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与氨璜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氯氮平与氨璜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h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氯氮平与氨璜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72例(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36例)给与氯氮平治疗,B组(36例)给与氨磺必利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 P<0.05;结论: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璜必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中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氯氮平;氨璜必利;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即个人的感知觉、情感、行为异常,使患者很难分辨真实与想象,严重的患者甚至很难进行正常的社交,而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此类情绪症状多发生于患病早期和缓解期,而出现此种症状的患者可存在自杀倾向或增加滥用精神治疗药物的风险等)、攻击暴力(此种情况在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男性患者或存在品行问题和发社会人格等,以及有及既往暴力行为及攻击行为等)、自杀(多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自杀倾向,其主要是由抑郁、妄想、幻听、幻视、逃避精神痛苦等导致的),且此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均可造成威胁,而对于此类疾病,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因其临床治疗药物较多,所以具体采用何种药物精心治疗,临床上仍存在争议,而本次研究表明,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氨璜必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2例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72例患者分为A组36例,男19/女17,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1.87±9.1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17±1.02)年;B组36例,男20/女16 ,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2.89±9.3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37±2.12)年。组间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医学检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且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2)无酒精、烟草、毒品依赖的患者。(3)向家属说明情况,患者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2)伴有传染性的患者。(3)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禁忌的患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5)不配合此次研究及中途退出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据其病情,给与患者口服常规苯二氮卓类药物。

A组给与患者氯氮平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给与患者口服氯氮平(生产厂家: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效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247)治疗,每天2次,初始剂量为每次50mg,然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应不超过每次150mg。B组给与患者氨璜必利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给与患者口服氨璜必利(生产厂家:齐鲁制药,国药准字H20113231)治疗,每天1次,初始剂量为每次50mg,然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应不超过每次300mg。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主要通过其减分率(减分率为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的差值与治疗前评分的百分比)进行评估,其评判标准为:患者的临床阴性症状基本消失,且减分率在75%以上为治愈,患者的临床阴性症状明显改善,且减分率在75%和50%之间为显效,患者的临床阴性症状发生改善,且减分率在25%-50%之间为有效,患者的临床阴性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减分率在2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愈)/总例数] ×100%

1.3.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主要包括:体质量增加、嗜睡、头晕、恶心。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软件SPSS25.0为工具,计量资料行t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行2检验,(n,%)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義。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34/36),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33/36),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4/36),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11/36),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8-8.4%,而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可高达6.55%,且约有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5-55岁发病,其中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0-25岁,女性患病高峰年龄为25-35岁。而此类疾病的病期较长,且在疾病发作时患者可在肢体感觉、思维逻辑、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产生障碍,且由于50%的患者因精神残疾状态,给自身、家庭、周围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且由于此类疾病很难治愈,因此临床药物治疗主要以最大程度降低用药剂量,并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氯氮平,氨璜必利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均应用广泛,但相关研究表明,在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患者治疗时,氯氮平,氨璜必利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氨磺必利的用药安全性高于氯氮平,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较小,临床应用价值高于氯氮平,因此为进一步探究氯氮平与氨璜必利,在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院开展本次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报纸
学位
【摘要】目的:探讨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25-(OH)VitD3的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纳入自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入住我院感染病区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4例,2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收集纳入患者及对照组临床基线资料,血清25-(OH)VitD3、降钙素原(PCT)、血常规等常用炎症指标,分析25-(OH)-VitD3在COVID-19患者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转归等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新冠肺炎患者血清25-(O
期刊
学位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