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潜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体外大量扩增,并至少能分化成3种中胚层结缔组织,已被用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本研究试图在体外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分离培养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潜能,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最佳移植时机,为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奠定基础.方法体外扩增E11胎鼠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7d后,分别在诱导分化期开始0、1、2、3、4、5、6、7d时收获细胞,重新接种后再培养7 d.根据多巴胺能神经元生存率高低,初步决定出最佳移植时机.结果在诱导分化期开始0d和1d传代细胞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结论E11胎鼠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扩
原定于2006年10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联合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解放军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承办的“2006年全国。肾脏移植学术会议”现更名为“2006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实施紧急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紧急肝移植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于术后12~48 h神志恢复清醒,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有2例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次,经治疗逆转.4例患者均存活至今,肝功能良好,患者分别存活38、17、11及7个月,3例恢复工作.结论紧急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提高紧急肝移
目的 总结以左肝外侧叶(Ⅱ、Ⅲ段)为供肝的小儿肝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对11例患有肝脏疾病的儿童施行左肝外侧叶移植,其中劈离式肝移植10例,亲属活体供肝部分肝移植1例,有8例患儿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存活.本组切取的左肝外侧叶的重量平均为276.2 g,移植肝重量与受者体重之比平均为2.34 %,供、受者的体重之比平均为5.42;供肝冷缺血时间平均为11.3 h.受者的手术耗时平均为
亲属活体胰腺移植(LDPT)是继肾脏之后应用于临床的活体供者器官移植.LDPT可缓解供胰不足的问题,具有组织配型好、冷缺血时间短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率高等优点,但外科技术复杂,供、受者手术风险高,供者术后胰腺内分泌储备功能降低.本文就LDPT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期刊
自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术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结构特殊的胆道,往往成为热缺血、冷缺血及再灌注等所致损伤的重要靶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致移植肝功能丧失.现对移植肝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期刊
细胞凋亡广泛参与机体的正常发育和各种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凋亡发生不足或凋亡过度均可导致机体发生多种病理生理变化,细胞凋亡可在多种病理应激条件下被激活.实验证实,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移植心脏大多来自于尸体,早期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暂时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的组织学损伤.本实验以猪为移植模型,研究缺血-再灌注对移植猪心细胞凋亡和Bcl-2、Bax、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期刊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心脏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移植心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脂血症、热缺血时间、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移植后时间及慢性排斥反应是移植心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与移植心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不明显;多元Losgitic回归分析,移植后时间和
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肝病,最常见的为肝硬化,但用于治疗肝胆管结石方面的报告较少.我们于2003年12月30日为1例难治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了同种原位肝移植术,随访12个月,移植肝功能正常,患者已恢复工作和生活.报道如下。
期刊
由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广东省卫生厅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扩大会议暨全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峰会”于2006年11月13~14日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卫生部医政司、政法司、科教司,各省区市卫生厅、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和军队、地方部分医院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