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攻略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82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有明确规定,但是黔南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本文针对黔南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结合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出了课外阅读指导攻略,以切实提高黔南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民族地区;课外阅读;指导攻略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目前,黔南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限制,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缺少阅读氛围和必要的引导,阅读现状有待改善。
  一、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学业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缺失。应试教育下,黔南民族地区许多教师认为高中学生面临高考,与其花大量时间阅读课外书,还不如做些数理化练习题、背几个英语单词,抓住眼前的考分更划算。
  2.网络文化的冲击。近年来,由于黔南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信息化网络建设,使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给学生带来了众多诱惑,使高中生成为网络文化最热衷的追随者。
  3.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随着黔南“一圈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和大学生就业难等的社会问题,使轻视教育知识的思想再次抬头。许多高中生利用节假日打工挣钱,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二、解决现状的策略
  1.必须转变现有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问题才能解决。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不矛盾,与高考更不矛盾。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应对试题时能够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而高考试卷中的阅读部分始终是分值最高的部分,也是最灵活的部分,读书多的学生比那些不读或少读课外书的学生更能机动、灵活地答卷,从而得到较高的分数。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高考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2.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观念转变了,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但是课外读物鱼龙混杂,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只是盲目阅读,其效果仍然不会理想。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好读书与读好书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好读书与读好书相结合是就阅读的内容而言。大部分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都是猎奇型和消遣型杂志,这些读物大多对学生增长知识毫无用处,而且其中还包含许多不良信息;而文学名著是经典,其文化内涵是得到世人公认的,其教化作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建议学生应把目光更多地投注于文学经典。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是就阅读方法而言,如果说精读是精雕细镂,那么略读便是浮光掠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例如,读《红楼梦》若要看故事发展,可快速浏览,若要看塑造人物的手法,品味动作、语言、神态等等,光《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另外,略读和精读是兼容并蓄的,不同的阅读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2)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实施阅读计划。课内精讲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依据年级层次推荐阅读书目。例如,高一语文必修教材,分别从《左传》中节选了《烛之武退秦师》,那我们就以这类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感受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高二年级语文对古典小说,戏剧节选增加,如《林黛玉进贾府》,那我们就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扩展。高三面临高考,应用型阅读增加,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例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长河》等。
  (3)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既有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在迅速影响、改变着传统教育。在网络文化冲击下课外阅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视黔南的高中学生,微信、微博无“微”不至,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被电脑、手机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占据。针对这种情况,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了解网络的特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既可以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扩展,又能保障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本文结合黔南民族地区高中生的生活现状,提出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攻略,在实际的操作中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精心整合设计,才能真正提高黔南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老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姚冬芬.高中阶段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