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生吃了哪些偏饭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10年春,我给研究生讲课。6个研究生中有一个是我的研究生,还有一个是本校推免的。这个推免的研究生虽然没选我做导师,可是跟本校的老师熟,所以胆子大。有一次课间休息大家闲聊,这个推免生突然问我:“王老师,你给你的研究生吃了什么偏饭?他明显比我们厉害”!她说的“厉害”是说学习好或理解力好,或水平高。
  我真的偏爱了自己的研究生么?这个突然袭击使我十分尴尬。
  我们学校招生很少,任课教师完全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没必要偏爱某一个研究生。在尴尬发愣几秒钟后,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解释一下,现在我把当时的解释写出来,也许能对今后的研究生,尤其是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有所启发。
  我的那个研究生是工作两年后考进来的。他在准备报考我的研究生之前做了很多调查,甚至找到了当时在校的研究生,以试图查清我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满足他的求学要求。我的研究生让他直接找老师谈,于是他找到了我。
  他的目的是想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他认为这个研究方向实用)。我向他简单介绍了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硕士点,这个学科不仅高手林立,而且各有特色,就业“参差不齐”,比如某大的研究生毕业后还去广州转行卖了猪肉,像我们这种草根单位的学科点,要想学到“一招鲜”的实用本领,将来在营养与饲料界能够立足,并非易事。权衡了他个人和我们这个学科点的条件之后,我给他的建议是,把基础理论学好,并给他推荐了三本书,让他在备考之余休息时阅读。这三本书都是专业基础课,其中一本是翻译的,我特地给他找到了英文原版,要他对照阅读。大概这就是他在研究生入学后“表现优秀”的原因,别人刚读到第三学期,而他已经读了五个学期,早了一年!
  第二个故事也是发生在2010年春季。当时我有两个研究生要毕业,其中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鸡蛋鱼腥味,这个问题是在我国土鸡蛋生产上极具价值的课题。在鸡的饲料中使用鱼粉、菜籽粕或高量的氯化胆碱时,生产的鸡蛋就会有鱼腥味,严重影响鸡蛋品质。这个性状其实是遗传的,是一种基因缺陷,在未经选育的本地土鸡群中这个缺陷基因常有一定的概率。为了进一步改良我国的土鸡品种,这个研究生选择了筛查某个土鸡地方品种群体中鱼腥味缺陷基因的研究课题。
  这个学生勤恳好学,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好。他的整个研究过程紧凑而顺利,从课题设计到试验过程,从数据记录到结果整理,几乎无可挑剔。这正是我最喜欢的学生类型,自然不自觉地就对他十分看重。可是,正是由于对他的信任,却引发了一个让他几乎终生难忘的事。
  当时他的毕业论文稿写好后,距毕业答辩的时间已经很近。这时候我才发现他的论文有一个重要缺陷,对于他提到的某土鸡品种中鱼腥味基因的频率,没有做可靠性检验。这在科学研究上几乎是个致命的问题,但是解决起来难度不大。所以我决定要求他进一步补充这个内容,并让他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天上午,一个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正在实验室哭鼻子,我立即给这个学生打电话询问:是不是你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回答:“老师,谁哭鼻子了啊?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去进行这个可靠性检验,有点着急。”与他进一步交流后,我才知道他还没找到切入的方法,于是给他发去了相关的参考资料。很快,我就接到了他的电话:“老师,问题解决了,发你修改稿你再看看!”
  我至今觉得,作为导师,我最后逼他一把非常值得。因为我相信他通过这件事可以明白:一是基础理论(可靠性检验方法)的作用无可替代,二是勤学还要敢问,才成学问。
其他文献
失败与成长  在这个成功学满天飞的年代,好莱坞式的逆袭故事、成功案例们的“砖家解读”每天都像病毒一样前赴后继地涌现在我们的信息流中。于是,对于失败,很多人变得遮遮掩掩不愿轻易提起或者真诚分享,我们以为大学生也是。某次,与他们闲聊,“你们愿意说说大学里自己经历过的那些失败的事儿嘛”“太有得可说的了,没有失败哪有成长!”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从“无知的乐观”到“知情的悲观”再到“知情的乐观”,曾经失败
你是“米农”吗?只要登录“米公益”的手机软件,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起来伸个懒腰做做运动,或者读一则资讯,就能得到奖励——虚拟“大米”。到达一定数量后,“大米”还能兑换成实物,捐给公益机构。“米公益”的背后,是中山大学20多名在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他们说:“我们想通过手机APP,让人们随时随地做公益。”  一个APP就是连接三方的平台  我和王子是好朋友,也是同学们眼中所谓的“学霸”。王子是“2012
面试中,你用什么声音和面试官沟通?你的表情怎样?你用怎样的目光看面试官……听到这些问题,有人会一愣,为面试准备了很多,唯独这些非言语信号没有意识到。非言语信号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第二张面孔,有时会成为面试获胜的秘密武器,不仅应聘者不知道这一点,有可能面试官也不清楚这一点:自己给一个人的好评,是因为他的声音、目光,乃至眼泪。      声音     应聘者进入面试室之前,面试官会看简历,简历上的照片和
百度谷歌是基础,“知网”期刊是王道,任课教师的专著则是精华。总而言之,“扩大体积,重复成果,投其所好”的十二字真言屡试不爽。曾几何时,师兄传师弟,师弟再传小师妹,一些课程的作业批改被描绘成如下模式:老师把答题纸在桌上一放,电风扇一开,呼啦呼啦调到最高档,没多久成绩就出来了——吹到地下的被列为优秀,留在桌面上,对不起,不管是因为你的答题纸太重,还是恰好给压在最底部,总之这回只能凑合个良好或者合格了。
欢迎来到大学!  为进大学之门,学校、家长、同学,各路人马倾尽全力;刚入大学之门,各路辅导员、各路学长、各种指南引领;之后,各路人马退去,剩下的路,要你自己来走。你对大学曾经抱有的期待,理想、甚至是幻想,都开始触碰强大的现实。环境是否适应,专业喜不喜欢,要不要做个兼职,要不要考研,要不要出国,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这样有意无意,扑面而来,从心旌摇荡到心猿意马乃至心神不宁,就成了大一新生常有的心路历程。 
推荐人:刘坤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老师  在我看来,今年同学们毕业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了。如今的中国风已不仅仅是大红缎子上的花纹和千篇一律的中国结,而是自觉地、大胆地将中国风化身为各种材质、意象与细节,恰到好处地运用在各个领域。在玻陶、纤维、珠宝设计等各专业同学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国风的自信体现。  《逸趣》候丽媛  相对于山水巨制,草虫画多年来被人视作“雕虫
从前,有一个男生,写了长达16万字的情书向心仪的女生表白。女生看了情书,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这就是“十动然拒”的故事。  我钦佩这个女生,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男朋友是什么样的,没有被感动冲昏头脑。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捧着足够出一本书的情书来向你求爱——或者不是情书,是十克拉的钻戒呢?如果是宝马香车呢?如果是两百平米的房子呢?你当然会“十动”,但你能做到“然拒”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感性的一
蔡劲松,作家、诗人,艺术创作涉及雕塑、水墨、油画、摄影等领域。其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作品被多个国内外大学、学术机构和个人收藏。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部长、北航艺术馆馆长、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蔡老师一直认为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除了接受知识,还应该感受大学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宽阔的办学胸怀。大学公共艺术的建设和传播不容忽视。  近日,蔡老师出版了《
编者按:新浪微博里有个板块名为“随手拍大学校园”,每到秋天,总会特别热络。各个高校的学子们纷纷晒出自己母校的秋景,为最美大学这个称谓一争高下。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何继凌同学眼中,就算自己的母校没有辽宁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那一片让众人惊艳的银杏树林,作为一个学子、一个植物爱好者以及一个食物爱好者,科大的秋天一样那么美,因为秋天不仅仅是飘零的落叶、在科大,就有很多植物选择在秋天悄然绽放它们的光彩。  谁
一到六月,恰如校园轰轰烈烈的爱情,曾经轰轰烈烈的校园乐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分手?还是继续?分手是简单的,以现实为借口,还理直气壮,但就这么丢了梦,难免简单粗暴。AMOS乐队一开始就不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外在摇滚范儿,更不喜欢某丝、朋克、愤青这类时髦词儿,做喜欢的音乐,毕业不解散,一路唱到现在。    与AMOS见面的地点是他们的录音室,学校旁边的一所房子,小客厅的墙涂成绿色,上面挂着几张Bea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