后还有一场没有硝烟的广播心理战。日本广播和沦陷区的日伪广播,对我国军民实行奴化教育,以期在精神上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意志。“中央广播电台”和重庆国际台便肩负起了与之较量的使命。
  “中央广播电台”开办《抗战讲座》《战地通信》《民族英雄故事》等节目鼓舞军民士气,《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通过电波传到前线。电台还邀请共产党人、抗日将领、国民党内抗战派人士、国际友人等进行广播演讲,号召民众团结抗日、抵御外侮、争取世界和平。
  为了瓦解敌军的士气,“中央广播电台”利用战俘对日军进行心理战。1939年5月,日军被俘上尉植进,在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室对日本士兵和日本国内同胞做了广播讲话,用亲身经历揭露日本军阀的法西斯主义面目和日军高层的欺骗宣传,呼吁日本同胞早日觉醒。电台还时常播发前线战场遗留下来的日军日记和信件,那些思乡的内容引发了日军士兵的共鸣。
  
  当时重庆国际台还与美国的电台进行联播,即重庆国际台的节目在美国当地电台进行转播,这让其对美宣传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国民政府也借重庆国际台的广播向欧美求援,而撒手锏就是“宋氏三姐妹”。抗战期间,她们凭借雄厚的家族背景和留美资历,通过广播演讲积极宣传中国的抗战立场,争取美国政府支持,影响美国的舆论,为中国抗战获取国际支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日军想炸掉电台还有一个原因。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远东反法西斯各盟国电台纷纷落入日本人手中,这使“中央广播电台”成为盟军在远东唯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当时在重庆的国外记者都利用这个电台转播、发稿。“中央广播电台”成了中国冲破日军封锁唯一的电波出口。
  为了确保电台不被一锅端,电台的设计也是费尽了心思。整个电台包括三部分,总部在现在的重庆广播电台,发射台和播音台在今重庆沙坪坝华宇广场大楼地下,电台发电厂和备用电台则坐落在今沙坪坝土湾,是一个碉堡建筑。1938年8月28日和9月3日,“重庆之蛙”的短波机房和电力厂接连被炸,损失巨大。随后又被多次轰炸。1940年9月底,“中央广播电台”的机器迁入坚固的地下防空设施内,保障了“蛙声”不断。
  1945年8月9日,“中央广播电台”得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日本可能无条件投降。电台播音员彻夜加班,等候确切消息。在第二天下午,终于得到证实。当晚,播音员扭开话筒开关:“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决定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最先通过“重庆之蛙”传遍中国。
  (摘自《文史博览》)
其他文献
我国外汇的持续“双顺差”让我们欢喜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重大压力。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和调节外汇储备规
介绍了焊膏手工滴注工艺,说明了应注意的事项和常见缺陷的排除办法,介绍了压电驱动式焊膏滴注法和滴注技术。
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损害与发病-超声检查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9例,均已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再梗死、严重的瓣膜性心
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使汉代思想界形成了宗经、征圣的倾向。司马迁在选取史料时,以孔子和六经为评判史料真实性的依据。而刘向在辑录、评价文献时,也以六经为参照标准。与推隆儒术
目的总结从左心房顶部行改良左心房-共同静脉吻合(左心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常回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成长,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海信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四纬度、战略与执行力的统一、组织学习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检查粥样硬化斑块.评价IVUS在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放宽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现代大文学家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反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行为。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而且,心理上的习惯,即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则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就成了性格特征。  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