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设之桩不少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在站点无人问
  不少人认为,充电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止一种,家里难进就进单位,还有各种公共场所的充电站(桩)一样可用。“我们的车主90%以上是在公司充电的。还没听说哪辆电动车因为找不到充电桩而在半路趴下。”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伟文根据他们首批车主的使用情况,得出“公司充电、上下班使用”的模式最为适宜的结论。因此,至少在嘉定国际汽车城示范运营区内,充电桩建在车主所在公司比较合适,马路上并不需要建设太多的充电设备。但对于使用者而言,出了嘉定在市区找不到充电桩,如果在高架桥上堵一段,心里就不踏实了。
  是真的找不到还是不知道?其实无论上海还是北京,充电设施从数字上看都是比较漂亮的。以北京为例,到今年8月底,国网北京电力已建成航天桥、马家堡、北土城、高安屯等电动汽车充换电站64座,包括公交换电站、出租车充电站、环卫车充电站、乘用车充电站和综合车站5类站点。其中,换电站5座,包括换电工位19个;充电站59座,包括充电桩948台,另有零散桩167台,充电桩共计 1115台。北京充电服务网络累计提供充电服务27.5万次,充电量982.4万千瓦时,服务里程1533万千米,实现二氧化碳终端减排6292吨。
  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一切似乎仍离自己有点远。很多市民根本不清楚市内哪里有充电设施,更不清楚哪些是自己可以用得上的。在地理位置上,北京早期建成的主要充电站多位于五环外,主要用于电动环卫车和公交车的充电,并不全适用于私人车型。
  有调查显示,不少站点的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例如北京健翔桥一带的充电站就长期无人使用,甚至无人看管,很多附近居民不清楚自己身边还有一座充电站。因为长期罕有车辆充电,桩前的停车位多被普通车辆占用,有的车主甚至不知道自己车前的这根柱子就是“传说中”的充电桩。今年春天,航天桥下的充电站还被媒体曝出开建一年还有21个乘用车充电桩迟迟建不成。地面已经被挖开,碎石土块还堆在旁边,然后就无人问津了。
  不止在北京,近年来,上海、天津、南昌等城市公共充电桩成摆设的话题被不断拿出来讨论。一向被看作新能源汽车推广先行者的深圳市,早年曾很有先见之明地解决充电桩进小区的问题,自2010年10月起,住宅区就按现有停车位的5%分批安装充电桩,希望到2013年实现现有住宅区停车场5%、社会公共停车场10%的停车位配置充电桩的目标。但安在小区的充电桩仍然成了居民眼中的摆设。深圳大梅沙奥特莱斯购物村旁的充电站,配置了20台刷卡式自助充电桩,大部分时间无车光顾。
  在杭州市,已建成的62个充换电站真正投入使用的只有10个,常用的有4个,古翠路、西溪、城北和城南充换电站。而这4个充换电站,基本的服务都是“换电”。加上模式选择的原因,充电桩常年处于闲置状态。
  “闲着就是闲着”
  即便在一些率先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的单位,所安充电桩的使用率有十之一二已属不错。至于相应的停车位,也都被普通车辆使用,如有试驾等相关活动,负责停车位管理的人员会提前通知某几个车位某日不可占用。
  对于眼下无法在小区安装充电桩的用户,能在小区附近的充电站点充电也是不错的选择。家住高梁河某小区的田女士也曾这样打算。
  今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委宣布在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交大”)三所高校设立电动汽车租赁点,供学校师生租赁,后期将逐渐面向周边居民及校外人士开放。作为参与者,北交大还提出了2013年年底将建设完成1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目标。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贵如介绍,他们的规划是结合充电桩的区域,出租充电桩,同时积极鼓励共享租赁充电车位对外开放,实施错时停车,白天服务于租赁,晚上服务于周边居民,力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田女士来到了离自己住处不远的北交大,一路问了保安加学生十几人才终于有一人知道充电桩在电气工程学院的楼下。当时这10根充电桩满面尘灰,昔日的金属光泽已被掩盖,连卡槽和插座口也浮着一层土,个别充电桩上还贴着已经脏了的“有XX活动,请勿占用”字样的通知。唯有闪着数字的小屏幕告诉她这有6根似乎仍可使用,另外的4根处于黑屏状态。也许是时间不巧,停车位上的车辆从头至尾看过来没有一辆电动汽车。田女士向一位准备取车走人的车主询问,对方的反应是:虽然常来停车,却不知道这一排绿色的柱子是做什么用的,至于给车充电好像没注意过。在附近巡逻的保安告诉田女士,位于大楼侧门的两根充电桩是肯定能正常使用的,前些天办活动时有车辆在这里充电。
  随后,田女士按保安所指来到保卫处找车位管理员说明来意,却被对方明确拒绝:“您怎么会打我们这里的主意?这是给电气工程学院做实验用的,怎么会让外面的车使用?而且我们这里停车费一小时8块,您在这里充根本不划算!”眼看有闲着的充电桩自己却不能用,田女士不知道这后期的逐渐开放要等到什么时候,届时如果停车费还这么贵,自己还会不会来充电。
其他文献
在2013年上海国际车展颁奖典礼上,通过846万网友的投票,备受瞩目的上汽第二代战略车型——全新荣威550从111款全球首发新车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由上海国际车展组委会颁发的“最佳即将上市新车奖”。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亲临现场,代表上汽集团领奖并致辞。他指出:全新荣威550不仅代表了“中国力量”的造车实力,重新改写了中级车细分市场的格局;更满足了“全新中国力
期刊
轻型柴油车、重型汽油车4月起实施国IV标准  南京市环保局、公安交管局联合发布消息,规定自4月1日起,所有在该市注册登记的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千克的轻型柴油车和最大总质量大于3500千克的重型汽油车,必须符合国Ⅳ标准。  此次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重型汽油车和轻型柴油车提高注册登记的环保准入“门槛”。据悉,此次实施国Ⅳ的车型包括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千克的柴油车和最大总质量大于3500
期刊
《汽车纵横》:2010年,对外资企业进行反收购,这一举动被业内广为称道。请详细介绍,德赛西威是如何从合资品牌变成自主品牌的?  陈春霖: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德赛西威”),前身为“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2010年3月,德赛集团收购外方的全部股份,公司成为德赛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就正式更名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3年前,德赛
期刊
在客车领域,普通客车已进入微增长阶段,但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却十分迅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乘用车“碰得满鼻子都是灰”,但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却世界领先。  空气污染,不得不重视新能源汽车;治理环境,公共交通显然效果更加明显。在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的公交采购已经开始倾向新能源公交车。  2012年我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有八成是公交车。我国2012年共销售清洁能源客车5001辆,同比增长65.5%,远超
期刊
河北的保定、甘肃的兰州??为了应对冬季供暖后空气污染形势突然严峻的态势,这些城市近期陆续推出了车辆单双号限行的政策。  不过这些以雷霆手段突然推出的限行措施,虽然打着“环保”的名义,但却引发舆论的一片哗然。毋庸置疑,治理空气污染很重要,但像保定和兰州这样完全无视民众权益的做法,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很多人都在问,汽车并非空气污染的唯一责任主体,甚至也不是最大的责任主体,为什么为了治污的“正义”目的,就
期刊
前些天,在武汉的一次会上,有记者问我“是否同意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我说不同意。最近,又看到一位专家的文章,讲放开股比限制有利于开放,有利于走出去,等等。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仍不能苟同。思考再三,还是认为目前不宜放开整车合资企业的股比限制。本文拟从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从国民经济的大局出发讨论合资与自主的关系,提出不宜放开整车合资企业股比限制的理由。  首先,我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错
期刊
从首都到“首堵”  在北京,随便问一个人,几乎都能跟你说上一大堆的堵车遭遇史。曾有调查显示:多数北京人上班需花费1小时以上的时间。其中,上班花费时间在60—80分钟的占34.3%;在20分钟以内即可到达工作地的仅占5.5%。提前一两个小时出门成了北京人的习惯。  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北京,机动车发展速度已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据统计,北京机动车从建国初期的2300辆,发展到1997年2月的
期刊
2000年现代汽车集团(包括起亚品牌)全球销量位居第十;  2007年现代跻身全球前五;  2012年全球车企巨头在欧洲市场纷纷遇冷,现代却一枝独秀。  中国市场上,现代2000年的份额是0.3%,去年则达到了8.8%。今年前三季度现代在华销售116万辆,仅排在大众和通用之后。  最初无人问津的“屌丝”突然变身“暴发户”,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用令人乍舌的崛起速度创造了汽车发展史上快速发家的“
期刊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充斥着“速成”、“速效”、“速配”的年代,第一眼观感依然很重要,甚至有可能是最重要的。韩国人深谙其道,所以有了发达的整容业,所以韩剧中的俊男靓女的衣着服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某某同款”、“韩国代购”。所以三星董事长李健熙说,“设计才能展现出企业的哲学与文化,它是一个企业是否优越的关键。”所以,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现代汽车,车迷们绝大多数会选择——好看!对于车的外形设计,现代甚至创造了
期刊
仔细研究韩国各大跨国企业的发展史就不难发现,韩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之路是十分相似甚至雷同的。即,从跟随模仿,到自主创新。作为电子企业领头羊的三星和LG是这样,十几年来以黑马的姿态风一样席卷全球车市的韩系车是这样,就连二十世纪初开创中国“韩流”风潮的韩国电视剧也是这样。  三星  创建于1938年的三星电子,如今不仅是韩国第一大企业,更是一家拥有众多国际下属企业的大型跨国集团,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