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管弦乐团中的小提琴“夫妻档”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赵滢娜和许致雨在德国石荷州音乐节上相识


02赵滢娜和许致雨

  在中国香港管弦乐团中,有一对令人艳羡的小提琴“夫妻档”,他们颜值与才华兼备,琴技高超。2020年,赵滢娜(Zhao Yingna)和许致雨(Anders Hui)携手走进了他们一起在香港管弦乐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们曾经游走世界,如今安家中国香港,一直努力实现着共同的梦想。
  因为小提琴,他们的人生注定会有交汇的一天。而在此之前,赵滢娜和许致雨的人生各自精彩。
  出生在北京的赵滢娜,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随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其间荣获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小提琴比赛优异奖、第一届中法米多比赛银奖,曾应指挥大师李德伦先生邀请担任独奏,还与指挥家朱晖先生及北京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赵滢娜在德国柏林生活了八年,就读于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并获得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读书期间就已考取了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第二小提琴副首席的职位。她曾荣获意大利安德列亚·鲍思达契尼(Andrea Postacchini)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其录制的首张唱片《维瓦尔第〈四季〉》一经发售即获赞誉。
  赵滢娜的父母非常喜欢艺术,妈妈尤其喜欢小提琴,并且也学习过小提琴,但因为接触时间较晚,只能以此为兴趣,因此她十分希望赵滢娜能完成她的梦想。进入音乐学院附中,奠定了赵滢娜未来成长之路的方向。
  许致雨出生于中国香港,成长于加拿大,十七岁时在加拿大音乐大赛赢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奖项。随后,他赴美国留学,在印第安纳大学跟随福克斯、舒高尼高娃学习,获得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就读大学期间,许致雨赢得了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比赛的奖项,并与印第安纳大学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曾担任美国特雷霍特交响乐团的助理乐团首席和客座乐团首席、卡梅尔交响乐团的客座乐团首席以及哥伦布印第安纳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许致雨从小看哥哥姐姐都在学琴,耳濡目染,五岁时就自己提出要学小提琴。但因为家中经商,他一直没有下决心以音乐为专业,在大学期间修了双学位。直到就读硕士时,许致雨面临人生事业的选择点,心中不能失去音乐的念头终于被激发出来,即刻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音乐事业。


赵滢娜和许致雨在香港管弦乐团中演奏

  有一天,在德国石荷州音乐节(Schleswig-Holstein Musik Festival),两条人生的平行线交汇了。
  相识于德国石荷州音乐节的两人,彼时还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许致雨刚刚在美国毕业,而赵滢娜还在柏林上学。整个音乐节耗时近两个月,唯有全世界各大音乐学院的杰出演奏者通过考试方可入选,获得与世界最顶级的指挥家学习、合作演出的机会。在两个月的朝夕相处中,赵滢娜和许致雨慢慢开始互相敬佩与欣赏。
  两个月的音乐节生活结束后,赵滢娜回到柏林,许致雨则考上了中国香港管弦乐团,于是他们用打电话和视频的方式异地恋爱了一年。在这一年里,许致雨只要有假期,就飞到柏林看望赵滢娜,并提出一年后会辞职赴柏林陪赵滢娜完成学业,自己也可以再深造学习一下。后来,许致雨跟随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的巴列夏和霍克勒教授进修。
  一年后,赵滢娜毕业了,辞去了已经考取的德意志歌剧院二提琴副首席的工作,转而和许致雨一起再次考入中国香港管弦乐团。
  现在,他们已在中国香港管弦乐团共同工作了十个年头。许致雨担任乐团的第二副首席,赵滢娜则是乐团的首席第二小提琴。
  “我们很开心能在一个团里一起工作,一起上班、下班。一起巡演的时候,工作娱乐都可以在一起。我们自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朋友,彼此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在事业上,赵滢娜和许致雨一直是默契合作的伙伴,经常在一起演奏各种不同形式的室内乐。平时在家,两个人也常常进行排练和讨论。“我们很幸运能有两把特别相像的Vuillaune小提琴。这两把琴就像我们两个人一样,和谐又互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3月正是香港疫情非常严峻的时期,人们都避免互相接触。于是赵滢娜和许致雨萌生了一个创意——在家里自编自导录制了皮亚佐拉《自由探戈》(Libertango)的小提琴二重奏。他们演奏的视频经由中国香港电台网站和中国香港管弦樂团网站发布,旋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广泛好评。
  赵滢娜说:“我们一岁大的女儿也拿着她的小提琴在视频中突然出现,十分应景,给人惊喜。疫情期间,我们的目标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制作出既温馨又有品质的、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
  “感谢中国香港电台的邀约,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借助音乐的力量,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带给人们特别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心灵上的慰籍和必胜的勇气。”许致雨认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他们更加领悟到艺术的真正意义即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他们演奏的这首《自由探戈》还入选了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指导的,全球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六百多位音乐家共同参与的大型公益活动“五洲同心,世界一家——‘爱乐之声’”全球二十四小时云端音乐会,于2020年6月20日在全球播出。在纪念贝多芬诞辰两百五十周年、李德伦先生诞辰一百零三周年的“天籁云端”音乐会上,赵滢娜和许致雨的《自由探戈》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


2020年疫情期间,赵滢娜和许致雨在家中录制音乐作品

  “全球都在度过一段最艰难的时期,大家一起拿出人类文明中最好听的一些声音,跟全世界的人分享。这种精神就是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希望在未来,当我们回忆起2020年的疫情时,可以记住这段美妙的经历。”疫情期间,赵滢娜和许致雨还参演了一场长达四小时的音乐会,在指挥家李心草的执棒下合奏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音乐会的视频由哈尔滨大剧院进行了公益分享,我们将继续把好听的音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各行各业,音乐行业也难以幸免,各大交响乐团和音乐家们都面临着挑战。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的城市香港以至世界各地所有人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减少社交接触以防止病毒在社区扩散,不少音乐会和演出节目均被取消。”自2020年2月起,中国香港管弦乐团策划了一系列网上音乐节目。“我们一同合奏及演唱了永恒经典《狮子山下》,献给世界各地正勇敢面对挑战的每一个人。”6月中旬,中国香港管弦乐团回到了音乐厅。演奏家们终于再次聚首呈献“香港管弦乐团父亲节音乐会”。7月5日,中国香港管弦乐团举办了网上直播的音乐会。7月11日,弦乐六重奏演出了勋伯格的《升华之夜》。
  定居在中国香港,赵滢娜十分享受这里中西相融的文化氛围。“我喜欢蓝色的大海,大概缘于我的家就是面向大海背靠山,我可以时刻欣赏香港最自然的美。”
  许致雨称香港是一个多元且充满机遇的城市。“只要你有梦想并不断地奋斗努力,永不放弃,都会得到成功的回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尽能力带领下一代人一起回馈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未来的香港变得更加值得留恋。”
  身为城市的一员,赵滢娜和许致雨尽心竭力地为改善中国香港的音乐教育氛围添砖加瓦。“现在香港大多数人让孩子学乐器都是为了升学考学,我们也明白要有成绩才会有动力。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孩子们热爱音乐,让他们明白音乐的真正意义,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成绩。”许致雨是一位热情的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就被任命为印第安纳大学少数的小提琴教员之一,目前在中国香港浸会大学担任客席教授,在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担任重奏及室内乐课程客席教授。
  工作之余,赵滢娜和许致雨最执着的共同爱好就是旅游。“非常幸运的是,由于我们在一起工作,可以一起去各地演出。再加上共同的假期,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一起周游全世界。”
  女儿的出生,给这个音樂之家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新的甜蜜气息。“我从怀孕起就一直在无形中进行着胎教,坚持排练、参加音乐会以及各种音乐节的演出。”赵滢娜相信,音乐对小朋友的影响是巨大的。女儿在生活中始终有音乐陪伴,在每时每刻的音乐熏陶下,她从小就非常有节奏感。“她几个月大的时候听到音乐就晃来晃去,听音乐能平复她的情绪,节奏感强的音乐会令她开心到手舞足蹈。”
  现在十六个月大的女儿已经拥有了一把自己的小提琴。“那是她爸爸的一位学生特意为女儿制作的一把比儿童小提琴更小的琴。记得女儿第一次接触小提琴时,虽然还不会走路,就已经能拿着小提琴拨弦了。”赵滢娜和许致雨很高兴女儿不仅不排斥音乐,还十分喜欢。“等她大一点,我们会让她学音乐,希望音乐能培养她的个人气质和审美观念。不管她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希望她热爱音乐,以音乐为伴。”


01赵滢娜、许致雨和他们的女儿


02赵滢娜和许致雨在巴黎
其他文献
○ _ 曹利群● _ 焦飞虎  ○ 毫无疑问,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但据我所知,长期以来在苏联对他的评价一直是争议不断的。记得有一次我和你妈妈聊天,她跟我说,俄罗斯有人把他的塑像一半塑成黑的,一半塑成红的,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同时,关于那本《见证》也基本上被证伪了,不过但大家仍然相信其中有很多内容是真实的。我想听听你老师包括你自己对这些评价的看法。  ● 这个问题我曾问过
期刊
中国有着九千年的音乐可考历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我们聊到今天的主题“儿童歌曲”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歌曲的历史脉络:  中国广袤的乡村有着大量的山歌、田歌、渔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代代相传,却也代代不同,民歌在流变中保存了数千年;城市中也有歌曲,拿十九世纪的上海而言,妈妈哄孩子要唱摇篮曲,孩子们在弄堂里做游戏也会有儿歌。不过,作为娱乐活动,市民们可能更爱看戏、听说书。其实这个
期刊
无数的听众被童声合唱的纯真所打动,也有不少音乐人将童年唱进歌里。但作为曾是小孩的大人,重要的不是在歌声中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童年,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带领孩子们更早地走进艺术的殿堂。  “音乐疯子”是一众业内人士和粉丝歌迷送给全能音乐人常石磊的评价和标签。但事实上,比起“疯子”,常石磊更是“赤子”。在音乐的世界里,常石磊一如多年前那个在家中奏响钢琴的五岁幼童,肆无忌憚地在旋律间穿梭跃动,只为单纯地享受
期刊
做符合心意的事  在金承志看来,音乐最重要的在于实践。85后的他自小是一名琴童,后来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指挥专业,机缘巧合下从北京来到了上海,在上海音乐学院完成了指挥专业剩余的学习。“在上音的这段日子,我认识了班上几位出色的同学,与他们一起学习的那段时光总是让我深受触动,我的老师田汨也总是带着我们进行很多社会实践,我在实践中收获良多。”因此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成立看来是一种偶然,实则也是一种必然。他
期刊
○ _ 曹利群● _ 焦飞虎  ○ 在中国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中,除了柴科夫斯基外,拉赫玛尼诺夫是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我第一次听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种激情澎湃至今铭刻在心。2010年我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工作,那年5月前后来了好几支欧洲出色的乐团,其中英国爱乐乐团的演出最令人难忘。阿什肯纳奇给上海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其成功的拉赫瑪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音乐会。这是拉赫玛尼诺
期刊
近日,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南北片区标志性塔楼——横琴国际金融中心与珠海中心大厦同时点亮,传递出对澳珠极点、琴澳加速融合的美好祝福,也揭开了华发“琴澳之声”城市音乐会的序幕。  音乐会特别设置了主、副两个舞台,两个舞台演出交相呼应,画面实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巨型屏幕上,实现了多种乐器、琴声、歌声、视听、演奏的完美融合。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十三岁女孩龙紫岚的
期刊
《“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中的第一号,是贝多芬最庞大的弦乐四重奏之一,演奏时间在四十分钟左右。相较其他演释版本,阿玛迪乌斯四重奏更具凝聚性,音乐起伏较为缓和而非大开大合。或许只有我们注目于作品本身时,才能发现贝多芬对结构中凝聚统一之意念的强化,演释者在保持品位的前提下,确实是怎样表现都不过分的。贝多芬  从Op. 59 No. 1开始,贝多芬深入探索了四重奏的构思方式,显然作品的规模并非作曲家的着
期刊
音乐学家于润洋先生曾提到:“贝多芬作品乐章间形成了既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音乐材料的互相渗透与贯穿,使整个套曲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可见,贝多芬为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与创新贡献卓然,而乐章间连续演奏恰好能保证其作品内部有序、紧凑而凝聚。尽管这一手法并非贝多芬的首创,但无疑是在贝多芬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继而影响了其后的作曲家。  “A t t a c c a”意为继续下去,
期刊
田汨,与“甜蜜”二字的谐音使人不禁莞尔。作为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及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老师,霍尊、黄龄、余笛、周深、萨顶顶、阿云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等当下许多知名歌手的热门歌曲均出自他手。  而实际上,田汨也与他的名字一样,充满着“甜蜜”的意味。“甜蜜”是一种情感体验,身为“小小音量欢唱团”的联合创始人及音乐制作总监,田汨便将“有趣”“好玩”贯穿于他对原创儿童音乐的创作理念之中;“甜蜜”也是一
期刊
一曲《浏阳河》从湘江的青山绿水中诞生,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流传至全国,就这样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了半个多世纪。我曾听到一位男性钢琴家演奏过这首作品,也听过一位女性钢琴家演奏的版本,两者难分高下。后者的触键技巧犹如神来之笔,浑圆细腻,每一个音都如同沾满了蜂蜜,香甜而清冽,美好而甘醇。她修长的手指充满了力量,那种笃定自信的掌控力,将这份浑然天成的清甜恰到好处地融进了浏阳河潺潺的水流中,而后顺着耳朵,流入
期刊