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生病背后的心理需求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闹病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面临心理压力的时候,闹病可以回避生活困境,缓解心理压力,应付现实难题。这样,病就成了人心灵的避难所。
  个案:两个尖子生都病了
  事例1:赵聪上初三,一年前开始闹病,家长没少带他看医生。医生没查出他有什么问题,只是给他开了点药。药吃了却不管事,中考将近,赵聪的病越来越重。父母无奈,开始带他看心理医生,期望能够治愈孩子的病。难道孩子有了心理疾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聪从小聪明伶俐,他的父母也比较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赵聪从三四岁起学英语,五六岁学书法,7岁上学后各种辅导班更是没少上。小学阶段,赵聪的学习成绩很好,作文尤其好,参赛、获奖,手到擒来。小升初,他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又被分到重点班。
  上初中后,赵聪目标高远:一定要考班里前3名。可是没想到,第一次考试赵聪就感觉考砸了。其实成绩也不是真的很差,在班里排十几名。可在赵聪看来,这就是考砸了。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赵聪得了重感冒,发烧、头疼,勉强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这次重感冒之后,赵聪就一直闹病。先是失眠,说睡不好觉,后说头疼,脑子不好使了。父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还做了核磁共振,但是都没有查出问题。即便如此,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赵聪依旧考得不错。可这并没有让他轻松下来,相反他越来越害怕考试了。
  结果,年后开学的第一次考试,他就真的考砸了:平均60多分,最糟糕的是他不会写作文了。这让赵聪很受打击,郁闷、失望,甚至是绝望。同时,病症也更多了。除了头疼,肚子也开始疼,一上学一考试,就拉肚子。痛苦的赵聪提出不上学了,但是家长不同意,一个尖子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家长想也许是孩子在这个学校不适应,于是把赵聪转到了另外一所学校。但是赵聪的病有增无减,而且对学习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早晨迟迟不起床,不去学校。父母感觉孩子陷入了迷茫,这让他们也迷茫了。
  迷茫中,家长又不想放弃,只好带着孩子继续看医生。医生诊断不出什么问题,听说孩子总是情绪不好,就按抑郁症开了抗抑郁的药。让家长莫名其妙的是,赵聪每次去医院都很积极,吃药也很配合,似乎很愿意当病人。
  在咨询中,赵聪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病人,总是说:“我就是有病了,我该怎么办呢?”他还反复说起那次重感冒,说要不是那次重感冒,自己不会病成今天这样。他给人的感觉是,总为自己找理由,想证明自己是病人。可是他真的病了吗?如果真的病了,为什么看了这么多的医生,也没有查出具体病因?可如果他没有生病,难道他是在装病?
  事例二:余杰是一名高二女生,本来学习优秀,可是后来学不下去了。用余杰的话说,是因为她的脑子坏掉了,且身体不舒服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半个学期以来,她没有怎么好好上学,总是去医院看病,医生却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
  她认为她的脑子坏掉了,可医生说没有的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余杰是个非常上进的女孩。中考时,她以刚刚过线的成绩,进入重点高中。为了不落后于同学,她拿出狠劲念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学后第一次月考,她就考了年级第130名。在强手如林的重点学校,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大大鼓舞了余杰,她暗暗发誓:期末考试一定要拿到年级前30名。家长得知孩子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自然高兴,说了很多赞扬的话,父母的态度更强化了余杰对自我的过高期许。
  说实话,在重点高中,一个基础并无多少优势的学生能考到第130名已属不易,想再提高名次非常困难,而她定下的年级前30名的目标,实在有些难以达到。对于这一点,余杰心里隐隐约约有所觉察和担心,她不断问自己:我考年级前30名有希望吗?会不会成为泡影?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她内心的担忧也越来越强烈。
  恰好在这个当口,余杰的头非常偶然地重重撞到了门上。余杰的第一反应是:坏了,别把我的脑子撞坏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挥之不去。随之而来的是她的脑子似乎真的被撞坏了,先是睡眠质量不行了,接着记忆力不行了,然后是思考问题不行了,最后导致学习不行了,看来期末的学习目标无望达到了。父母看问题严重,赶紧带余杰看医生。跑了几家大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都说脑子没问题。可是余杰总说脑子坏了,还痛苦地抱怨:“这可怎么办?我的目标要泡汤了!”
  期末考试结束,余杰真的没能取得年级前30名的成绩,就连原来的第130名都没守住,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名次像坐了滑滑梯,哧溜一声,一下子滑到了几百名之外。
  看到这样的结果,余杰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更没有了信心,每天无精打采,上课睡觉,下课发呆,最后干脆不想上学了。但是这个年龄不上学怎么行?父母亲友轮番上阵,苦苦相劝,语重心长地跟她讲学习的重大意义。余杰无奈,勉强继续上学,但显然已经不在状态。
  为帮助余杰把学习搞上去,父母想给余杰辅导功课。没想到,刚凑过去,余杰就翻脸了,大吵大闹:“你们别管我,别和我提学习,也不许过问我的学习!”而且,余杰还用狠话刺激父母,说他们不关心自己,说自己有病了,他们不抓紧给自己治疗,还整天逼着她学习。
  父母没办法,只好带余杰继续看医生。父母注意到,不管哪位医生开的药,余杰都愿意吃,很配合。而且,她一再说自己的头如果不是让门给撞了,学习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总之,她一口咬定脑子被撞坏了,还上网查找病症,想证明自己的脑子确实被撞坏了。
  分析:病是心灵的避难所
  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自己真的生病了。原本没病的人,为什么总想证明自己有病呢?没病却认为自己有病,不就是装病吗?这样说似乎有点冤枉孩子。从心理学上说,没病闹病,这叫扮演病人。扮演病人,心理学上叫“躯体化现象”,也就是说在遇到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人在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病症,都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现,是在进行自我心理防卫,以免内心痛苦、焦虑。人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建立在潜意识中,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扮演病人是无意的,是潜意识的活动,而装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识的活动,二者并不相同。所以说,这两个孩子不是装病,而是在扮演病人,或者说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   人的身心有着奇妙的互动关系,心理有了闹病的需要,躯体往往就会配合,出现种种症状,也就是出现躯体化现象。这就是说,有时候身体真的病了,而这个“病”是患者自己想出来的,为逃避某些生活困境或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病。
  很多时候,闹病是人的一种需要。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面临心理压力的时候,闹病可以回避生活困境,缓解心理压力,应付现实难题。这样,病就成了心灵的避难所。这就是闹病的基本心理。
  心病跑到身上,容易跑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呢?这就看哪个部位需要有病了。通常情况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生病。比如,需要用脑子的人,往往是脑子生了病;需要用腿的人,往往是腿不舒服。
  这两个孩子之所以要证明自己有病,就是因为他们遇到了难以面对的心理压力,有了闹病的需要。赵聪的压力是“班里前3名”,余杰的压力是“年级前30名”,可以说都是考试名次惹的祸。由于目标缺乏现实性,自我预感目标难以实现,随着考试的临近,压力与日俱增,“失败”眼看要成为既成事实,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来说,如何面对?如何接受?心理压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便会本能地选择逃避困境。怎么逃?这时就需要闹病了,需要将自己装扮成病人了。因为是学生,学习需要用脑子,所以,他们的心病都跑到了脑子上。
  人一旦有了闹病的需要,就会找闹病的借口,于是赵聪找到了“那次重感冒”,余杰找到了“头被门撞了”。其实,这些不过是托词,没有这次“重感冒”,还会有别的“感冒”。而人一旦生病,会得到平时得不到的一些好处,比如,家人的关心、困境的回避、责任的放弃等。不言而喻,两个孩子在扮演病人的过程中,必定得到了很多这样的附带好处。最明显的一个附带好处就是:考试名次下降,学习状态不好,父母不会再追究和责难他们了,因为他们病了。如果不生病,他们考出这样的成绩,家长肯定是不答应的。这些附带的好处,会强化他们的反应模式,让他们躲进“病”里不愿出来,以至于要不断证明自己生病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和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我主张:一是调节认知,通过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和家长确信,学生的躯体化现象实际上不是病,从而促使学生不再扮演病人,勇于面对现实。在心理咨询中,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是青少年本人看清自己的问题,坚决不再扮演病人,顽强自救的结果。一是调节行为,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哪怕还有症状,也要带“病”学习和生活,不逃避现实。除了孩子的坚定自救,此时还需要家人的配合。比如,当事人出现症状后,家人不要给予特别的关心,而应在他表现正常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首要条件,兴趣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高度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近年来,我国手风琴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手风琴创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阶段并没有非常出名的手风琴大师,连音乐学院也没有与手风琴相关的课程,手风琴创作短缺的现状
Prader-Willi综合征(下简称PWS)系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即可出现明显的特征表现。1956年首先由Prader,Labhart和Willi报道,至1981年载于文献者300余例,国内资料尚属罕见。现将本
一是资源性合作。一方面利用广东毗邻港澳、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较强的区域资源优势,与西 部地区联手合作,寻求西部产品“出山入海”的途径;另一方面,广东以多种形式与西部地 区联手
寄宿小学艰难中诞生  2005年,陈万霞任教15年的小魏小学撤并到乡里中心小学后,她离开偏远的大魏村(小魏小学撤并后,小魏村也合并到了大魏村),应聘到县城一所民办学校任政教部主任。每天看着一群孩子在身边跑啊笑啊,她常会想起以前学校的学生,心中十分挂念他们。2006年暑假,陈万霞专门回到大魏村,想去看看孩子们都好不好。然而,令陈万霞没想到的是,她刚走进村口,就被一群村民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地向她诉
肾性糖尿是指血糖正常情况下,尿中出现葡萄糖。今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男,7岁。多食多饮15天入院。半个月前起,无何诱因,进食量增加,轻微口渴,饮水量增多、尿频,量无明显
我们楼里住着四五个与我年纪相近的退休老太,大家平日散步时都会凑在一起闲聊一会儿。刚开始的闲聊,也挺有意思,大家一起感慨一下时光易逝,交流一下居家生活的小窍门儿……大
目的探讨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ACh)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麻醉后孤离其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
世界竞技体操发展到90年代,训练水准普遍上升,对各项技术研究的更为细腻。作为竞技体操制胜因素之一的“稳定性”已成为教练员们在训练中深为关切和贯彻的内容,也是运动员们
2015年10月,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的浙江迎来了第一次全科开考。本次历史选考试卷分为两部分,由学考试题(70分)与加试题(30分)组成。学考试题主要服务于学业水平考试,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