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历程、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

来源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最具标志性的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4年启动实施的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353亿元,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35个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483万ha,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423万ha、荒山荒地造林1753万ha、封山育林307万ha,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经济效益0.26万亿元,社会效益0.73万亿元,合计2.41万亿元,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退耕还林还草将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就是要努力实现建设高质量、成果高效益、管理高水平,我国在2021–2035年间将继续推动第三轮退耕还林还草,预计可以退耕还林还草667万ha.“,”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es Project is the most symbolic and globally importa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ffort to build the human and natural life community. After the call and mobilization stag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first round of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es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second round of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es launched in 2014,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nvested 535.3 billion yuan altogether by 2020, and 34.83 million ha have been returne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25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2435 counties included). Among them, 14.23 million ha were returned from farmland; barren hills and wasteland afforestation accounted for 17.53 million ha; and sealed mountain forest cultivation represented 3.07 million ha, 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total afforestation area of national key projects in the same period, and 41 million households and 158 million farmers benefited directly.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total value of ecological benefits has reached 1.42 trillion yuan, plus economic benefits of 0.26 trillion yuan, and social benefits of 0.73 trillion yuan, for a total amount of 2.41 trillion yuan. This effort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ward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 beautiful China.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es will embark on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ich will striv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a high level of management. China will promote the third round of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from 2021 to 2035, and it is expected to return 6.67 million ha to forests and grasses.
其他文献
作为叶经济学谱系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叶寿命是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光合碳收获的重要适应策略.由于很难鉴别越冬芽鳞痕以及区别不同叶龄叶片,鲜有研究关注柏科物种的叶寿命,使得我们对该类群的叶经济学谱系研究缺乏了解.基于此,我们对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不同海拔、不同冠层高度的方枝柏叶寿命和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Nmass)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方枝柏平均叶寿命约为4.2±1.2年,总体上不同海拔间叶寿命差异不明显.随树冠高度的垂直变化,叶寿命总体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随叶寿命的增加,Nmass呈现降低趋势.进
入侵物种和栖息地退化都是导致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关于栖息地退化和入侵物种种群数量的研究很少.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淡水生态系统中最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贝叶斯模型(Bayesian model),分析了2017–2019年西洞庭湖天然湿地和改造湿地中的克氏原螯虾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垫状植物是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具有特殊形态的植物,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工程师,其在高寒退化草地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位于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4500 m的一处高寒退化草地为例,调查了垫状点地梅覆盖区域内外的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垫状点地梅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幅度大约为16%–48%,其中有机质和总氮(N)分别增加了16.2%和18.9%;局部土壤含水量提高约12%;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都随着垫状点地梅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
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以往分开论述三者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运用污染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州市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磷>氮>有机物;(2)各农业生产类型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3)湖州市各区县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快速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有助于精准模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情景,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理与应对策略亟待全面揭示.为此,该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未来模拟技术,结果发现:(1)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大规模造林实践都依从年降雨量400 mm的阈值,在高于该降水阈值的地区造林.但针对西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造林,无论是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方面都很少涉及.在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最高海拔和树种选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以及以往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出发,提出高海拔造林要遵从植被地带性分布原则和温度限制原则,指出植树造林要在森林分布区内、气候树线分布的海拔以下的区域才有可行性.
目的:探究糖酵解抑制剂WZB117通过抑制糖酵解和促进线粒体调节的凋亡途径诱导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凋亡的机制.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胃癌MGC-803细胞用于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将培养的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胃癌细胞),WZB117组(用20μg/mL的葡萄糖运转蛋白抑制剂处理的胃癌细胞).通过MTS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力,TUNEL分析细胞细胞凋亡;通过测定ATP含量检测线粒体功能;通过免疫印迹分析Bcl-2、Bax、caspase-3和Cyt-c蛋白
准确模拟和预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理论载畜量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优化放牧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很多研究以围栏外草地AGB为基础,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现存量.但是,牛羊啃食后的草地AGB现存量无法准确评估草地理论载畜量.围栏内草地不受家畜采食影响,其年际变率由环境因子驱动,可视为草地潜在AGB(po-tential AGB,AGBp),更适用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评估.本研究以青藏高原345个围栏内AGB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利用随机森林
在婴幼儿的喂养中,母乳最有营养又安全,还对新生儿成长至成人的整个过程都有益处。但若婴幼儿母亲身体条件不允许采用母乳喂养,那建议采取配方奶粉喂养。不同配方的奶粉具有不同功效,本文将介绍一种在提供蛋白质方面更安全有效的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